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稱霸春秋的晉文公,也是毀滅晉國的“元兇”

晉文公作為春秋五霸中數一數二的明君,他對春秋的功績不會被掩蓋,僅憑困擾了周襄王多年的王子姬帶,被晉文公徹底擊敗,重耳就對得起春秋霸主這塊招牌。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稱霸春秋的晉文公,也是毀滅晉國的“元兇”

周襄王姬鄭能夠留在王室宮闕,靠的是當年齊桓公的強勢和堅決,可姬帶作為周惠王的後代骨血,又沒有什麼罪行暴虐,所以性命當然不會受到威脅,等到齊桓公死後霸主暫缺,姬帶逐漸放開了膽量撒野,最終造成了王室的分裂,直到重耳開啟了自己的事業,徹底將姬帶消滅,周襄王為了表示感謝,幾年後竟離開自己的地界,主動登門向晉國“拜謁”,晉文公正式邁向了霸主臺階,但這絕對不合符君臣的禮節,孔子修《春秋》只能隱晦地編寫,說周襄王外出狩獵,雖然霸主的名分看起來沒有區別,可哪裡還能體現出“尊王攘夷”的策略?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稱霸春秋的晉文公,也是毀滅晉國的“元兇”

晉文公渴望著霸主的榮耀光輝,卻不像齊桓公那樣維護周王的“尊貴”,因為重耳有一群能人追隨,小白身邊的管仲卻過於出類拔萃,晉國眾多賢臣需要的是財富與寶貝,而以管子的聖賢思維,他想要的更應該是維護周禮尊卑,所以齊國稱霸屬於以德立威,晉國作霸主是想要更多的實惠,隨著周王室越來越不值得敬畏,也註定要增強霸主們的“口味”。只不過晉國還沒有勇氣徹底打破常規,不敢像楚國一樣擅自稱王惹是非,可晉文公的排場以及軍隊,卻早已經按照周天子的標準配備。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稱霸春秋的晉文公,也是毀滅晉國的“元兇”

按照當時的禮法分類,周王才有資格將三軍六師的部隊指揮,大諸侯最多可以有三師支配,即便周襄王已經沒有那麼多的軍費,王室的軍隊恐怕也只能虛報摻水,但晉文公率先擴充三軍六師的作為,等於公開將當時的規矩違背,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一方面是為了給更多人做官的機會,另一方面是當時的天下戰火紛飛,日益強大的楚國早晚要和晉國正面對壘,沒有強大的軍事豈不自討吃虧?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稱霸春秋的晉文公,也是毀滅晉國的“元兇”

何況重耳流亡時遭受的羞辱和苦累,如今當然要找機會對那些小國興師問罪。然而晉國這六師的領導職位,給未來留下的隱患也是一大堆,最終剩下六大家族將國君團團包圍,再加上晉國宗親基本是有家難回,雖然避免了骨肉相殘之悲,但直接將外族權臣養肥,導致國家最終被六卿拆得七零八碎。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稱霸春秋的晉文公,也是毀滅晉國的“元兇”

由此可見,雖然晉國的強大與振興,離不開晉文公的雄才大略,但正因為過度依賴六卿群臣,導致了晉國在後來,君主的權力越來越小,直到最後被架空,所以說,晉文公既是振興晉國的偉大君主,又是毀滅晉國的“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