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悍的蘇聯如何練就?看過斯大林前半生,就懂蘇聯快速工業化因果

引言:強悍的斯大林如何練就?

工業化是強者之路,不明白強悍的人如何誕生,就不懂為何只有斯大林能帶領蘇聯完成工業化。

這裡先用簡短的語言回顧斯大林前半生,明白強人是如何誕生的。

1878年,有著土地吞併嗜好的沙皇俄國,終於在持續數十年征戰後,將整個喬治亞吞併了。也是在那一年,一個改變蘇聯命運的人誕生了。

這個人就是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出生年份也有1879年的說法)

斯大林出生地喬治亞,是一個悲催的地方,常年的內部爭鬥,還有夾在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夾縫中的現實,讓這裡的人們日子並不安穩。

不安穩的日子過多了,就成了窮山惡水。

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喬治亞的民風也就自然彪悍了起來。特別是斯大林出生的“古鎮哥里”更是如此。

強悍的蘇聯如何練就?看過斯大林前半生,就懂蘇聯快速工業化因果

(今日哥里斯大林博物館)

男人們平時的活動無非如下幾樣,喝酒驅寒,打拳鍛鍊,摔跤發洩,跟婆子造人。

這彪悍民風,還有特有的風俗愛好,讓沙皇俄國政府也管不來了,就乾脆讓這個古老的城鎮自治,這是面積太大的國家,治理新歸屬領土的慣用手段。

剛本徵服的領土,彪悍的民風,自治的城鎮,混亂的環境。

這就是斯大林成長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如果不強悍一點,是會吃虧的。

那麼斯大林家庭情況如何?

熟讀歷史的,估計多有耳聞。

鞋匠作坊家庭出生的斯大林,在手藝人老爹養育下,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誰曾想,不久後變故就來了,養成酗酒習慣的老爹,從慈父變成了暴君,動不動打女人孩子,讓斯大林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關鍵時刻,母愛鑄就了斯大林的強大。

斯大林的母親,名叫葉卡捷琳娜·凱瑟琳·朱加什維利,生斯大林之前有過兩個兒子,卻都不幸早夭,終於有了斯大林這個健康的孩子,老母親當然視若珍寶。

並給他取小名“索索”,將他稱呼為上帝的恩賜。在父親酗酒那段時間,如果不是這個母親堅持,讓斯大林進初級神學院讀書,世界上或許會多個鞋匠少個領袖。

11歲時,斯大林失去了父親,沒了男人依靠,並沒有讓老母親放棄斯大林的學業,為了能讓日子讀書,老母親可以不知疲倦幫助神學院領導做事,僅僅只為了一個月3盧布的獎學金,還有讓兒子能順利學習,母子兩就這麼用10盧布的生活費(約等於680元)錢艱苦度日。

強悍的蘇聯如何練就?看過斯大林前半生,就懂蘇聯快速工業化因果

(相依為命)

這麼艱苦也要堅持,只因為他母親看準了一件事,兒子要想出人頭地,順利畢業,當個安逸的神職人員,是很好的選擇。

能去神學院讀書的,也都不是一般人家子女,多有,神甫、官吏和小貴族子弟。

這就讓斯大林的學業,始終伴隨著眾人的鄙夷,弄得斯大林很是不忿。

不忿了,男子漢斯大林當然要想辦法。

這艱難的時間給了他無與倫比的堅韌性格和強悍的稟賦。上學後的斯大林,讀書依舊努力,但也有了副業,那就是去街頭當混子。

相較於讀書,做混子能更好更快地改善家庭環境,因為社會有黑、白、灰,灰色總是活絡一點,但凡多點心機,多點手腕,還是好賺錢的。

斯大林就這麼邊讀書,邊當混子,小日子過的也很不錯,學習上,成績優秀,做混子,也用與生俱來的領袖氣質,招攬了不少人跟隨,成了地方一霸。

這地方一霸,可別小看,以為跟著他的都是無業遊民,恰恰相反,斯大林用他的個人魅力和獨有情商,跟富二代,官吏子弟,還有工農子弟,貴族小子都能打成一片。

可謂深諳人脈的重要性,有個啥事,招呼一聲就有人幫忙,算小地方的大人物。

這人格魅力也是槓槓的,在加上英武的長相,除了個子矮點,斯大林還是很酷的,的而且女人緣很足。

這從斯大林年輕時候的照片就能看出來。

強悍的蘇聯如何練就?看過斯大林前半生,就懂蘇聯快速工業化因果

(帥氣的斯大林)

可當混子在長輩哪也不能當一輩子啊?

當時斯大林老媽的心願就是,自己只要順利畢業,當個神棍也是不錯的!

但斯大林志不在此啊。

喜歡讀書,又混跡社會的他,整日裡在學校和社會遊走,琢磨的從不是神學書籍,反而是各種政治書籍和小說,參加了不少課外活動,也接觸了不少雜人。

書讀雜了,人見多了,難免思想就偏了。

一來二去,在那個風雲際會的日子,斯大林解鎖新思維,並在隨後成了一名堅定的運動份子。按照斯大林的說法就是,做神棍實在太沒勁了,我要為大眾謀幸福,為國家謀發展,這豪言壯語,讓他早早加入了革命,成了最老資格的列寧跟隨者。

強悍的蘇聯如何練就?看過斯大林前半生,就懂蘇聯快速工業化因果

(列寧)

隨後就這麼跟隨列寧一生,也深受列寧信任。

為何列寧信任斯大林?則和斯大林的特殊才能有關,這才能,在之後也多有體現!

幹革命最需要的是什麼?答案是錢!

列寧同志是思想導師,理論大師,演講大師,口若懸河,但口袋空空。其他同志也差不多,經常流亡的日子,讓他們過得都不寬裕,比如托洛斯基就是,一流亡,就是環球旅行。

這時候,斯大林開始發揮自己的特長了。

不就是沒錢嗎?我去弄唄!

常年在喬治亞小城練就的彪悍做派,還有精明手腕,讓斯大林跟其他人氣質非常不同,這不同,還有那曾經的人脈和兄弟,讓斯大林帶領自己的一票兄弟,在年僅20多歲的時候,就成了撈錢能手。

至於手段,那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綁架,搶劫,弄罷工都幹過!

這一來二去,就弄了不少錢給列寧,就此成了列寧的心頭好!

至於斯大林撈錢經歷的艱辛,也有資料為證。

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間,斯大林被捕7次、流放6次,從流放地逃出5次,這一切鑄就了斯大林的軍功章,也讓他成了列寧倚重的人。

這十多年間斯大林受盡磨難,也體會了艱難,更認清了人心,也明白了強者為王的真理。

在這多重因果疊加下,才有斯大林的極端自信。

這自信就是但凡認準了的事情,一定要幹成。

這就是斯大林跟其他蘇聯領導人,最不同的地方,彪悍、堅定和極端自信,當然還有粗魯。

一個妥妥的強人正規化有沒有?

正因為這強人正規化,才有蘇聯快速工業化的成功!

至於如何成功的?我們繼續看!

強悍的蘇聯如何練就?看過斯大林前半生,就懂蘇聯快速工業化因果

(強人斯大林)

工業化的必然性在哪?

1931年2月4日,斯大林曾在一次講話中闡述了工業化的重要性:

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後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們應當在十年內跑完這一段距離。或者我們做到這一點,或者我們被人打倒。

這就是斯大林極力發展工業化根源!

首先:當時的蘇聯,工業程序太過落後,就算恢復了沙俄時代的工業底蘊,但在西方國家面前依舊落後不少。落後不是共產主義。

其次:經濟大蕭條時代背景下,國際矛盾越來越突出,全世界都在進行此起彼伏的經濟戰,貿易戰,其中暗藏的熱戰風險,也讓斯大林焦慮不安。

最後:誕生後的蘇聯,一直在國際上遭遇廣泛敵對,雖經過十多年發展,局面有所緩和,可根深蒂固的仇視讓蘇聯的外部環境非常不好。

這三點讓蘇聯時不我待,因為按照正常速度發展,蘇聯要超過英美,至少要四五十年的時間,這時間太長就是致命要素!

真過了50年蘇聯還存在與否是問題?沒有自己強力推進,繼任者有沒有魄力是另一個問題?

於是,一場斯大林模式下的,快速工業化成了必然。而這必然,在經濟大蕭條的大背景下,也有了成功的可能。

但,要借力經濟大蕭條,你需要有資金啊?農業就成了蘇聯僅有的依靠。

因為資本積累的方式中,殖民征服搞不了,對外戰爭不靠譜,貿易致富即沒渠道也沒產品。

反觀農業,那是蘇聯的強項,按照資料顯示,沙俄時代,俄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長期佔據世界市場供應量的45%左右,這就是比較優勢的體現。

有糧食,還愁沒錢嗎?唯一需要想辦法的是,如何讓糧食成為財富。

強悍的蘇聯如何練就?看過斯大林前半生,就懂蘇聯快速工業化因果

(發展快車道)

農業集體化的精髓是什麼?

1929年11月,斯大林宣佈農業集體化正式開始,集體農莊成了蘇聯農業的經濟單位!

農民們在輪番鼓勵和號召,還有各種配合措施保證下,紛紛加入集體農莊。

按照最初的政策規定,農民的住宅、牲畜和生活用品都是不再需要的,這些集體農莊都會安排好,大家只用安心生產就夠了。

一夜之間,不少人從個體農戶加入了集體農莊,成了勤勞的建設者。

這紛紛加入集體農莊,一刀切的政策,讓地主和富農不滿了,他們也進行了各種抵制,有點人為了抵制,甚至殺掉了自己的牲口!

這點上,也有資料為證!

1928至1933年這段時間內,蘇聯羊群數量從一億左右變成了5000萬,馬從3350萬匹降到了1660萬匹,更致命的是耕牛數量,從推行前的3070萬頭降到了1960萬頭,農民們寧願殺了吃肉,也不願上交!。

可抵制無效的他們,反而遭遇了不幸,農業集體化依舊被執行,而且收效顯著,就是副作用也不小。

比如著名的烏克蘭饑荒就是如此,整個大饑荒期間,烏克蘭有350萬-400萬人遭遇不幸。

但蘇聯依舊用著這農業集體化獲得的資金,開始了工業化程序。

強悍的蘇聯如何練就?看過斯大林前半生,就懂蘇聯快速工業化因果

(熱火朝天的工人)

第一個五年計劃。

集體農莊和第一個五年計劃,切實地說,並不是同步進行的。反而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前,集體農莊在後,至於因果也很好尋思。

頒佈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斯大林還有布哈林掣肘,沒有辦法按照自己的心意完全執行。

1929年底布哈林離開了政治核心,才有斯大林的盡情發揮出現。

同期開始的西方大蕭條,也讓斯大林更加明白時間寶貴,這也是農業集體化如此極端根源。

弄完這一切之後,蘇聯才有底氣跟處於大蕭條之中的西方說。

我有錢有資金,還有大量的需要,你來還是不來?

要來,就要聽我的安排,我只要重工業裝置,人才和技術,其他的不需要!

賺錢的誘惑,讓英美資本家們看見了希望。

那時候的他們,那還有半點關於信仰的矜持和意識形態的敵對?他們跟蘇聯眉來眼去,為了賺錢這個目標開始了行動。

一看英美資本家這麼配合,斯大林當機立斷,在1929年底,就專門在蘇聯最高國際經濟委員會下設定了一個負責引進技術、裝置的機構:外國諮詢中央局。

這外國諮詢中央局工作效率非常高,僅僅1930年到1931年,就耗資4000萬美元,跟英、美、德等資本主義國家,達成了124項技術援助合同,涉及多個重工業和基礎設施門類。

這意味著什麼?答案是,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拔地而起的工業門類,技術支援都來自西方。

然後,我們看到了一出奇景,英國、德國、特別是美國的資本家們,幫助他們潛在的敵人,修了鋼鐵廠、水電站、拖拉機廠、汽車廠。。。。。

這引進裝置數額有多大?答案也讓人咋舌!

1931年全世界工業裝置出口中,蘇聯吃下了三分之一,1932年全世界工業裝置出口中,蘇聯吃下了一半。

需求量這麼大,弄得美國、德國、英國企業擠破頭往蘇聯跑。

為了能讓自己中標,他們不惜打起價格戰,甚至不惜貸款給蘇聯也要拿下訂單促成交易。

這貸款的金額高達17億美元,真是拼了命啊?

西方如此配合,讓蘇聯經濟壓力緩解,不僅緩解了,還有餘力幹別的事情。

這事情就是,借力西方資金,引進人才和工業體系。

強悍的蘇聯如何練就?看過斯大林前半生,就懂蘇聯快速工業化因果

(拔地而起的工廠)

人才梯隊和工業體系。

1929年到1931年,蘇聯先後有1685名專家,前往美國工廠進修,學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這群人回國之後,都成了蘇聯新建企業中的核心技術帶頭人。

除了派遣人員出國學習之外,有錢硬氣的蘇聯,還借力西方大蕭條引發的失業潮,從西方世界高薪引進了不少人才。

這群人才,因為西方經濟危機的週期發展,對於資本主義經濟模式有了懷疑,對於蘇聯的模式也升起了好感。

藉助這思潮,蘇聯逆向搜刮了美國和歐洲的人次啊,僅僅1930年到1932年,進入蘇聯的工業科技人才,就有兩萬多人,按照資料顯示,一個巴庫煤礦就有2000多外國科技工人的身影。

他們在蘇聯獲得了良好的待遇和重用,不少人都成了技術帶頭人,給蘇聯培養了不少產業工人。

輸送蘇聯人留學,學有所成回國,引進人才進入蘇聯,這就是蘇聯的人才培養環流圈,最後的終點,都是蘇聯。

人才問題解決了,斯大林又開始尋思,是不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在他的指引下,中央執行委員會設定了專門的高等技術教育委員會,完善蘇聯的工程師、技工培養模式

這模式的出現,讓蘇聯獲益良多,僅僅一五計劃期間,蘇聯就多了17萬受過高等教育的技術人才和30萬受過中等教育的產業工人。

47萬學有所成,新鮮出爐的工程師和技工,紛紛投入工作崗位,用著西方的裝置,拿著西方的制度,發展自己的經濟。

這一來二去,到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時候,蘇聯建設成果斐然,從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度,居然躍進成了世界第二工業國,擁有了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

一五計劃完成後,蘇聯並沒有懈怠,而是立馬制定了第二個五年計劃。

當時的國際時局雖然起了變化,但第二個五年計劃,依舊在沒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

強悍的蘇聯如何練就?看過斯大林前半生,就懂蘇聯快速工業化因果

這成果也有資料為證!

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後的蘇聯,全國擁有6000多家大型工廠企業時刻轟鳴,重工業全面崛起!

跟重工業全面崛起相輔相成的資源生產,也資料驚人。

煤產量高達1。28億噸,鋼產量1770萬噸,發電量365億度,石油產量2520萬噸。(1935年資料)

這勢頭在後續意見不減,持續了好幾年!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的年均工業增加值高達17%,蘇聯工業化,就這樣完成了。

至於備受詬病的蘇聯人生活狀況,其實在一五計劃和二五計劃時,也改善了不少。

一五計劃期間,蘇聯就規定了,將工人的工作時間,從8小時改為7小時!

擁有了一定工業基礎之後,蘇聯工人的生活改善了,農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明顯好轉。

看著漸漸復興的蘇聯,斯大林在那時候有點飄飄然,居然尋思要修建一座世界最巍峨的建築。

這就是圖紙上出現過,現實中從未出現的人民宮殿。

為了建設人民宮殿,人民宮殿興致很高的跟設計師拉扯了好幾年,弄了無數方案之後,終於敲定了高度為415米,雄偉大氣的方案。

只是這方案後續還是沒用執行,因為施工難度太大,德國的威脅出現了!

施工難度上,打一個地基就要耗費無數的人力物力,是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蘇聯也無法承受的。

強悍的蘇聯如何練就?看過斯大林前半生,就懂蘇聯快速工業化因果

(希特勒的威脅)

德國威脅上,1933年希特勒上臺了,上臺之後的他,為了重整軍備,悍然撕毀《凡爾賽和約》,這咄咄逼人的態勢,讓斯大林明白,還是正事要緊。

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聯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有了很多人性化的設定,用獎懲同步的方式,提高工人積極性。

二而這積極性的提升,從樹立榜樣開始!

普通採礦工人斯達漢諾夫,就是這榜樣人物。

作為勞動英雄的他,在6個小時內,居然採出了102噸煤,事蹟被髮表之後,讓斯大林非常欣喜,當即給了他220盧布的獎勵。

隨盧布獎勵而來的,還有一個月工資的獎金,安裝電話,傢俱齊全的住房,一張全家都能用的療養證,看電影時能擁有指定的兩個專座。

這獎勵,讓所有工人都歡呼激動了起來,幹活乾的好,乾的塊,有房子,有獎勵,能療養,能看電影?

蘇聯工人農民的工作熱情,就在這獎勵中,被調動了出來。

弄的不少年輕人,都不在抱怨西伯利亞的寒冷,中亞荒原的孤獨,紛紛報名去大後方建設祖國。

不怕流血流汗的年輕人中,湧現出了一大批讓人敬佩的勞模英雄,那一刻的蘇聯,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蓬勃發展,共農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不少人都為祖國而驕傲,對蘇聯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在他們看來,今日的困頓,需要奮鬥去逆轉,好日子都是拼搏出來的。

強悍的蘇聯如何練就?看過斯大林前半生,就懂蘇聯快速工業化因果

(傳承)

這是一個時代的最強硬,何嘗不是曾經的記憶?

民心士氣節節攀升的蘇聯,在30年代也非常重視文化和教育事業。

拔地而起的劇院和文化宮,充實了人們的生活,海邊的療養院,成了勞模休假的地方,數萬所新建的學校,讓蘇聯在校生高達3000多萬人,也讓蘇聯實現了全民義務教育。

唯一可惜的是,重工業蓬勃發展的蘇聯,擁有了飛機,擁有了汽車,甚至能在航天火箭理論上跟美國不相上下,但輕工業的發展,依舊長期滯後,農業水平也陷入停滯狀態。

關於這,我只能說,有得必有失,因為有限的資金和兇險的國際局勢,讓斯大林只能選擇快速工業化。

這快速工業化,也讓蘇聯的國防工業獲得了重生,要不然蘇德戰爭會如何,就不可預測了,蘇德戰爭如果遭殃,世界會如何,更不堪設想。

從這個角度看,強悍、自信的斯大林,在關鍵時刻,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用最短時間,讓蘇聯有了武裝自己,守護自己的能力,唯有如此,才有踐行信念,完成信仰的可能。

丘吉爾曾經這麼評價斯大林:他來的時候俄國只有木犁,他走的時候蘇聯有了核彈。

這是對於一個國家改造者的最高評價了,沒用斯大林就沒有蘇聯的超級大國底蘊

但瑕不掩瑜,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在後續影響了蘇聯幾十年,只是這弊端,跟斯大林關係並不大。

因為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情,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無能,全甩鍋斯大林也不合適。

這點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就尋思的特別明白,在2019年的一次活動中,他懇切的稱呼斯大林為國父。

這就是喬治亞小夥,蘇聯領袖斯大林的故事。

強悍的蘇聯如何練就?看過斯大林前半生,就懂蘇聯快速工業化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