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錯之死是什麼原因?是政敵謀害,還是漢景帝故意而為之?

晁錯是漢景帝時期最厲害的智囊,所出策令都是國策級別的,是文景之治最大的功臣。可惜的是在七國之亂期間,莫名其妙被自己的學生漢景帝劉啟給腰斬了。不過先別急著罵漢景帝,晁錯之死實際原因是很複雜的,背後有各種勢力角逐鬥爭,其間還夾雜著各種私人恩怨。

晁錯之死是什麼原因?是政敵謀害,還是漢景帝故意而為之?

漢景帝時期的各方勢力

先說說漢景帝時期的勢力分佈情況,除了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聯盟之外,朝廷陣營最明顯的是“梁王黨”與“反梁王黨”兩大派。所謂的“梁王黨”為首的主要是竇太后與梁王劉武,梁王劉武是漢景帝的親弟弟,竇太后非常寵溺他,一直希望漢景帝劉啟兄終及弟傳位於他。“反梁王黨”則主要是反對改立梁王劉武為漢景帝接班人的一撥人,包括竇嬰、袁盎、晁錯等大部分朝中大臣,人數較多,竇太后與梁王劉武一直拿他們沒辦法。

不過“反梁王黨”並非鐵板一塊,也分很多派系,其中竇嬰為首的“太子黨”最為突出。這個“太子黨”不是站後來的皇后王娡與漢武帝劉徹的,而是漢景帝第一任太子劉榮。七國之亂期間竇嬰舉薦了袁盎、欒布,提示他們的立場跟竇嬰是一致的,屬於“太子黨”。

晁錯之死是什麼原因?是政敵謀害,還是漢景帝故意而為之?

值得一提的是竇嬰還是竇太后的侄子,因為反對梁王的事情一度被竇太后排擠,很後面才和解。但和解歸和解,竇嬰的立場仍然是不變的,在劉榮被廢后還多次為其爭辯——這也是日後竇嬰被“武帝黨”整死的原因。

這裡所說的“武帝黨”主要指的是王娡(漢景帝后來的皇后)、田蚡(王娡同母弟弟、漢武帝的舅舅)、漢武帝本人、館陶公主等人,但他們在七國之亂期間沒有戲份,故而略述。

在“太子黨”之外還遊離著不少未明確介入爭儲,或效忠漢景帝,或中立的勢力,我們權且稱之為“遊離黨”,主要成員有晁錯、周亞夫、酈寄、鄧先等人。不過這些人都比較老實,沒有結黨的行為。從這裡可以看出晁錯缺乏盟友支援,是其在七國之亂期間被腰斬的原因之一。

晁錯之死是什麼原因?是政敵謀害,還是漢景帝故意而為之?

晁錯獲得滿朝政敵成就

晁錯很有才華沒錯,但其性格也造就了悲劇命運。晁錯的思想或者政見本質上是“外儒內法”,比較推崇商鞅的重農抑商等法家特色的國策。同時與商鞅類似,都是性格很耿直,死守法令的型別,自然很容易得罪人。

晁錯擔任御史大夫之後,發現了袁盎收受吳王劉濞賄賂的證據,直接給判了死刑。但是袁盎這個人既是“太子黨”,又屬於“反梁王黨”陣營,對漢景帝劉啟來說還有用,加上袁盎性格複雜也有直言進諫的時候,深受漢景帝劉啟的喜歡,所以漢景帝劉啟就給保了下來,只是判處貶為平民而已。因為這件事,晁錯與袁盎成為死敵,勢同水火。

這裡補充一下,袁盎跟吳王劉濞有瓜葛其實怨不得他,主要是因為他直言進諫觸怒了漢文帝劉恆才被貶出京城的,安排到吳國任相。漢景帝劉啟喜歡袁盎,且相信袁盎原因就在這裡,認為他是一個正直的忠臣。

晁錯之死是什麼原因?是政敵謀害,還是漢景帝故意而為之?

有同樣想法的還有除晁錯之外的一眾“遊離黨”大臣,這導致原本晁錯想利用袁盎跟吳王劉濞的歷史,乘著七國之亂借題發揮處死他,受到了所有人的反對。袁盎的生命受到了威脅,所以他必須出頭弄死晁錯,這才連夜找了“太子黨”首領竇嬰,然後藉著這層關係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漢景帝誅殺晁錯。

晁錯本來的立場就是反對梁王當太子的,“梁王黨”自然也對他恨之入骨。如此一來朝中“梁王黨”、“太子黨”兩大主要勢力都得罪了,晁錯本身人緣又不好,也不善於結黨,自然必死無疑。

不過袁盎是如何說服漢景帝劉啟的,倒是值得深思的一件事情。

晁錯之死是什麼原因?是政敵謀害,還是漢景帝故意而為之?

漢景帝的思想變化過程

雖然漢景帝劉啟的歷史評價很高,但是我認為他不可能時時刻刻保持賢明。比如他寵幸男寵鄧通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一二,說明他是有個人慾望以及喜好的,也會犯糊塗。

七國之亂的導火索表面上是晁錯建議削藩引起的,但漢景帝劉啟實際內心很清楚,這都是他自己造下的孽。還是太子的時候,劉啟就因為下棋輸贏問題,活活打死了吳王劉濞的太子。吳王劉濞自然是咽不下這口氣,早就在暗中準備造反了。漢景帝劉啟心裡很清楚,即使沒有削藩,吳王劉濞也必然會找其他藉口起兵。漢景帝劉啟與吳王劉濞的血海深仇,才是七國之亂真正的導火索,早就被點燃了。

晁錯之死是什麼原因?是政敵謀害,還是漢景帝故意而為之?

而七國之亂,單單吳國的兵力就30萬了,相當接近朝廷直屬的兵力(除梁國的兵力)。除了吳國,楚國也是很強大,他們加上一起,大有勢頭超過朝廷的趨勢。所以最開始漢景帝劉啟是被嚇住了,對打贏七國之亂實在沒有什麼信心。

這個時候漢景帝劉啟又想起了父親漢文帝劉恆的教誨,削藩不宜過急,要徐圖緩進。然後再對比一下晁錯這麼猛烈的削藩策令,他馬上就意識到了晁錯的問題,難免會心生怪罪。所以袁盎能說動漢景帝劉啟,基礎是他與晁錯之間已經產生了裂痕。

晁錯之死是什麼原因?是政敵謀害,還是漢景帝故意而為之?

本身沒信心,加上內心開始怪罪晁錯,這個時候袁盎再告訴漢景帝劉啟,七國起兵的藉口是“清君側”直指晁錯,殺掉晁錯即可免除他們的藉口,然後再宣佈廢除削藩策令,七國自然會滿意地退兵。漢景帝劉啟便犯糊塗了,隨即聽了進去,下定決心誅殺恩師晁錯,並且宣佈廢除削藩策令。

等殺掉晁錯之後,從前線回來的鄧先勸諫他:“陛下,吳王劉濞準備造反數十年了,怎麼可能因為誅殺了晁錯就輕易放棄了呢?即便清君側藉口沒了,他們仍然不會退兵。陛下你殺了忠臣,讓敵人高興,讓自己人寒心,實在不應該啊。”

晁錯之死是什麼原因?是政敵謀害,還是漢景帝故意而為之?

漢景帝劉啟聞言馬上清醒了過來,這才意識到吳王劉濞跟他之間的血海深仇是絕對跨不過去的,他們之間必有一戰;晁錯本身沒有大錯,對自己很忠心,就這個給殺了,而且還是腰斬這種殘忍的刑罰,確實會讓忠臣們寒心。

意識到錯誤之後,漢景帝劉啟馬上開始糾錯模式,改動了作戰部署。讓大將軍竇嬰陳兵滎陽附近,監視趙國與吳楚聯軍動向;然後安排酈寄去打趙國,欒布去平地齊地;梁王劉武繼續在梁國一帶拖住吳楚聯軍,而真正的主力周亞夫則從梁國繞到吳楚聯軍後方去斷他們的後路。結果不到三個月七國之亂就平定了,快得難以置信,同時也讓漢景帝劉啟更加後悔誅殺恩師晁錯的決定。

晁錯之死是什麼原因?是政敵謀害,還是漢景帝故意而為之?

這裡需要注意一下漢景帝

劉啟的戰略部署細節,給“太子黨”的任務更多的輔助任務,自己新提拔的“遊離黨”周亞夫才是真正的平叛主力。欒布平定齊地,然後回頭幫助酈寄打趙國,都是在周亞夫打敗吳楚聯軍之後的。換言之,周亞夫才是平定七國之亂的關鍵,提早結束叛亂的最大因素。

綜上所述,晁錯雖然智商高,但情商低,先後得罪了“梁王黨”、“太子黨”兩大主要勢力,外加削藩引起的七國叛亂勢力,可以說政敵實在太多太強大了。然後晁錯又出於私心一心想除掉袁盎,結果引起反彈,反而被袁盎利用了正在犯糊塗的漢景帝劉啟反將一軍。晁錯雖然忠誠,但不善於結黨,也沒有盟友及時保他,故而悲劇的命運就產生了。

由此可見,有能力是不夠的,還得有情商,知進退,不然禍不遠矣!

我是東海尋人,喜歡這篇文章的小夥伴,記得關注、點贊、收藏、分享、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