存在人心靈角落的“黑暗核心”

自戀者、精神病患者和虐待狂都有一些共同點:潛在的人格“黑暗核心”。

最近的研究表明,所謂的黑暗人格特徵都是一種潛在傾向的表現,即以犧牲他人為代價,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研究人員稱之為“D因子”的這種潛在趨勢可以透過一項新的測試來衡量。

存在人心靈角落的“黑暗核心”

哥本哈根大學心理學教授、主要研究者英戈·澤特爾說,以前的研究集中在“黑暗特徵之間的差異,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自戀和精神變態行為之間存在差異,但我們更感興趣的是相似性和共性。

澤特爾和他的同事在研究中描述的D因子類似於一般智力的概念,或“G因子”。在智力方面,G因子是一個數字,概括了各種測試中測量的智力。例如,擅長空間推理的人在語言能力或數學測試中也往往表現出色。

存在人心靈角落的“黑暗核心”

通常,研究人員一次只關注三個左右的黑暗特徵。最常見的一個群體是自戀(自私自利)、馬基雅維利主義(願意操縱他人以達到目的)和精神變態(麻木不仁和反社會行為)的“黑暗三聯體”。澤特爾和他的同事根據以前的研究擴充套件了這個列表,總共測試了九個黑暗特徵。其他六個是利己主義(關注自己的成就);道德脫離(認為道德規則不適用於自己);心理權利(認為一個人比其他人更值得);虐待狂(傷害他人的快樂);惡意(報復的慾望,甚至自費);和自我利益。

在三項獨立的研究中,數百至數千名參與者參加了線上人格問卷調查,研究人員收集了關於這些特徵的大量資料。然後,他們使用統計模型來確定這些特徵是否會在一定程度上共存。

存在人心靈角落的“黑暗核心”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特徵確實傾向於一起作用。事實上,潛在的D因子足夠強大,即使測試完全放棄了九個特徵中的任何一個,也足以解釋一個整體的黑暗人格,。

去掉所有關於馬基雅維利主義的問題,甚至只是隨意從調查問卷中刪除75 %的專案,都不會改變人們的D分。這表明D因子是一種穩健的個性測量。

關於一種行為方式在倫理上有問題的普遍趨勢的資訊,只能透過測量的D因子來獲得。所有這些特徵的背後都是為了促進自己的最佳利益而操縱、使用或傷害他人的意願。

存在人心靈角落的“黑暗核心”

接下來,研究人員計劃研究D因子是如何隨著時間發展的,以及這種潛在的個性因素在不同的場景中是如何發揮的。他們還想研究D因子與特定行為之間的關係。已經有很多關於個人特徵的研究,比如精神變態和自戀,以及它們與工作場所行為的關係。

“反社會行為,攻擊,欺騙,這應該都與黑暗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