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侯國之前,如何處理投降之人?封國的出現,文明孕育而生

文明是歷史的結晶,在歷史前行的過程中,不斷地凝結和分裂,才有了今天璀璨的文明。

在諸侯國出現之前,存在著部落和封國,封國的出現代表著歷史文明的一次進步,在大的部族將小部族征服之後,

如何處理投降之人?

如果單純地採用殺戮和俘虜,對於思想已經步入文明階層之人,可能難以接受。

在諸侯國之前,如何處理投降之人?封國的出現,文明孕育而生

在這種前提下,封國應運而生。

如果單從一個“封”字來看,在《說文》中對此字有過解釋“爵諸侯之土也,從之從土從寸”,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此字主要用於諸侯之地。這對於我們看封國如何產生有極大的意義。

在諸侯國之前,如何處理投降之人?封國的出現,文明孕育而生

結合部族之間的鬥爭,

“封國”在初期開始是戰勝的部族對戰敗部族的一種劃分,這種進步如郡縣制的產生一般,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現象。

在古代的部族之間,為了生存而發動戰爭,在戰爭結束後,必然有一個處置之法出現,通常採用的是殺戮或者擄走為奴。這種方式適合部族極少的情況下,如果部族過多該如何解決?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部族之間不斷融合,雖然部族數量減少,但每個部族之間的人數在不斷增加,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黃帝時期的萬國,以及周武王時期的八百國等等。

在諸侯國之前,如何處理投降之人?封國的出現,文明孕育而生

在這種情形之下,就不能向原來採用兩種方式處置俘虜,

隨之而來第三種方式出現

,只要戰敗者承認失敗,並且表示自己願意服從,在未來還會承擔戰敗的“義務”,勝者也可讓其存活。既然有活者,何人來進行統治?最為簡單的方法是設定首領,為了方便管理,大部分首領都是從戰敗者中選出。

在《史記·五帝本紀》中曾寫道:“

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

”。這也印證了當時在部族時期,初步的管理體系已經形成。

在諸侯國之前,如何處理投降之人?封國的出現,文明孕育而生

在戰爭之後,部族之間的管理已經有了雛形,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雛形而已,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能夠真正支配一個時代的制度是在西周時期達到完善。

《左傳》中曾寫道:“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

在設立封國的事情上,在武王克商之前雖然已經有了跡象,但正式的分封是在武王克商之後,再者後期的封國並不是標準一致,也可分為很多型別,按照當時的等級制度,

主要以公、侯、伯、子、男五類為主,封國大可分為三類。

在諸侯國之前,如何處理投降之人?封國的出現,文明孕育而生

1、先王的後裔;

2、同姓之人;

3、功臣之後。

按照這三種方式,武王對不同等級之人進行封國,隨之而來的是如何監督封國。

武王在初始階段設立三監,如封紂子武庚於殷之時,因擔心其管理不利,所以設立三恪,這裡的三恪指的就是三監。

在諸侯國之前,如何處理投降之人?封國的出現,文明孕育而生

在封國不斷增加的過程中,武王將這種方式延續的同時,平常還會採用巡視和朝覲兩種方式。這在《孟子·告知》中有詳細的說明,在此三種監督方式中,天子如果認為封國做得不好,會有懲罰,但如果封國內部國泰民安,也會有獎賞。

從《孟子·告知》中來看,天子在管理上還是很有權力,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天子的威嚴在不斷消散,權力在後期未必能夠控制諸國,在權力沒有絲毫作用時,古封建制度也便土崩瓦解,但封國的出現至少印證了一個時代也曾有過進步,這是歷史必然的程序。

在諸侯國之前,如何處理投降之人?封國的出現,文明孕育而生

古代的封建制是部族之間互相戰爭的結果,例如古代埃及中的“中王國時”也有這種現象,再者還有古巴比倫時期的亞述帝國也有封國出現,如果將會中世封建定義為裡領主對農奴之間具有剝削關係,那古代封建就是大部族對小部族的支配關係。

封國的出現是歷史的一種進步,改變了原有的部族模式,對於統治者而言有了更多的權力,也為以後的秦王一統天下以及郡縣制埋下了種子,

當制度逐漸歸於完善,文明才會孕育而生

,封國雖未流傳許久,但它是屬於這個時代獨特的標記。

正是在不同關係的衍生和碰撞下,後期才有瞭如此璀璨的文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史家獨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