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應該如何分封,才能有效防範八王之亂?

司馬懿,曹操手下最能熬的人,熬成了晉高祖,雖然這個稱號是他的孫子,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給追封的,但正是司馬懿奠定了司馬家的權威,掌握了曹魏的軍政大權,才有的後來著名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晉武帝稱帝后,吸取了曹家人的教訓,廣封自己的子嗣又或是兄長的子嗣等近親到各地當藩王,希望司馬家的天下永遠牢固。這一點上司馬炎和劉邦以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都有著相同的想法,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劉邦在分封藩王以後,和諸將約定非劉不王,對功臣開啟殺戒,結果就是在漢景帝時發生了七國之亂,朱元璋好一點,不過還是造成了燕王朱棣起兵造反,而且還成功的篡了建文帝的皇位,建立了永樂王朝,這都是劉邦和朱元璋始料不及的。不過相比七國之亂和燕王起兵,晉朝的八王之亂更是破壞力極大,還把遊牧民族引入了中原,從此,晉朝之後中國陷入了五湖亂華,長達273年的分裂局面,晉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統治最黑暗的一個時期。

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應該如何分封,才能有效防範八王之亂?

為什麼在有了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做教訓,司馬炎的分封還是造成了八王之亂,說是八王,其實還不止八王,參加造反的王有十幾個至多,司馬炎當時該如何做才不會造成這種叛亂呢?

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應該如何分封,才能有效防範八王之亂?

對於司馬炎來說,分封是必須的,這條路必須要走,司馬氏的權利是竊取曹家的,雖然說曹操家族欺負老劉家也是幾代,政治鬥爭,權利鬥爭沒有什麼誰對誰錯。但司馬家畢竟是摘了曹家的果實,司馬炎看到這種局面,自然不想重蹈覆轍,老曹家後面也就是因為沒有多少人站出來撐場面,沒有實力和司馬家鬥爭,對於這一點,司馬炎是心中肚明的,所以,仿照劉邦的分封勢在必行。但司馬炎有兩點是沒有想到的,第一,後代出了個白痴皇帝,第二,娶了個彪悍到底的兒媳婦賈南風,這個女人短短十幾年就毀了他司馬家司馬懿,司馬昭以及他司馬炎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話又說回來,漢景帝劉啟,建文帝朱允炆肯定不是無能的皇帝吧,為什麼還是爆發了大的動亂呢,說明,只要是這樣分封,必然會造成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的對立,司馬炎,劉邦,朱元璋他們在世就好,一個大家族有個主心骨,一旦他們離世,地方藩王在擁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慢慢發展壯大以後,必然圖謀不軌,這一點是親情束縛不住的。那司馬炎錯在哪裡,假如他當時怎麼做,能夠尋求到一個平衡點。

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應該如何分封,才能有效防範八王之亂?

司馬炎忽視了漢朝一個經驗,推恩令,這一點上,應該是有前車之鑑的,藩王要,但是必須要求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司馬炎在世的時候,藩王其實也封得太大,假如給各地的藩王一塊二分之一的蛋糕,然後再在旁邊弄一個三四個異姓王,這三四個異姓王又平分這二分之一的蛋糕,而且,藩王有了子孫以後,應該是要實施推恩令的,削弱地方軍政實力,這樣,藩王就沒有這樣大的實力和中央對抗了。推恩令有一個壞處,朱棣因為就是藩王起兵,所以對藩王防範那可是知根知底,一上臺馬上削藩,但是又做的過了,導致根本沒有軍事實力去防範北方的蒙古族,這也就間接導致了後來的“土木堡事變”,明英宗直接做了瓦剌的俘虜。

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應該如何分封,才能有效防範八王之亂?

當然,朱棣有些經驗肯定是可以借鑑的,這裡我們只是考慮如何防範八王之亂的發生,永樂皇帝做的事情可是在司馬炎分封一千多年以後,只能說永樂皇帝吸取了司馬炎的經驗教訓。朱棣怎麼做呢,給予藩王優越的物質待遇,你們都給我花天酒地去,拼命生小孩去,軍權,國家大事,你少給我碰。同時,設立了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些特務機構監督藩王的一舉一動,藩王的周圍都是眼線。但是,這又出現了另外一個麻煩,朱棣就給自己挖了一個坑,後來努爾哈赤起兵,從東北席捲中國南北,也正因為是朱棣對藩王的兵權削弱的太厲害。司馬炎這裡也是,如果削弱的太厲害,肯定又是不行,但司馬炎應該多設立特務機構,這一點上,朱棣做得更為完美。

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應該如何分封,才能有效防範八王之亂?

綜上,筆者粗淺的認為,如果司馬炎當初果斷實現推恩令,減少藩王領地,同時搞一部分異姓王,採用特務機構監視各路藩王,質押藩王兒子人質這些手段,而不是過多的賭藩王看在親情的份上,晉朝應該不會出現八王之亂這樣破壞力極大的叛亂。不過,司馬炎在滅了東吳以後,後期生活及其腐化墮落,整天花天酒地,天天趕著他的小羊車去後宮轉悠轉悠,羊車停在哪裡就在哪位妃嬪的寢宮過夜,都沒有那麼多心思去想這些問題了。開國皇帝中,他也算是比較奇特的一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