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中礦池的基本原理

隨著區塊鏈的日漸火爆,參與挖礦的人越來越多,按照比特幣原本的設計模式,只有成功打包一個區塊的人才能獲取獎勵。如果每個礦工都獨立挖礦,在如此龐大的基數下,挖礦成功的機率幾乎為0,只有一個幸運而可以獲取一大筆財富,其他礦工投入的算力、電力資源就會白白虧損。或許投入一臺礦機,持續挖礦好幾年甚至更久才能挖到一個區塊。

加密貨幣中礦池的基本原理

為了降低這種不確定性,礦池應運而生。假如有10萬礦工參與挖礦工作,這10萬礦工的算力和佔這個網路的十分之一,則這10萬個礦工中的某個礦工成功挖到下個塊的機率即為十分之一,即平均每個礦工成功挖到下個區塊的機率為百萬分之一,即平均每個礦工要花費19年可以成功挖到一個區塊,然後獲得相應的比特幣獎勵。

加密貨幣中礦池的基本原理

這種挖礦模式風險過大,幾乎沒人可以承受。但是假設這10萬個礦工共同協作參與挖礦,則平均100分鐘即可成功挖到一個區塊,然後按照每個礦工提供的算力分配該次收益,這10萬個礦工的收益也會趨於穩定。

這只是對礦池原理進行的一個簡化分析,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當前大部分礦池是託管式礦池,一般由一個企業維護一個礦池伺服器,執行專業的軟體,協調礦池中礦工的計算任務。礦工不需要參與區塊的驗證工作,僅由礦池伺服器驗證即可,因此礦工也不需要儲存歷史區塊,這極大地降低了礦工的算力及儲存資源消耗。

加密貨幣中礦池的基本原理

當前礦池為協調礦工計算工作所採用的最為流行的協議為Stratum協議,該協議採用主動分配任務的方式。這種託管式礦池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挖礦的門檻,使普通裝置也可以參與到挖礦中,吸引更多礦工參與區塊鏈網路,同時降低礦工的風險;但是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