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豐臣秀吉側室,卻被稱為澱殿,為何不稱其本名?和一習慣有關

摘要:她是豐臣秀吉側室,卻被稱為澱殿,為何不稱其本名?和一習慣有關

澱夫人是豐臣秀吉的側室,她因為是秀吉的繼承人豐臣秀賴的母親而知名。此外,她的父母親同樣出名,父親是是近江戰國大名淺井長政,母親則是織田信長之妹阿市。1573年,淺井家被織田信長殲滅後,她隨母親逃出戰火,在尾張清州城長大。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橫死,母親嫁予織田信長重臣柴田勝家,而她也一同前往越前。柴田勝家被豐臣秀吉殲滅後,母親阿市自盡,她則接受豐臣秀吉的庇護,後成為秀吉的側室。1590年懷孕並生下第一個兒子,但出生不久後就病死。

她是豐臣秀吉側室,卻被稱為澱殿,為何不稱其本名?和一習慣有關

豐臣秀吉舉兵侵略朝鮮,在九州的名護屋城統帥各軍之時,澱夫人在大阪懷孕,1592年再度生下一名男嬰,就是後來的豐臣秀賴。當年豐臣秀吉沒有孩子,收養了外甥秀次為養子,但豐臣秀賴出生後,秀吉便開始疏遠秀次,1595年命秀次切腹,連秀次的妻兒及侍女都處死。

豐臣秀吉死後,澱夫人以豐臣秀賴監護人之名,掌管豐臣家。1600年關原之戰中,與澱夫人關係親近的石田三成滅亡,豐臣家的勢力明顯衰退。德川家康被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後,接收了許多原屬於豐臣家的領地,豐臣家領地僅剩攝津、河內、和泉等三國。

她是豐臣秀吉側室,卻被稱為澱殿,為何不稱其本名?和一習慣有關

1614年豐臣家與德川家開戰,史稱大阪之陣。德川幕府大軍包圍大阪城,但由於大阪城固若金湯,因此一度議和,在這段時間裡,德川軍填平大阪城的外護城河,之後再度開戰。1615年攻下大阪城,澱夫人與豐臣秀賴一起在城內自盡。

說起來澱夫人並不是她的本名,她本名叫淺井茶茶,也叫淺井菊子。她活著的時候依住處不同,曾被稱為澱夫人、二之丸夫人、西丸夫人等等。明治時代一般稱她澱殿,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近幾年,但最近又不太用了。

她是豐臣秀吉側室,卻被稱為澱殿,為何不稱其本名?和一習慣有關

當時在武家及公家社會中,人們日常生活不使用本名,而是以居住地點或領地、官職等來稱呼。例如德川家康就被稱為三河大人、內府大人等,直呼其家康大人是極其失禮的事。特別是女性,連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人物都經常本名不詳,有些甚至根本沒有名字。族譜裡女兒也多半沒記載名字,只單單寫著女。像極為有名的紫式部、清少納言是依其父親官職等來叫的稱呼,本名不詳。

日本列島的習俗原本傾向於母系社會,中國史書中關於女王卑彌呼的記述,可能就顯示這一點。在引進律令國家制度後,儒教男尊女卑的價值觀念逐漸普及,但以母系為主題的家庭形式仍根深蒂固,在平安時代的貴族社會里,訪妻婚這樣的婚姻形態就十分普遍。

她是豐臣秀吉側室,卻被稱為澱殿,為何不稱其本名?和一習慣有關

這種婚姻制度是男女分居兩地,丈夫造訪妻子的家,生下來的孩子在妻家撫養長大。隨著時代推進,招夫婚或入贅婚之類請男性進入女性家裡同住的形態逐漸增加。鎌倉時代的武家社會中,甚至有女性繼承家業,或是被任命為管理莊園的地頭。

但戰國時代由於戰亂頻繁,女性的力量變得十分薄弱。男性迎娶女性進家裡的嫁娶婚成為主流,女性還常被當作政治聯姻的工具。江戶時代之後,由於儒教道德的普及,女性的地位更加低落。

她是豐臣秀吉側室,卻被稱為澱殿,為何不稱其本名?和一習慣有關

進入現代社會後,日本法律規定,婚後夫妻中有一人必須改姓,事實上改姓的以女性佔絕大多數。近年來,隨著女性地位的提升,許多人主張准許夫妻不同姓,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政治家持反對意見,認為夫妻不同姓會破壞日本的傳統習俗。

而婚後改姓的傳統,是源自於明治時期所制定的民法。而在此之前,日本都是和東亞的其他國家一樣,婚後妻子是不改姓的。不過,日本歷史上也有部分女性,婚後也都維持原本姓氏,如北條政子和日野富子。而現在所謂的日本傳統習俗,也都是近代基於政治因素而制定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