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作為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孩子,骨子裡對少數民族的人文,建築、風俗以及每個民族流傳的古老故事,都很有興趣。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圖|內蒙古陳巴爾虎旗草原

雖說離開故鄉快七年,小時候也不怎麼會拍照,很多蒙古族的民俗都留在記憶中。但對很多古老民族的神秘依然保留一份好奇和嚮往。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圖|蒙古族套馬

儘管沒刻意拍過某個民族的題材,但在過往的旅行中還是記錄了一些自己眼中的“民族特色”,與夥伴們一起分享。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圖|內蒙呼和諾爾

為什麼說是“自己眼中”的民族特色?

因為每個人對某個民族的理解、認識和感覺各有不同,在觀察和記錄時挖掘的“點”也會不同。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有的可能出於好奇而去記錄,有的是因陌生而旁觀拍攝,而小月眼中的少數民族是“神秘和神聖”,尤其一些古老的民族,很希望能走近並去了解他們的故事,然後再發現記錄獨特之處。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在去少數民族地區旅拍時,小月會從三方面尋找和記錄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畫面,整理分享給大家,供參考。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一、拍民族特色建築

每到一處少數民族聚居地,首先會注意他們的建築,比如蒙古族的“蒙古包”,鄂倫春、鄂溫克族的“撮羅子”,侗族的“鼓樓”,苗族的“吊腳樓”等等,外形各有特色,且也有各自的由來。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1-比如:蒙古族的“蒙古包”

蒙古族的房子,在古代稱為“穹廬、氈包、氈帳”,屬於亞洲遊牧民族的一大創舉,為了適應草原遊牧生活,蒙古包可隨時搭建或搬遷。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2-鄂倫春、鄂溫克“撮羅子”:

“撮羅子”又稱“斜仁柱”或“撮羅昂庫”,是鄂倫春、鄂溫克等東北狩獵遊牧民族的一種圓錐形“房子”,翻譯過來其實就是“木杆支起的尖頂房”。

與蒙古包的“氈房”不同,“撮羅子”外面通常是獸皮或樺樹皮等覆蓋。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3-侗族|鼓樓:

侗族“鼓樓”,通常一寨一鼓樓,屬於公共場所,小月在肇興侗寨看到很多。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鼓樓,大多呈寶塔型,分上下兩部分,下部寬敞明亮,為議事,典禮,聚會,聊天場所,上部則是層疊,彩繪,很壯觀。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4-苗族|吊腳樓:

吊腳樓,苗族民居,多數是曲欄迴廊外形,因為苗寨大多地勢不平,吊腳樓可建在斜坡上,結構緊湊,不用鐵釘,柱子連梁,環環相扣。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在貴州西江千戶苗寨時,看到滿山坡的苗寨非常壯觀,雖然景區商業化很重,但一些細節處仍然可看到這個古寨的曾經的歷史。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二、拍民族服飾,裝扮:

少數民族的服裝可謂五花八門,就蒙古族來講,就有好多種民族裝扮。所以拍攝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裝扮是個不錯的題材。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 拍攝民族服飾時,可以拍飾品的區域性特寫: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 也可拍著民族服裝的當地居民: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如果想拍的更自然,可以抓拍一些互動和生活氣息濃厚的場景。

▼ 比如:下面就是小月抓拍的苗族老奶奶製作手工的場景(最好在對方允許情況下)。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四、拍特色民俗,節日:

特色民俗,其實就是每個少數民族自己的節日,風俗習慣等等。

▼ 比如:蒙古族的祭祀敖包、那達幕大會、神秘薩滿教。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如果這個民族有自己特有的習俗,一定要及時記錄,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少數民族的古老習俗已被慢慢遺忘或流失,若干年後是否存在還是未知。

▼ 比如:在岜沙苗寨,這裡是國內最後一個“可持槍部落”,寨子裡“黑苗族”被國家允許可持槍。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總之,不管從哪個角度去拍攝,對於少數民族的人文,歷史,民俗本就是值得攝影人去挖掘了記錄。

有句說的好——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教你手機3招拍美“民族風”!

圖文|嶽小月 瞭解更多手機攝影技巧,創意後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