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亂在殘害江南的同時,客觀上對歷史的程序也帶來了兩點好處

侯景之亂在殘害江南的同時,客觀上對歷史的程序也帶來了兩點好處

侯景:江南盈白骨,臺城起悲聲

如同沒有人會同情安祿山一樣,對造成南北朝大亂的侯景也是如此,將其定位於一個遺臭萬年的人物是沒有任何毛病的,他死後,自“五胡亂華”開始後的羯族,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於是,羯族被稱為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各族人民聯合滅族的一個種族。

其實這裡有個問題,羯族同匈奴、鮮卑、羌、氐幾個胡人部落民族有著根本的區別,儘管也有人認為是匈奴從歐洲擄掠來的奴隸構成,但嚴格說來,羯族就不是一個民族,它應該是西域雜胡的統稱,始祖可以認定是石勒,是漢人為了省事,而將他統帥的部落或隊伍叫做羯族,特徵是既野蠻又兇悍,為禍亂中原的首惡。

侯景之亂在殘害江南的同時,客觀上對歷史的程序也帶來了兩點好處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這是唐末詩人韋莊寫的一首《金陵圖》的詩,詩中詠的便是南梁武帝時,侯景兵圍攻臺城,最後將蕭梁武帝蕭衍逼死,而這次叛亂使千里沃土的江南變得屍橫遍野、荒無人煙,南方多年積累起的繁華毀於一旦,這一歷時近四年的叛亂事件,史稱侯景之亂。

這同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是一個腔調,不去說造成惡果的可恨之人,卻將無辜的人和物拿來隱喻,雖說是詠史詩中的常用手法,卻總有些不公的感覺。

侯景之亂在殘害江南的同時,客觀上對歷史的程序也帶來了兩點好處

侯景,字萬景,朔州人,即今山西省朔州人,羯族,原為懷朔鎮兵士,六鎮起義時發跡,投靠北魏權臣爾朱榮,繼而又歸順東魏高歡,受擠壓後投降南朝梁武帝,後發動叛亂,攻破京都建康,囚殺梁武帝父子,篡位稱漢太始帝,國號漢,又自稱“宇宙大將軍”,兵敗被部下所殺,年49歲。

這次叛亂給江南帶來的空難是空前的,幾乎可與後世的太平天國相匹,對侯景的評價,是可以將世上是惡毒的語言冠在他頭上的,毫無違和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罪人,惡貫滿盈的惡魔。

侯景是在北朝混不下去的時候,帶著僅剩的八百死黨投靠南梁的,他先是佔據壽陽,然後向梁武帝蕭衍遞去橄欖枝,而蕭衍也貪圖他掌控的地域,便不顧君臣的反對接納了他,授南豫州牧。

侯景之亂在殘害江南的同時,客觀上對歷史的程序也帶來了兩點好處

在蕭衍看來,一個窮途來投,僅剩這點力量的侯景如何能掀起什麼風波來,而他身上的剩餘價值還是可以利用一番的,並且,更可彰顯自己信奉佛理,仁慈寬厚的風采,何樂不為?

正是在這樣的考量下,侯景算是歸順了南梁,但當梁武帝侄子蕭淵明率軍北伐失敗被俘後,梁武帝同意了東魏提出用侯景來交換的條件,這當然引起了侯景的憤怒,於是便起兵造反,這其中也有著諸多的無奈。

其實,侯景雖是惡人,但看他幾次改換門庭,都是有著內在的合理的因素,並不是一個反覆無常、投機取巧、奸詐無信能概括的,從北魏的爾朱榮到東魏的高歡,從西魏的宇文泰到南梁蕭衍,這樣來回折騰的結果,使他成為多方勢力都厭惡之人,但如果看完他前期的經歷,不知是否能產生絲絲的理解。

侯景之亂在殘害江南的同時,客觀上對歷史的程序也帶來了兩點好處

侯景雖然出身低微,六鎮起義之前估計就是一名農民出身的大頭兵一個,而他的戰力卻是驚人,在南北朝時幾乎是可以封神的戰將,比起那戰神陳慶之率七千人入洛陽,不到兩個月便敗退,而他卻在金陵堅持了三年多,高下立判。

都說侯景之亂的爆發源自於蕭衍的自以為是,其實我覺得,侯景只是江南內亂的導火索,在侯景之亂前,南梁呈現的是“人人厭苦,家家思亂”,早已是一片地亂象,沒有侯景,內亂也會因諸王的內鬥而爆發,如西晉的“八王之亂”一樣。

這是因為蕭衍縱容宗室日久,階級矛盾也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方,特別是各重要城鎮皆被宗室子弟掌控,他們手握重兵,都在覬覦皇位,因為,這蕭衍活得也太久了,侯景叛亂時他已是83歲的老人了。

侯景之亂在殘害江南的同時,客觀上對歷史的程序也帶來了兩點好處

所以,在侯景圍攻臺城的情況下,這些宗室都擁兵觀望,包括蕭衍最寵愛的兒子都撒手不管,大家都等著老皇帝翹翹後,也來過把當皇帝的癮,也就是說,侯景是在南梁即將大亂時發難,這才成了氣候禍亂江南。

侯景從投靠南梁的八百騎,到反叛時也不過“馬數百匹,兵八千人”,繼而卻如滾雪球般的越來越大,這是源自於他的一項策略,即他充分利用了當時士族家中有著眾多的奴隸這一資源,史載其為“矯詔赦北人為奴婢者,冀收其力用焉。”將他們解放成為自由人。

而這些奴隸轉瞬間就變為侯景強大的支持者,到進攻臺城時,已是號稱十萬大軍的強勢了,這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奴隸解放”的先驅啊,畢竟比後來北美的林肯要早了千餘年,這也可以算作侯景的功績之一吧。

侯景之亂在殘害江南的同時,客觀上對歷史的程序也帶來了兩點好處

還有一點在歷史上影響巨大卻無人識之處,便是他大力殺戮江南士族,將南渡以來形成的豪門大族屠戮殆盡,徹底摧毀了士族統治的根基,也使得自曹丕始的“九品中正制”,一直到東晉末的門閥選官制度不復存在,也為隋文帝實行科舉打下了基礎,這也是影響中國兩千年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屠戮是殘酷的,這是侯景的殘暴使然,但卻也是客觀結果,肯定不是侯景的本意,但從此士族制度不復存在,以王謝為代表的僑姓高門倏然間消失,從而造成“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事實。

至於有人說侯景將三吳豪門滅族,是因為他求婚王謝不得,憤而轉索蕭衍的孫女溧陽公主,又遭“門高非偶”為由被拒,於是殺心頓起,不僅強取了溧陽公主,繼而將屠刀揮向了那些豪族大家。

侯景之亂在殘害江南的同時,客觀上對歷史的程序也帶來了兩點好處

其實我覺得這是想多了,作為從社會最底層屌絲逆襲的侯景,同那些王侯貴族有些天然的仇恨,他也不可能想融入其中,這是階級仇恨使然,不會因為能否娶一個名門之女而沖淡,所以,無論是為軍需而為或者是仇富而為,侯景對江南大戶的屠戮是必須要發生的。

以上兩點當然不能算是侯景的功績,但是否也是歪打正著,是對歷史進步的一種幫助呢?而這點肯定是得不到正史承認的,因為誰也不願意去想,在這惡魔身上還會有好事產生。

不可否認,侯景之亂給社會造成的災難是空前的,但卻也不能將對江南破壞的全部責任歸於侯景,百姓之難由侯景而發是鐵定的事實,而要將所有的災難讓侯景一個人去背鍋,怕也是不合適的。

侯景之亂在殘害江南的同時,客觀上對歷史的程序也帶來了兩點好處

例如,那些軍閥後來在同侯景對陣時,對江南造成的破壞更大,大將王僧辯就縱兵搶掠,時人有“王師之酷,甚於侯景”之說。

自此之後,江南繁華地變為人間地獄,曾經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皆毀於戰火,六朝古都變為瓦礫場,建康戰亂前有28萬戶,比起宋代柳永感嘆杭州的“參差十萬人家”不知要大了多少,而經此戰亂後則“百無一二”,周邊也是白骨盈野,千里無雞鳴。

而北朝卻乘亂得到了巨大的好處,東魏取得了淮南和廣陵,同南朝直接隔江相望;西魏則掠得成都、漢中和襄陽等戰略要地,從此南方徹底失去了同北方抗衡的能力。

侯景之亂在殘害江南的同時,客觀上對歷史的程序也帶來了兩點好處

即使等到了陳霸先政權建立後,南方各地乘亂而起的土著豪強,也不奉陳朝號令,“於斯時也,疆者自投於鋒刃,弱者坐視其刀 ,而天下之亂極矣。”以至於後來隋朝南征時,如摧枯拉朽般地一路橫掃了過去。

由此推論,在久分必合,久合必分的南北朝之時,侯景之亂客觀上加速了日後統一的步伐,儘管要說有了侯景之亂才有隋唐盛世稍顯勉強,但至少它在帶來災難的同時,也將自三國東吳集團開始形成的,那個根深蒂固計程車族利益集團摧毀,為盛世的到來掃清了障礙,這點還是有些靠譜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