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本 期 導 視

一個老人用鋼筆畫記錄家鄉40多年的變遷

身在異鄉時才突然明白

那其實是一種與水有關的鄉愁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另一個老人想為家鄉建設建言獻策

因文筆不好也不善言辭

就動手做了個模型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敬請關注— —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市民葉權生一邊看手機拍的照片一邊自言自語:“喂,你好,颱風來就來了。不用怕它的,水浸街是以前的事了,現在哪裡還會有水浸街。”老葉以前是美術公司的工人,為了給以前的生活情景留個念想,退休後就開始創作老街景的模型。近些年,有人倡議在老城區建個公園,反映以前洪水進城時的生活場景。另外,老葉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但他文筆不好,於是就用所擅長的模型來表達構思。他說:“透過這樣丈量,量出來的比例就標準點了,讓人看到就更真實。”老葉經常採風的地段,就是設想建公園的候選點。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梧州,古稱蒼梧郡,地處廣西和廣東的分界。廣西900多條河流,85%以上的水流經潯江和桂江匯聚到這裡。水路往西,可通雲貴;往東,可經珠江出海達東南亞。在航運為主要交通的年代,水成就了這裡作為嶺南經濟、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近千年之久。直到上世紀中期,這裡還是廣西主要的財稅來源地。但與此同時,幾乎每年汛期這裡都會被洪水浸泡,本地話稱之為“水浸街”。隨著城區防洪堤的建成投入使用,2005年至今,梧州城區再也沒有被洪水浸泡過。日子久了,與洪水相處的日子倒成了當地人的集體念想。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騎樓城,是地標性的嶺南風情建築。為了應對洪水浸泡,騎樓的二樓設計了水門,門柱上下各設鐵環一隻。老葉做模型的意圖引起了街坊的共同回憶,並作了示範“綁梯子是這樣的,水門在上面,水沒到的時候就要綁好梯子。如果你的水門在這上面,要把梯子對準水門,一把梯子下來,這邊拉住,拉住,不讓它兩邊搖擺。主要作用就是這樣的。”老葉選作原型的這棟騎樓,是街坊光哥居住的地方。這把竹梯子,是當年洪水泡到一樓後,幫助光哥從二樓樓梯口進出的工具。梯子泡在水的位置就用鐵環來固定。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最大洪峰過境日期和相應水位的記錄,被居民燒錄牆壁上做為印記。因字跡模糊,大家差點又爭論起來。老葉用模型回憶當年情景的時候,住在同一個小區的丁國明,已經用鋼筆畫了這個城市近半個世紀的變化印記。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彩虹橋是梧州標誌性建築,2000年通車的時候老丁就畫過。因為畫作已經磨損,他今天打算重新畫一張。這座標誌性大橋,地處桂江和潯江交匯成西江的三江口。西江水渾濁,桂江水清澈,交匯之處,形成了半江清澈半江渾的“鴛鴦江”景象,因而這座大橋又被稱為“鴛鴦橋”。這是市區桂江上的第五座鋼筋水泥橋了。半個世紀以來,每一座鋼筋水泥橋的建成,都伴隨著一座浮橋的遷移。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市民丁國明說:“這座橋是我們桂江上的第一條橋,我們梧州人叫它做‘浮橋’,這座橋建成於(上世紀)50年代,就在現在鴛江大橋的橋墩的位置,在鴛江春泛小公園對出的地方,到了(上世紀)60年代末,桂江一橋建起來後,‘浮橋’就搬到了富民,即龍母廟對開的水域,到了1986年桂江二橋建好後,浮橋也搬到蓮花山工業區,直到建起了蓮花大橋和紫竹大橋,浮橋也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老丁所說浮橋的變遷,伴隨著城區的擴充套件、幾代人的成長,是一系列城市故事的線索,這是老丁畫下每一座新橋的原因。他覺得每個城市無論貧富興衰,都有故事,他想做的就是用圖文記錄它的變化發展。

老丁因此而得到市領導的讚許並支援,一連開了兩次個人畫展,隨後又被一所高中特聘為美術老師。丁國明說:“這些畫我畫了三、四十年了,你看像這些紙都已經很黃了,現在我回過頭來一看,原來這麼多與水有關的作品。這張畫是2004年的時候現場寫生的,為什麼要寫生這一幅畫呢?當時梧州防洪大堤剛建好,第二年,也老百姓都寄託(掂量)防洪堤能不能夠抵擋這麼大洪水。我突然來了靈感,起一個題目,就叫《堤外洪水滔滔,堤內車水馬龍》,就是說我們這個防洪大堤抵禦了這場大洪水,市民再也不受洪水的侵害,而在我們市區河東這一塊,原來沒設防的時候每次都會被淹的。”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和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典之年,老丁整理畫作,打算和老葉聯合開個作品展,並著手製作模型。

老葉說“我就是憑一種業餘愛好去展現梧州,這本書從梧州有文字記錄以來的洪水,都記錄在這本書裡面,最早有文字記錄梧州洪災就是這一條了,就是講開寶七年,實際是公元974年,我就把這本書凡是記載有梧州洪水的條目都列出來,總共有一百三十幾條,因為我的模型要有文字說明的,那麼介紹梧州歷年來最高的水位,我要讓大家知道,1915年是梧州出現的歷史上最大的洪水。1992年7月上過一次街、8月上一次街,一年兩次(洪水)上街,水位都在21。5米以上,而1994年洪峰水位26。64米,1998年洪峰水位27。24米,為超50年一遇洪水;2005年洪峰水位27。48米,為超百年一遇洪水。

見證梧州·洪水漸遠去(上集)

梧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雨量豐沛,每年的5月至10月,雨水集中,每到這些月份,西江水位就明顯上升,突破警戒水位也是常見的現象。在上世紀90年代末以前,梧州實際上是一個“不設防”的城市,幾乎年年“水浸街”。梧州人經歷這麼多次洪水的洗禮,時間愈久,故事也就愈多。

下週《走進梧州歷史》將繼續播出紀錄片《見證梧州》之《洪水漸遠去》(下集),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