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的民間生活:養生,是他們尤為注重的一環

談及魏晉南北朝,或許很多人會想到“風骨”二字。一部《世說新語》,也道盡了無數名士風流。但拋開這個風骨而言,這個時代又是極為重要的。其對後世的影響,要遠超五代十國等亂世。

魏晉南北朝的民間生活:養生,是他們尤為注重的一環

著名學者何茲全教授甚至認為:

中國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便是在漢魏之際完成的。顯然,這是一個殘酷的轉變,但它才是歷史的真實寫照。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時代也湧現出了許多“特色”潮流,除唐人標榜的“風骨”之外,這一時期的養生,便顯得尤為亮眼,因為它的發展與壯大,其實是一種時代特徵背景下的產物。

說起中國人愛養生、會養生,這一點毋庸置疑。無論是清晨破曉時的太極劍,還是傍晚時分的廣場舞,我們總能看到國人對於養生的追求。當然反對之人其實也不在少數,認為這是

“吃飽了撐的”。

雖然這種觀點不對,但它卻反映了一種當今時代下的主流思想:

養生這玩意,是在衣食無憂的條件下才去做的。

中國養生熱潮之所以興起,也是因為國民基礎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才有了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

魏晉南北朝的民間生活:養生,是他們尤為注重的一環

這個邏輯,似乎符合每個時代的發展趨向,但偏偏,它不適用於魏晉南北朝這個奇葩的時代。因為在這個亂世期間,人們對於養生的追求反而更加渴望,甚至有無所不用其極的表現。

社會思潮如此,必定是與時代特徵有關,那麼這個亂世下的時代特徵,又對人們的養生思潮,起了哪些推動性作用呢?

(一)天災人禍下的消極影響

從古至今,中國人面對絕境下的勇氣,都是令人驚訝的。遠古時期的初民,面對各種未知恐懼,尚且能想象出圖騰,來增加自己生存的信心;更別提,在思潮興起的魏晉時代了。

這是一個亂世,長達數百年的亂世。從黃巾起義開始,到三國鼎立,再到南北割據,最後到隋朝一統。這數百年間,唯有二十一年光景(即280年西晉滅吳到301年八王之亂)是統一時期的,但與長期而又深層的分裂局面來說,二十年也不足以讓百姓恢復到休養生息的小農經濟社會。

魏晉南北朝的民間生活:養生,是他們尤為注重的一環

天災、人禍、戰爭、疫病,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流”,並不斷形成惡性迴圈,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如魏景初元年(237年九月),

“淫雨,冀、兗、徐、豫四州水出,沒溺殺人,漂失財產。”

又如東晉鹹康元年(335年六月),

“天下普旱,會稽、餘姚特甚,米鬥值五百,人有相鬻者。”

天災導致饑荒、戰爭讓屍體遍佈江河田野,導致衛生環境愈發惡劣,進而引起瘟疫橫行,再次加劇了對於生命的威脅。用曹操《蒿里行》中的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來形容,也絲毫不誇張。

魏晉南北朝的民間生活:養生,是他們尤為注重的一環

在這個時代,上到皇親貴胄,下到普通百姓,沒有一個人能確保自己的生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人們對於自身生命的關注,達到了最高點。這種心理情況,讓世人對於生命的養護也愈發重視。

這種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對於傳統的道德倫理。比較有代表性的,當屬張角創立的太平道。

出身於河北鉅鹿的張角,並非是豪族,也絕不是醫學名家,但他的確擁有著無與倫比的號召力,以致於張角振臂一呼,天下各州郡的百姓,無不爭先相應。

何至於此?簡單來說,張角的“洗腦”工作十分到位,而他利用的,正是百姓對於生存的渴望。在瘟疫、災荒橫行之際,張角派出弟子行走八方,一邊用符水為百姓免費治病,一邊又宣揚太平道的

“羽化昇仙”

之說。

魏晉南北朝的民間生活:養生,是他們尤為注重的一環

在水深火熱的亂世之中,張角描繪的一幅仙家景象,無疑是最吸引百姓加入的。因為現實的殘酷,讓他們不得不去追求這種看似虛無縹緲的東西。而這,便為魏晉養生思潮的興起埋下了伏筆。因為養生學說的來源之一,便是太平道所屬的道教。

(二)門閥世族帶來的“名人效應”

魏晉時期,豪門世族崛起,掌控了社會九成九的話語權。因此他們的喜好,是足以扭轉社會風向的,比如曹魏名士何晏。

何晏這個人,沒多大本事,但他的地位卻很高。他是漢末大將軍何進的孫子,也是曹操的養子,更是公主的駙馬。這種人在名士圈子裡,是十分受歡迎的。按《三國志》記載來看:

何晏本就容貌過人,再加上他常年嗑藥,把“五石散”當飯一樣吃,於是顯得他的臉色十分蒼白。

魏晉南北朝的民間生活:養生,是他們尤為注重的一環

在此之前,只有女人才會化妝,而且多為紅妝為主;但因為何晏的“背書”,導致不少男子紛紛效仿起何晏,開始在臉上化白妝。他們一般將大米研磨成粉,然後配合其他礦物質製成“粉底”,然後塗抹在臉上。一時間,白妝反而成為了社會主流。

白妝興起,絕非個例;與之類似的,還有在身上養蝨子、袒露胸懷等奇葩行為。而這些社會風俗,也都是門閥世族率先開始的。

作為社會的掌權階層,門閥世族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有著很強的話語權;而隨著地位的鞏固,他們又將話語權延伸到了文化事業。這一時期,不僅出現了文學的正式概念,也湧現出了很多的雜學。

魏晉南北朝的民間生活:養生,是他們尤為注重的一環

這些思想潮流,都促使了養生思潮的進一步發展:

其一,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一批人,熱衷於音樂養生,主張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從而讓身體更容易適應生活;

其二,魏晉玄學的興起,也讓大多數名士紛紛迷戀上了“嗑藥”,以何晏、葛洪為代表的一批人,希望透過煉丹來達到長生;

其三,在經歷過漢末動亂之後,越來越多的名士開始追求個性的解放,他們相信自我的價值,也相信審美的趣味,因此不惜花費大量財力、物力來促進養生事業的發展。

此時的社會,彷彿進入到了第二個“百家爭鳴”時期。儒家不再佔據統治地位,因此傳統的思想得到解放,道家、釋家發展迅猛;新興的文學、玄學、科學、音樂也如雨後春筍般湧出。

魏晉南北朝的民間生活:養生,是他們尤為注重的一環

在這種多元形態下的思想運動中,名士追求的養生,自然成為了一種新型的“領頭羊”,它不僅是一種醫學上的進步,還代表了思想上的融合與發展。也正是在這時,養生的思潮脫胎換骨,成了一門真真正正具有大學問的學術。

(三)民族融合的多元化發展

在中國歷史上,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民族融合階段的重要時期。以三國為例,中原地區與外族之間的融合,始終在進行:

曹魏的對手有鮮卑、烏桓、匈奴等部落,曹操之子曹彰曾奉命北征,並降服鮮卑、烏桓二部,促使他們向曹魏稱臣;

孫吳境內,有山越遺民,比如以“民多果勁”而著稱的丹陽兵,便是山越人的代表,此外還有交州等地的蠻夷,也在孫權的治理下,逐漸融入了江南;

至於蜀漢,主要便是羌族、南蠻了,劉備去世後的第二年,諸葛亮親率大軍深入到不毛之地,終於平定南蠻,並挑選其中精銳數千,組建了一支赫赫有名的無當飛軍。

魏晉南北朝的民間生活:養生,是他們尤為注重的一環

到東晉十六國時,人口遷徙現象加劇,各地少數民族與中原百姓的融合進一步加深。在漢、胡雜居的背景之下,民族隔閡逐漸淡化,不僅加劇了文化、經濟的飛速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養生文化。

一方面,漢族的養生思潮流入到少數民族,徹底改變了他們過去的生活方式;而另一方面,少數民族獨有的一些養生傳統,也在融合過程中流入到中原,從而為養生思潮奠定了新的要素。

(四)區域經濟的小範圍跨步

再回到文章開頭:

生活質量的提高,可以提高人們對於養生的追求。這一點,同樣適用於魏晉南北朝。

儘管,它是一個亂世,但從區域性來看,仍有一些小範圍內地區因為短期處在穩定發展之中,從而推動了養生思潮的進步。

魏晉南北朝的民間生活:養生,是他們尤為注重的一環

比如,曹操擊敗袁紹之後,在北方大力推行屯田,進而讓整個北方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又如孫權治理下江南地區,是很少遭遇刀兵之災的,在西晉滅亡之後,這裡也先後成為東晉、南朝的樂土。

而南北朝對立時期,大量北方人口南下,勞動力的增加,便意味著經濟的繁榮與發展。在全國經濟中心南移速度飛增的前提下,南方地區的經濟迎來了小規模的爆發式增長。

以上這些小規模的區域性繁榮,無疑為養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和物質基礎。甚至可以說,倘若沒有這些區域經濟的繁榮積累,養生文化即便得到了文化加長、民族融合與名人“背書”,也將如“空中閣樓”一般,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飛速進步。

魏晉南北朝的民間生活:養生,是他們尤為注重的一環

(五)餘論

當然,除了以上關於魏晉時代特徵的影響外,養生文化的繁榮,也自然離不開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的積累。在魏晉之前,儒家、道家、墨家、醫家對於養生,都有不同的見解。

如《莊子》中的“養生主”一篇,便主張

“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

又如墨家墨子,代表了普通百姓的養生觀,諸如

“起居安穩、飲食有節”

等思想,同樣對後世的養生文化帶來了深遠影響。

此外,還有醫家名篇《黃帝內經》、雜家著作《呂氏春秋》等,都為養生文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比如《黃帝內經》中的

“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

便為魏晉時期的音樂養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魏晉南北朝的民間生活:養生,是他們尤為注重的一環

到了兩漢時期,養生文化也在不斷髮展,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說,劉安也在《淮南子》中倡導

“靜漠者神明之定也,虛無者道之所居”

的觀點。

至於後來的華佗、張仲景,也為養生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小貢獻。華佗自創的五禽戲,更是將養生給“具現”出來,讓其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人人熱衷的健身活動。

參考文獻:《莊子》、《黃帝內經》、《淮南子》、《漢書》、《三國志》、《魏晉南北朝養生文化研究》、《魏晉南北朝養生學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