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導演高希希談《山河月明》:以家事溫情表現歷史大事

電視劇《山河月明》,以明朝歷史為背景,以影視化手法戲劇性呈現了明成祖朱棣的人生故事。該劇導演高希希,曾執導《歷史的天空》《幸福像花兒一樣》《三國》《楚漢傳奇》等熱播電視劇。

此次創作《山河月明》的初衷,高希希解釋首先是出於本身對明代歷史的興趣,“但一直沒碰到很有價值的劇本”。

專訪|導演高希希談《山河月明》:以家事溫情表現歷史大事

《山河月明》海報後來在推薦下看到了編劇董哲撰寫的《山河月明》劇本,覺得這個本子結構和以往的一些作品不同。“它其實上負載著一個三代帝王的歷史結構,原本的劇本是從朱元璋中晚年開始,一直到朱棣的一生結束,等於中間橫跨三位帝王,中間涉及的歷史人物眾多。我覺得挺有意思,也比較少見。”

除了結構的宏大感,高希希欣賞劇本中對人物刻畫的獨特之處,“比如對朱元璋的描寫,把他在馬皇后面前,在他孩子們面前的生活化細節寫了出來。他沒有用比較生硬和刻板的方式表現帝王,而是把歷史人物相對人性化,書寫了一些日常生活細節,以家事溫情表現歷史大事。”

專訪|導演高希希談《山河月明》:以家事溫情表現歷史大事

陳寶國 飾 朱元璋

電視劇以歷史為背景,不代表羅列歷史

在高希希看來,細節是歷史的表情。“如果人物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很生動的細節,這人物立不住,而歷史結構關係是由人物帶動呈現的,一段歷史大家都有所瞭解,但我希望透過人物的成長,讓觀眾能代入其中,感受到在歷史中有這樣一個人,他在那個時代是這樣生活的。”《山河月明》的創作過程中,高希希堅持,電視劇以歷史為背景,不代表羅列歷史,“我們做的不是歷史紀錄片,我們選擇歷史素材,最終要服務於人物刻畫和劇情需求。”

專訪|導演高希希談《山河月明》:以家事溫情表現歷史大事

徐達當著馬皇后的面,揭朱元璋的短劇中,朱元璋與徐達這對君臣的關係,被表現得頗有現代語境中“多年好友”的感覺,這在網路上引起了一些討論。高希希承認,“歷史上,徐達再大膽,不可能敢拒絕朱元璋賜婚,更別說指著皇帝鼻子罵。”他解釋道,“這一點,我們確實是想用當代的一些語境關係,去做人物的戲劇關係,試圖把人物表現得豐富一點,我們儘可能去找他生活中能烘托這些人物的細節,去幫助觀眾帶入其中。”

“我在網上看到一句話,說不要用現代思維去看待古人。但從影視劇創作的角度來講,你無可避免是以今人的頭腦去帶入古人的思緒,去創作人物。影視劇中表現的歷史,表現的是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歷史的解讀和嚮往。另外,對古裝歷史劇來說,要想讓現代的觀眾相信這些人物這個故事,就必須找到作品主旨中現代人物的情感共鳴。”高希希道,“已經有很多關於那段歷史的影視劇作品了,那麼在人物塑造上,很重要的一點是塑造人物的差異性。”

專訪|導演高希希談《山河月明》:以家事溫情表現歷史大事

馮紹峰 飾成年朱棣此次,《山河月明》之中,除了陳寶國、張豐毅這些歷史劇中的熟悉面孔外,也有馮紹峰、穎兒、成毅這些青年演員挑大樑。高希希坦承,“老戲骨”們是穩住這個戲的陣腳,“因為這個戲必須有厚度有分量。但我也不排斥所謂的‘鮮肉’,我對演員的要求就是‘合適’二字,我希望有優秀的青年演員進來。成毅就是這樣一個演員,他的外形、他的用功程度都不錯。馮紹峰是聽說這次要從年輕時一直演到老,他也是很興奮的,覺得很有挑戰性,看完片子之後,他也說,覺得這是他到目前為止,古裝戲裡個人表現最好的作品之一。”

拍一個“不一樣的東西”

從《三國》到《楚漢傳奇》,再到《山河月明》,拍過很多古裝歷史劇,高希希這次表示,希望能努力拍一個“不一樣的東西”,“如何不一樣,這個就挺絞盡腦汁的。”在目前的呈現中,《山河月明》花了較多篇幅展現戰爭場面,故事的開篇便是從洪武北征開始。戰爭場面在古裝劇中是拍攝難度最大的場景之一,高希希回憶,戰爭場面的拍攝,和武術指導做了大量的溝通,而且在那年拍攝時,遇到了橫店和內蒙古的高溫天氣,眾多主演和群演,在大太陽下穿著厚盔甲拍戰爭戲,“我記得當時拍著拍著人就倒了,一天熱暈幾十個人,但咱們最後還是咬著牙拍完了。”

專訪|導演高希希談《山河月明》:以家事溫情表現歷史大事

《山河月明》劇照這些拍攝上的困難都還算常規,到了剪輯階段,真正的挑戰才到來。原本因結構宏大,涉及歷史年代跨度大,原劇本和拍攝素材是80集的量,但重大辦在審查時,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見,最終剪掉了三十多集的戲份。而這個修改的過程,歷時兩三年。如此巨大的刪改量,需要創作者有非常明確的修改原則,高希希堅持,要保留對歷史觀的總體把握和故事的總體結構,“比如三代帝王主政思想的異同,還是要保留下來”。

這種主政思想的異同,被高希希概括為“與士大夫共天下”還是“與百姓共天下”。

專訪|導演高希希談《山河月明》:以家事溫情表現歷史大事

何晟銘 飾 朱標在許多關於朱元璋的歷史傳奇中,都書寫了他“誅殺功臣”的一面。而《山河月明》的開篇,便有這樣一場戲:朱元璋告訴太子朱標,希望他的這幫“老兄弟們”最後都能夠善終,“讓我以後也有個說話的人”。這場戲的描繪,無疑是想建立朱元璋對開國功臣們的私人情感。高希希談到,“面對朱元璋這個人物,其實我們希望表現一點,是選擇兄弟情誼,還是鞏固統治,朱元璋要面對這個抉擇。”

“部分功臣在功成名就以後,放大了自己的野心,不斷去鞏固和擴大勢力範圍,這就和朱明統治產生了衝突,為了鞏固明朝的統治,清除潛在的威脅,朱元璋要做決斷:到底是與士大夫共天下,還是與百姓共天下?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是希望江山永固,他就不可能允許這些臣子能有實力來圍攻他。那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是水。所以按這個道理,他得從民眾利益的角度考慮,解決民眾切身利益,國家才能穩定。”

專訪|導演高希希談《山河月明》:以家事溫情表現歷史大事

陳月末 飾 朱允炆

對於歷史事件的一些影視化解讀,就要按照這個人物邏輯來

《山河月明》中,對於朱元璋和朱棣這兩位帝王,都用了不少筆墨描寫他們為了維護和穩固王朝統治而付出的巨大努力。而對於這些努力所帶來的歷史事件,在影視劇中從什麼角度進行描寫,高希希認為,要從歷史人物的評價出發。比如對於朱棣,高希希談到:“我們對於歷史中的朱棣,還是希望給予一些相對正面的評價,因為在明朝歷史中,朱棣是做了一些實事兒的,做了一些對於國家和民族有意義的事。既然要把握的是一個正面評價,那對於歷史事件的一些影視化解讀,我們就要按照這個人物邏輯來。”

專訪|導演高希希談《山河月明》:以家事溫情表現歷史大事

《山河月明》劇照高希希拿靖難之役舉例,“我希望不要把這做成一個狼子野心的舉動,而是朱棣在不斷被擠壓的過程中,迫不得已的舉動,你如果做成狼子野心、故意策劃的陰謀,那人物難免容易塑造成反派。”

“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是歷史劇創作中,常被提到的一句話,高希希表示,“但怎麼確定哪個是‘大事’,哪個是‘小事’,沒有一個很明確的邊界。所以最終還是創作者自身的哲學觀和價值觀,決定了他對人物的表現,對故事的表現。”

“歷史相關的電視劇創作,除了歷史觀以外,我覺得每一個導演或編劇,首先的是價值觀和哲學觀的思考,創作中要負載一些思考,比如有些仗為什麼要打?他對人物或歷史的影響是什麼?”高希希談到,“我為什麼要拍這段歷史?我得把自己問明白了,我才敢拍。比如《山河月明》,我認為我是努力想在歷史語境中表現中國輝煌的歷史文化,它不是一部完全架空的傳奇劇,但也不是複述歷史的紀錄片,而是以戲寫史,以情待人,以詩性敘事彰顯歷史品格。它的劇情脈絡不一定完全符合史實,人物性格不一定完全依據歷史記載,但戲劇一定是跌宕耐看的,這是我主要想追求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