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當你感到憂愁煩惱的時候,你是如何調節情緒的?

是像李白那樣,縱使今日憂愁如川流不息的流水流淌不絕,也要舉刀斬斷,縱使今日喝了“三百杯”都“愁更愁”,也要去追求那如明月般高潔的理想,永遠懷抱高情逸興?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中國古代寫愁的詩歌是一絕:“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遊子千里漂泊,終究鬱郁不得志,這愁難道不令人腸斷?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秋愁好似更令人斷腸,春愁好似要好得多,真的是這樣嗎?

晏殊的《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傷春麼?是的,但好像又不全是,春天更容易感到時光的流逝,好在花落燕歸,春天還在,只是青春逝去,要珍惜當下,當下就是永恆。晏殊的這首詞,春愁的悵惘多於春愁的哀傷,這哀愁是淡淡的,一種惆悵而已。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相反,辛棄疾的春愁就是“斷腸”了,一種家國之痛的無可奈何,沉鬱和蒼涼交織,英雄欲死而不甘,唱出這壯志難酬、無用武之地、有志難伸的悲歌

《摸魚兒》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辛棄疾是名副其實的英雄,他和岳飛一樣,立志“渴飲匈奴血”,替南宋王朝“收拾舊山河”,他相信憑著自己“武能馬上定乾坤”的才能和拳拳報國之心定能一展拳腳。可理想哪有那麼容易照進現實,他的一腔報國熱血在寫下這首《摸魚兒》的時候彷彿消耗殆盡了,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苦澀的閒愁,這苦愁讓辛棄疾憂憤難耐,肝腸寸斷……

辛棄疾時刻準備著為南宋朝廷捐軀,他願意此生為南宋驅遲,此心矢志不渝,辛棄疾還是嗷嗷待哺的孩童時,北宋已滅亡,雖然如此,他還是在祖父的影響下,以祖國統一為畢生志向。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還記得,21歲時,自己還是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英勇少年,那時候,組織農民起義軍,雖然只有2000多人,但卻轟轟烈烈,真真實實為國為家射殺敵寇,辛棄疾是何等英姿颯爽,僅僅率領50騎兵,便可於五萬敵兵中生擒張安國,他的膽識和謀略讓他最終選擇南奔投宋,他相信只有這樣自己的扶危救亡的遠大抱負才能實現,那時的辛棄疾對南宋朝廷有很大的信心,他早已許下“願得此身長報國”的遠大理想了。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只是現在(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又是一年暮春至,回首往昔,辛棄疾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該後悔,17年前,自己抗金歸宋,這17年,他滿心期待著自己的恢復中原的主張可以被朝廷採納,可每每都是事與願違,調官之時總是大材小用,四年之間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轉來轉去,這一次又是職務上的一次平級調動,從湖北到湖南,依舊是主管錢糧的小官,可他都40不惑了,看來恢復中原是沒有希望了,此時的辛棄疾內心一股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憤就著春雨不可遏止地一洩到底: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春天將歇,那枝頭的殘紅已不多了,還能經得起幾場風雨呢,春天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春天走了,辛棄疾的青春年華也隨著春芳歇了,春天為什麼不能多停留一會兒,春天你知道嗎?你多下一場雨,春意就會消逝一分,難道只能無可奈何看著這春天從人間溜走嗎?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春天,你知道麼?人們有多麼愛惜你,愛惜到害怕你花開得太早,人們還沒來得及欣賞你的美貌,你就讓落花滿地,何苦要走得這樣急切呢?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天啊,你停一停腳步吧,你難道沒有聽說,那天邊的萋萋芳草,為了把你留在這人間已阻斷你的去路,你走不掉了,春天你就留在這人世間,你看,人們多麼喜歡你,到處找尋你的痕跡。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春天啊,你怎麼一言不發,人們最恨你這樣,看來只有那獻殷勤的蜘蛛在雕樑畫棟間織網才能勉強留住你的尾巴,那絲絲飛絮。

這首詞的上片辛棄疾表達了對春天的複雜情感,他真的只是為了讓春天在人間“永恆”存在,不用經歷四時流轉才這樣寫的嗎?很顯然不是,這春天的去和留其實不甚要緊,要緊的是這春天是南宋王朝命運的象徵,也是自己年華的象徵,他不知道他的“國”可以在內憂外患的複雜形勢面前可以支撐多久,而今,自己已是不惑之年,又不得重用,還有機會為自己的家國奮勇上陣,衝鋒在前,視死如歸嗎?說實話,英雄戰死沙場才是榮耀不是嗎?當一個小官雖可勤政愛民,但卻是“苟且偷生”了。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杜甫安史之亂後被押解長安,面對春花的繁華,悅耳的鳥啼,無心欣賞,為了國家頭禿了,內心愁恨重似千斤,愁緒一多便沉鬱在胸,憤然難解。

李煜詞中千種愁,彷彿和辛棄疾最像,“流水落花春去也”,隨著流水落花而去的難道只是春天嗎?不是的,還有那南唐,春天走了,南唐沒了,故土已是別人的家國,李煜的春愁能不苦嗎?他只能獨自承受。

從另一方面說,辛棄疾的春愁又不似李煜,為何呢?因為李煜的愁多是自造苦果,辛棄疾所處的南宋王朝此時還沒亡國,但是卻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辛棄疾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力挽狂瀾於既倒,可終究是壯士報國無門的憂憤悲歌,這春愁的無可奈何,終是擺脫不掉。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辛棄疾有杜甫的憂國憂民之心,也有李煜的家國之痛,身世之感。

還記得那長門宮裡寂寞獨居的陳阿嬌嗎?曾經難道不是美嬌娘,她盼望得承君恩的日子沒有到來,佳期良辰又被延誤了,千金求得當世才子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又有什麼用呢?漢武帝他又聽不到那含情脈脈的訴說,估計“金屋藏嬌”之諾早已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吧?

此刻的辛棄疾和那失寵的陳阿嬌又有何異?縱使他認為自己是千里馬,上哪裡去找伯樂呢?他的滿腔報國熱情又有誰會明白呢?又有誰會聽自己傾訴這滿腹苦愁憂憤?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辛棄疾只能控告把南宋朝廷推向深淵的群小們,你們難道沒有看見,楊玉環雖然被唐玄宗寵冠後宮,她的家族也因“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是她還是成為馬嵬坡下的孤魂野鬼,漢成帝對趙飛燕盛寵不斷,她還當了皇后又咋樣,最後還不是被廢自殺。所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說不定哪一天就降臨在了你們頭上。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閒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樓憑欄眺望,一輪就要沉落的夕陽正在那,令人斷腸的煙柳迷濛之處。 李商隱有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有人說是讚美夕陽的美麗,也有人說是暗示大唐王朝已日薄西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比之下,辛棄疾就真的不願意看那隔著煙柳之處迷濛的殘陽了,他越看越腸斷,這哪是閒愁,這是哀怨,哀南宋的不幸,怒南宋的不爭。只想著醉臥偏安江南的暖人春色中,卻不思北定中原,“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居安不思危,辛棄疾的這春愁鬱結難解,有志難伸,難道這舉大刀,破長車的手,要去做一個閒散文人,閒居田園了嗎?

辛棄疾《摸魚兒》:英雄的悲憤,是一曲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

這首詞的下片,辛棄疾繼承了屈原《離騷》香草美人的寫法,用陳阿嬌失寵見妒來反映現實的政治鬥爭,表面上好像在寫男女之情,實際上,辛棄疾用這種婉約的情調,譜寫了一首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慷慨悲歌,這首歌裡滿是哀怨,滿是沉鬱,滿是無可奈何,細想一下,中國古代詩歌很多都可以用這“無可奈何”來概括,於辛棄疾而言,就是理想和現實的衝突和矛盾,一個深愛國家的英雄,一個願意為君王了卻天下事的耿耿忠臣,卻始終找不到報國之路,通向理想之門,屬實無可奈何,令人唏噓!

往期精彩:

辛棄疾《破陣子》:夢想和現實,隔著一條“天塹”,如何才能跨越

鐵漢柔情的辛棄疾寫下一首田園詞,把質樸寧靜的田園生活寫活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詩詞百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