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中國北方一強大民族,就因為一直跟漢族做對,結果徹底消失了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將北方的匈奴人當做異族,認為他們是和我們有著不同祖先的一批人。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很多人對於已經消亡的匈奴民族有一種憤恨,並且,痛斥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然而,當我們翻閱史書的時候突然發現,匈奴人竟然是和我們有著同樣先祖的同胞!

這實在是一個令人訝異的訊息,卻也是一個鮮為人知的事件。

本是中國北方一強大民族,就因為一直跟漢族做對,結果徹底消失了

歷史上的匈奴人生活在茫茫草原上,他們過著放牧遊獵的生活,和中原王朝的居民們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說,這樣一群人竟然也是和我們擁有同一個祖先的同胞,很多人都表示無法相信。但是,同匈奴人生活在同一片時空的古人卻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證據。

太史公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之中寫道:

匈奴人其實是夏王朝的後裔,當年,夏王朝滅亡以後,他們的後裔被趕出了中原腹地,成為了居無定所的牧民。同樣的說法還可以在《山海經》之中看到蹤跡,其中,寫到匈奴人和夏人有著相同的祖先。而夏朝人是誰的後裔呢,對於這個問題相比大家都很清楚。

本是中國北方一強大民族,就因為一直跟漢族做對,結果徹底消失了

夏朝的開國之君是大禹的兒子夏啟,大禹則是正統的黃帝的苗裔。如此一來,匈奴人就成了炎黃子孫,是我們真正的同胞了!

其實《史記索隱》一書中還記述了匈奴人當年演變的歷程,書中說到:匈奴人是在殷商時代逃到了北面的邊地。其中介紹到,夏朝滅亡以後,其遺民的首領叫做淳維,夏人正是在他的帶領下逃到了北方,成為了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淳維又作燻育、獯鬻、燻粥、葷粥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即是中國所稱的匈奴。)

王國維先生曾經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一書中對“匈奴”這個稱謂的演變做了系統的講解。他認為:先秦時代的中國北方遊牧民族就是匈奴人的前身,當年和秦軍抗衡的義渠人也被他歸類為匈奴。當然,這也是他的一家之言,權當參考便是。

本是中國北方一強大民族,就因為一直跟漢族做對,結果徹底消失了

其實,匈奴人無論是否真的是炎黃子孫都值得我們去好好探尋。畢竟,他們生活在華夏大地上,並且,還創造出了一個完全與漢文化迥異的文明。草原上的匈奴人始終保留著原始部落人殉的習慣,每當單于死後,墓地中肯定會有很多活人殉葬,甚至於,單于生前喜歡的妻妾也會被迫作為祭品。

由於這種習俗,匈奴人對待死亡的態度與漢人其實並不相同。他們甚至會將對手的頭顱做成酒具,當年月氏的王就被匈奴人做成了酒樽。而匈奴的這些習慣分明和中國歷史上殘酷血腥的夏朝以及殷商時代如出一轍。所以,僅從這一點上,我們也能夠看出這些匈奴人的確是有著和漢人相似的地方。

與中原的統一一樣艱難,匈奴人的統一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北方草原上生活的遊牧民族其實並不僅僅是匈奴一家。早在先秦時代,草原上就有很多不同的民族,月氏、東胡和匈奴都在其中。在那個時候,匈奴人不過是其中最弱小的一支,他們要小心翼翼的在月氏和東胡的夾縫中求生存,直到頭曼單于的崛起。

本是中國北方一強大民族,就因為一直跟漢族做對,結果徹底消失了

頭曼帶領著匈奴人走上了一條統一的道路,他憑藉著高超的才能,很快就讓原本佔據有事的月氏人和東胡人衰落,並且,有了一統草原的徵兆。可以說,頭曼單于就是草原上的秦始皇,自他以後,草原部落的統一就成了常態。

可以說,匈奴影響了當時的中國的歷史程序,近代西方主流歷史學家一般認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歡以馬征戰與結盟的混合遊牧民族,但只是民族集團而非同種族群。

匈奴在衰落後,東方的鮮卑人迅速進入蒙古高原,餘下的匈奴約四十萬人併入鮮卑。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劉勃勃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後投奔羌人的後秦。後自認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連,在河套地區創立夏國,史稱胡夏,後被鮮卑人政權北魏所滅。

本是中國北方一強大民族,就因為一直跟漢族做對,結果徹底消失了

其實,關於匈奴人究竟是華還是夷,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就有爭論。

司馬遷的記載也不過是他自己的一家之言,他為匈奴人找到了同為華夏苗裔的理由,也不過是為政治服務罷了。事實上,今人從基因層面已經可以知道,匈奴人和華夏子民還是有著不小的區別,太史公的記載也有不實之處。

不過,中國曆來對於華夷之辨有一種看法“只要接受了中國的教化便可以稱之為華,只要遠離了中國的教化,哪怕是正統的華夏後裔也可以被稱作夷。”從這個角度來看,匈奴人儘管最初是屬於夷,但是,等到了漢武帝以後,他們就已經慢慢成為了華夏大家族的一份子,與漢人成為了一家人了!

參考資料:

『《史記》、《山海經》、《史記索隱》、《鬼方昆夷獫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