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督郵的明明是劉備,演義卻改成是張飛,羅貫中此舉有深意

都知道張飛脾氣暴,暴脾氣上來就喜歡打人,尤其是最後還死在了“打人”身上。《三國演義》中張飛亦是如此,而他打的第一個人就是督郵(本來第一個應該是董胖子的,不過人家官大,沒打成)。但歷史上打督郵是劉備,不是張飛。羅貫中為何這麼寫呢?很多人認為是為了變現張飛的“暴而無恩”,確實有這方面原因,但是更深層的原因很多人都忽略了。

打督郵的明明是劉備,演義卻改成是張飛,羅貫中此舉有深意

羅貫中不僅是為了塑造張飛的形象,更是為了保護劉備的形象,注意是“保護”。

劉備在演義中的形象是一個非常正面,兩個字概括就是:仁義。而演義中的劉備還有另一層身份,就是皇叔,給他帶來了很多便利(當然歷史上是沒有皇叔之名的),而“保護”的就是他的皇叔之名。

打督郵的明明是劉備,演義卻改成是張飛,羅貫中此舉有深意

劉備

其中的“深意”在何處,你且聽來!

督郵,是漢代各郡的重要屬吏,代表太守督查各縣鄉,宣達政令兼司法等,可以說是位輕權重。先看看關於劉備和這個督郵(劉備遇到的那個)的恩怨。

《三國志》記載:

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枊,棄官亡命。

(原文釋義:督郵因為公事到了安喜縣,劉備求見,沒被允許,便徑直闖進去將督郵捆綁起來,打了二百棍,並解下身上系印的絲帶套住督郵的脖子,將他綁在拴馬樁上,然後棄官逃跑。)

打督郵的明明是劉備,演義卻改成是張飛,羅貫中此舉有深意

打督郵

大體知道怎回事了,再看《典略》的詳細記載:

其後州郡被詔書,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備疑在遣中。督郵至縣,當遣備,備素知之。聞督郵在傳舍,備欲求見督郵,督郵稱疾不肯見備,備恨之,因還治,將吏卒更詣傳舍,突入門,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郵’。遂就床縛之,將出到界,自解其綬以系督郵頸,縛之著樹,鞭杖百餘下,欲殺之。督郵求哀,乃釋去之。

朝廷有詔書,凡是因為軍功而當官的人,全部都要精選淘汰,劉備懷疑自己要被遣散。在督郵到安喜縣之後,應當遣散劉備,劉備知道後就去督郵住的驛館求見督郵,督郵稱自己有病在身不願見劉備,劉備換恨在心,帶人假傳命令,把督郵給打了一頓,本來想殺了他,在督郵苦苦哀求下才放了他,然後逃跑了。

看到這裡,各位看官一定有不少人可憐督郵,並且覺得督郵是個鐵骨錚錚

打督郵的明明是劉備,演義卻改成是張飛,羅貫中此舉有深意

萌萌的督郵

其實可以理解劉備的心情,畢竟是辛苦得來的成果,就這樣沒了,誰也不好受。而羅貫中之所以將這件事算在張飛頭上,是因為督郵是朝廷命官,是代表朝廷旨意來宣讀的,打了他就是打了朝廷的臉。雖然當時天下已經很亂,但漢室餘威猶在,這也是劉備等人第一時間逃跑的原因。而這件事一旦如實算在劉備頭上,那他仁義無雙的“完美形象”肯定不保,‘皇叔’之名也坐不穩。

打督郵的明明是劉備,演義卻改成是張飛,羅貫中此舉有深意

戴墨鏡的shuai皇叔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是美化劉備這個人物的,正好又有三弟張飛這麼個莽漢形象,“劉冠張戴”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