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書讀薄,如何快速抓住一本書的核心?

讀完一本書,真的沒有必要逐字逐句地念完一本書。想快速get到一本書的核心內容,就需要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如何才能實現快速閱讀呢?

把書讀薄,如何快速抓住一本書的核心?

關鍵閱讀法

做事總需要方法,讀書也是,想實現快讀,需要用到關鍵閱讀法。從一本書的結構來說,書大概包含這幾個部分:

推薦語:找幾個行業裡的大人物寫點推薦語,有點名人背書的意思,不過既然是行業裡的大牛,總能在書中找到跟自己專業相關的東西,這就是亮點。

序言:做一件事情總是有原因的,序言一般就交代了作者的初衷,而書中的內容一般都會按照這個初衷展開描述,知道結果是什麼了,下一步就是去看目錄了。

目錄:目錄是什麼,目錄好比是一座房子的骨架,房子怎麼建的,不用東看西看,看一下結構就行了,所以看看目錄,就知道哪些是自己感興趣的關鍵章節,好比找到了電梯,可以一步直達。

把書讀薄,如何快速抓住一本書的核心?

封底:封底有什麼好看的呢?我覺得看封底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看到出版社對這本書的分類,比如在《無限可能》這本書的封底,郵電出版社就把它歸類為成功勵志和個人成長類的書籍,那麼這是不是符合你對這本書的預期呢?

當然,拿到一本新書,除了先像算命大師一樣給書相相面以外,還可以對閱讀過程中感興趣的部分進行隨手標記。雖然在書上直接寫字很方便,但建議採用貼便籤的方法,就是把感想寫到便籤上,貼到合適的位置,等把便籤的的內容電子化的時候,又是對書中內容的覆盤,經過了新的碰撞,可能會生出新的思想的火花。

解決了閱讀方法的問題,下一步就要解決人本身的問題。如何才能集中精力讀書呢,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考慮。

如何集中精力讀完一本書?

一、目標合適。人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自然會集中注意力,所以選書的關鍵就是要符合自己的預期。什麼是自己的預期呢?比如你想解決什麼問題,帶著問題去選擇合適的書籍,自然會有好好讀完書的慾望。

二、選書合適。那麼同類型的書可能會汗牛充棟,如何在書海中選擇合適的書來讀呢?當然不要看一眼書名就定終身,最好看一下推薦語和序言,或者瀏覽一下目錄,如果是專業性很強的書,最好選擇淺顯易懂的入門書來讀。

把書讀薄,如何快速抓住一本書的核心?

三、環境合適。記得得到陳海賢老師講過一個場的概念,其實就是營造一個氛圍,來讓自己更快更好地進入想要的狀態。比如在家裡開闢一個讀書區,到了這個區域就啥也不要看,專心讀書就行了。

四、精力充沛。如果只是讀故事書,不用思考,大腦只要像相機一樣把影象拍下來,不做處理或者做簡單處理,那麼就不需要耗費太多精力。但是如果要思考,要整合,要形成自己的語言記錄下來,那就要付出精力或者體力了,所以,這種強度的付出,就要保證自己在讀書的時候精力充沛了。

發現自己一個有趣的現象,自從學會了excel,即便是簡單的運算,只要守著電腦我也會錄入到excel裡自動計算了,有工具了,幹嘛要費腦子,我都懷疑人的腦子就是這麼廢掉的。如果未來的人類真的像機器人瓦力中描述的一樣,只有一個大腦袋,手腳都退化了,那麼有智慧又有什麼用處呢?

如何快速閱讀?

讀書解決了書的問題和人的問題,下一步就是如何快速閱讀了。土豆老師推薦的快速閱讀法有引導閱讀法,這種方法我從沒有用過,不過我對另一個掃視閱讀倒是蠻有興趣的。

把書讀薄,如何快速抓住一本書的核心?

記得有一個有趣的實驗:一個漢語句子,故意把其中字詞的語序打亂,然後給別人來讀,並不影響他對整個句子的理解。如果是逐字閱讀,大腦還要把字詞加工成句子,再去翻譯語義,如果錄入資訊的時候就是整段文字,那麼就少了加工的步驟,直接把語義輸出來了。

做事情始終要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找方法,讀書亦是如此。而以上的方法,就是從這兩個方面來分析的,所以,當你在讀書過程中出現問題,可以考慮下是自己的原因,還是選書的原因,對症下藥,自己既可以當千里馬,也可以做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