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要修《明史》,既合法了,又收買了漢人心

關鍵詞:吳三桂叛亂、康熙修《明史》

01

前因

吳三桂叛亂:1673年,吳三桂利用漢人對滿清政府的仇恨心理,以“興明討清”為口號,發動反清叛亂,迅速佔領大片土地。

康熙為什麼要修《明史》,既合法了,又收買了漢人心

▲吳三桂劇照

02

過程

1678到1679年,康熙為拉攏德高望重的漢族知識份子,特設博學鴻儒科,廣招學問廣博的大儒進京考試,並擇優錄取,給予重用。康熙這麼做的目的,是希望想以此提高畫質政府的合法性,加強漢族人的認同。

康熙其實是受了吳三桂的刺激。幾年前,吳三桂在雲南利用民間的反清情緒,以“興明討清”為口號,發動叛亂。明朝降將、民間反清勢力紛紛響應,西北、西南和東南,大片土地迅速落入吳三桂手中。

吳三桂的叛亂雖然很快被鎮壓下去,但那麼多人響應,說明民間不服清朝統治的還大有人在。如何解決民心向背問題?康熙想到了具有強大號召力的儒者,尤其是退隱的明朝遺老,如果能得到他們的合作,那麼百姓對清政府的認可度,肯定會大大提高。

康熙為什麼要修《明史》,既合法了,又收買了漢人心

▲康熙

於是康熙讓各地舉薦博學大儒,然後送到京城參加選拔考試。沒多久,一個近200人的名單提交上來,一向拒絕跟清朝合作的著名學者赫然在列:顧炎武、黃宗羲、傅山、萬斯同等。

然而這些人願意進京考試嗎?答案是否定的。

著名學者,畫家、書法家傅山拒不配合,地方官強行把他抬到京城,他卻以生病為由,死活不參加考試,王公大臣來拜訪他,他也不起來接待。康熙無奈,特准不用考試,就授予他內閣中書的職銜。宰相馮博要他入朝謝恩,傅山不肯,馮博強拉他到故宮午門,傅山為拒絕行禮掙扎跌倒在地。後來,傅山還擔心後人把他的跌倒當成叩頭謝恩,懊惱而已。

康熙為什麼要修《明史》,既合法了,又收買了漢人心

▲李顒雕像

關中大儒李顒(yóng)也自稱生病拒絕進京。地方官用床把他抬到西安,但李顒用絕食抗議,六天水米不進。陝西官員只好請示康熙,把他放了回去。顧炎武和黃宗羲更是把政府官員拒之門外,以死相逼,拒絕入京。

所以最終參加考試的,只有143人。這些人中,也有實在推脫不過、只來走過場應付的,他們考試時胡亂寫,要麼不答完試卷,要麼不顧及文章韻律,要麼故意用“清彝”暗諷“清夷”,給清政府難堪……

如此可見,真正的名家大儒,極少配合政府的招攬行為。用學者閻若璩的話說,把這次博學鴻儒科考試,當作晉身階梯而認真作答的,幾乎都是二三流人物。

康熙為什麼要修《明史》,既合法了,又收買了漢人心

▲顧炎武雕像

然而康熙因此而沮喪了嗎?並沒有,他以極高的姿態,厚待了這些所謂的大儒們。

除了給予各種經濟上的優厚待遇(發給優厚的路費、衣食費等),康熙還親自賜宴款待,考試時不規定作答時間……閱卷也極寬鬆,影射清政府的不予追究,只做一首短詩,就可被錄取,不押韻也能評為二等……最終,50人被錄用,全部進入翰林院。

如此厚待一群“二三流”知識分子,大臣們心有不滿。康熙卻說,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厚待他們的態度,這樣才能招攬人心,而康熙的做法也確實起到了作用。

康熙為什麼要修《明史》,既合法了,又收買了漢人心

▲嚴繩孫

無錫嚴繩孫本是反清的,迫於地方官壓力才進京應試,卷子沒答完就停筆了。結果康熙特許他進翰林院,還命他給自己講課。嚴繩孫因得到親近皇帝的殊榮,感激不已,從此為報知遇之恩,兢兢業業為清效力二十餘年。

康熙也沒有放棄招攬一流學者的工作,他還有後手。什麼樣的後手呢?修《明史》。

其實清軍剛入關時就設了明史館,但內亂紛起,真正的修史工作,一直沒能真正啟動。但這次博學鴻儒科考試後,康熙重啟明史館工作。他以50名入選者為主力,徵召黃宗羲、顧炎武等大儒前來擔綱領導工作。

康熙為什麼要修《明史》,既合法了,又收買了漢人心

▲清版《明史》

為前朝修史,大概是連線清政府和前朝遺老的最佳途徑了。黃、顧等人,為了儲存明朝的真實史蹟,無法再堅定地拒絕為清政府效力,態度開始鬆動。

黃宗羲雖然不願出山,卻極力動員他的學生萬斯同,還派出了兒子黃百家。萬斯同之前也拒絕參加博學鴻儒科考試,這次卻聽從老師建議,赴京主持《明史》館修史工作。但他不接受清朝官職,也不拿朝廷的俸祿,以布衣身份修史19年,是對《明史》功勞最大的人。

康熙為什麼要修《明史》,既合法了,又收買了漢人心

▲萬斯同

顧炎武雖然一再拒絕明史館的聘請,卻支援他的外甥徐元文修史。徐元文一度任修史總裁,每次擬定框架,或者出現疑問,都請顧炎武參考意見。顧炎武還與其他修史者聯絡,希望把母親的事蹟載入《明史》。

以修《明史》為轉折點,最鐵桿的明朝遺老,都開始或多或少地放棄反清立場,顧炎武和黃宗羲不再介意子孫出仕清朝,傅山去世時,竟把自己的兩個孫子,託付給入朝為官的朋友照顧,李顒也在一次康熙登門拜訪後,感念於皇帝厚待,條陳政務七條,希望朝廷整頓吏治。

康熙為什麼要修《明史》,既合法了,又收買了漢人心

▲翰林院

03

後果

康熙修《明史》:1679年,康熙從博學鴻儒科考試中錄取50人,全部進入翰林院,參與《明史》的編修。

康熙為什麼要修《明史》,既合法了,又收買了漢人心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04

結論

因為博學鴻儒科的設定和《明史》的編撰,讓身為精神領修的博學大儒逐漸開始跟清政府合作,清朝統治的正統性得以加強。學者孟森說,清朝的科舉考試中,與國運最為相關的,非博學鴻儒科莫屬。

【參考文獻】:《清史稿》、《博學鴻儒》

【文案編輯】:歷史小隊長

【圖片來源網路】

【欄目寄語】一個仰望歷史的00後文藝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