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孫權手下六位能人:遠看像蕭何張良,近看卻是曹參樊噲同行?

論起出謀劃策,在主公三分天下的程序中起到關鍵性作用,人們肯定會想起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法正張昭魯肅諸葛瑾,因為在許多人眼中,這些人都是文臣謀士。但是我們也都知道,在三國時期,其實是文武不分家的,這些人們眼中弱不禁風不會騎馬只會坐車的文人雅士,打起仗來,也都是狠角色,他們的職責,也不僅僅是出謀劃策,這一點從他們的本職工作中就能看得出來。

放下曹魏陣營的謀士們不提,單單看東吳西蜀的六位能人,我們就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遠遠看去,這六位都是像蕭何張良一樣的文人雅士,走近一看這些人卻是曹參樊噲的同行。讓這些人戴著蕭何張良的帽子,卻像曹參樊噲一樣舞刀弄槍,劉備孫權究竟有什麼苦衷?

劉備孫權手下六位能人:遠看像蕭何張良,近看卻是曹參樊噲同行?

蕭何張良咱們不用多做介紹,賣狗肉的樊噲大家也都瞭解,但是大漢王朝第二任丞相曹參,可能有些人是透過“蕭規曹隨”這個成語知道他的。事實上曹參是大漢開國武將第一人,這一點在《漢書》和《史記》均有記載,而且是開國功臣們的一致公認:“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掠地,功最多,宜第一。”

之所以說劉備孫權的手下戴著蕭何張良的帽子幹曹參樊噲的活兒,是有正史記載的。《三國演義》雖然精彩,但是不能完全當真,要想了解一個人,還是得看正史無需作假的個人簡歷。

經過孫堅孫策孫權兩代三任主公的經營,東吳人才濟濟,但是文臣武將的官職卻都低得可憐——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立下蓋世奇功,孫權卻一直是封他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孫權把南郡換給了劉備,周瑜這個南郡太守成了空頭的,所以一直到病故,周瑜也只是一個偏將軍,跟關羽投降曹操後獲得的軍銜一樣,但卻少了漢壽亭侯封號——周瑜一生都沒有封侯。

劉備孫權手下六位能人:遠看像蕭何張良,近看卻是曹參樊噲同行?

羽扇綸巾的周瑜被人們稱作儒將,而被人們當作東吳第一謀士的魯肅魯子敬,一開始連個裨將軍都不是,赤壁之戰時,他只是個校尉:“以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

周瑜多病,孫權又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代瑜領兵”。透過這次任命,我們知道周瑜的直屬部隊也沒多少:“瑜士眾四千餘人,奉邑四縣,皆屬焉(歸他管)。”魯肅接班後,軟硬兼施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威恩大行,眾增萬餘人),於是升職為漢昌太守、偏將軍。

帶領自己的萬人隊,跟著孫權參加了皖城之戰,又被任命為橫江將軍。從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看出,魯肅幾乎一天文官都沒當過,他是從校尉起步,一刀一槍為自己殺出了將軍名號。

大家都知道關雲長單刀赴會,事實上魯肅一點都不怵關羽,他倆都是單刀:“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

劉備孫權手下六位能人:遠看像蕭何張良,近看卻是曹參樊噲同行?

就是真打起來,魯肅也未必吃虧,因為常中箭的關羽遇到會射箭的魯肅,也算碰到了剋星——魯肅能一箭射穿兩面盾牌,而關羽曾被龐德射中額頭,被不知名小兵射中胳膊(咱們說的是三國正史,不是演義)。

在東吳,不僅僅魯肅是被當作文臣謀士的武將,就連大家公認的“東吳文官之首”張昭張子布,也是行伍出身,而且最終的工作也是武行。

張昭是孫策的最早追隨者之一,但是孫策給他的任命是長史、撫軍中郎將;魏黃初二年,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張昭水漲船高,先後當上了綏遠將軍、輔吳將軍。

張昭雖然德高望重,但是見慣了疆場廝殺屍山血海,養成了霸氣甚至霸道的性格,連丞相也當不成了,孫權貌似很無奈地說:“這老漢脾氣太犟,當宰相會得罪人,也會跟我翻臉。”

劉備孫權手下六位能人:遠看像蕭何張良,近看卻是曹參樊噲同行?

除了張昭張子布和魯肅魯子敬,就連那個被人們認為曾被關羽叱罵得“抱頭鼠竄”的諸葛瑾,其實也是文武兼修——諸葛亮的大哥最後的官職,一點也不比諸葛亮小。

關羽罵沒罵過諸葛瑾,正史中沒有記載,但是諸葛瑾確實打過關羽,而且因為打關羽有功,還得以封侯拜將:“後從討關羽,封宣城侯,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住公安。”

當上將軍之後,諸葛瑾屢立戰功,軍銜官職都不斷攀升:“黃武元年,遷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權稱尊號,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人們眼中的東吳“三大文官”都是武將,劉備的蜀漢陣營也好不到哪去,他手下也沒有純粹的文官:按照《三國志》的記載,諸葛亮和龐統最初的軍銜一樣,都是軍師中郎將,法正也是從將軍到將軍,從未改行。

劉備孫權手下六位能人:遠看像蕭何張良,近看卻是曹參樊噲同行?

諸葛亮就不用說了,因為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後,他跟龐統一起被劉備封為軍師中郎將,劉備自稱漢中王,把他提升一級,當了雜號的軍師將軍。即使後來當上季漢丞相,乾的也是大將軍的工作。

龐統在劉備陣營時間較短,職務也只有一個,自軍師中郎將始,至軍師中郎將終:“與亮併為軍師中郎將……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法正在劉璋手下不大受待見,但是卻也是因為帶兵而結識的劉備:“(劉璋)遣法正連好先主,尋又令正及孟達送兵數千助先主守禦。”

投靠劉備之後,法正當上了蜀郡太守、揚武將軍,臨終前的職務是尚書令、護軍將軍。法正是個好參謀長,但也是一位悍不畏死的硬漢子,還曾將站在劉備身前當擋箭牌。劉備跟曹操在漢中鏖戰,戰事不利應該撤退,但是劉備難得地犯了一回牛脾氣:“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

劉備孫權手下六位能人:遠看像蕭何張良,近看卻是曹參樊噲同行?

今天咱們說了東吳西蜀的六位能人,帶著蕭何張良的帽子,卻掄著曹參樊噲的大刀長矛幹著武將工作,讓人很是懷疑:劉備孫權都是一代梟雄,讓文官舞刀弄槍親冒矢石,豈不是焚琴煮鶴暴殄天物?

其實這裡面原因有兩個:第一、在宋朝以前,一直是文武不分家的,丞相上陣殺敵,將軍當丞相的不勝列舉,因為不管是儒家道家還是墨家,不管會不會武功,腰裡都是要掛一把長劍的——不掛劍的屬於小人(古代君子小人指的是地位,與品德無關)。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要是真打起架來,一般的武將都不是他們的對手。就是大詩人李白,對劍術的痴迷,也不亞於吟詩作賦。在宋朝以前,以耕讀著稱的中原文明,對陣殺戮成性的遊牧部落(只是個代成,不讓寫明白了),最後一般都是以全勝告終。

劉備孫權手下六位能人:遠看像蕭何張良,近看卻是曹參樊噲同行?

第二、這是劉備和孫權的無奈——他們只是自立山頭的割據勢力,想任命文武官員,必須得到曹操把持的大漢朝廷認可。

赤壁之戰前,劉備一直以左將軍豫州牧自居,孫權更慘,是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

此後孫權劉備劉璋互相抬轎子:“劉備表權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璋推先主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

但是這些官職都是假的,被揍得鼻青臉腫燒得焦頭爛額的曹操根本就不承認,曹操不承認,就等於大漢朝廷不承認。

劉備孫權手下六位能人:遠看像蕭何張良,近看卻是曹參樊噲同行?

正是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東吳西蜀都很難招攬足夠多的真正英才,所以在官職上是能將就,在工作上只能一個人掰兩半用。

曹操打著大漢丞相的旗號,任命誰都是一句話的事兒,再加上有大漢天子劉協這塊金字招牌,要多少人才就有多少人才,所以曹魏陣營分工明確有條不紊:打仗有諸曹夏侯五子良將,出謀劃策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

也正是從這一點上,我們就能看出,劉備孫權拉出來單練,根本就不可能是曹操的對手,從孫權襲取荊州殺害關羽破壞孫劉聯盟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三國一統的最終結局:關羽守荊州、張飛出閬中,身邊既無謀士也無助手,諸葛亮伐魏,根本就沒有強大的參謀班子,三軍統帥居然連打二十軍棍的小事兒都得管,不死不敗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