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館新開馬王堆,不願意做富豪 說千金也不換

1972-1974年發掘的長沙馬王堆漢墓,是西漢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貴文物,是20世紀世界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儲存完好的墓葬結構及豐富的隨葬品,是漢代生活方式、喪葬觀念的完整呈現。700餘件工藝繁複的精美漆器,反映了漢代髹漆業的輝煌成就;500多件織精繡美的絲織衣物,力證了西方文獻中“絲國”(Seres)的記載;逾50篇“百科全書”式的簡帛文獻,傳承了先哲們的學識與智慧;詭譎奇幻的彩棺帛畫,蘊含了漢代的昇天幻想及永生渴望;宛如夢中的千年遺容,創造了人類防腐技術的奇蹟……馬王堆漢墓是人們瞭解2200年前社會風貌的視窗,被譽為漢初歷史文明的標杆。

湖南博物館新開馬王堆,不願意做富豪 說千金也不換

馬王堆一號墓出土木炭

木炭具有良好的吸水、防潮效能。一號墓共出土木炭一萬多斤,覆蓋、包裹在整個槨室的外圍,形成了40—50釐米厚的木炭層,木炭層外再包裹1—1。3米的白膏泥。木炭和白膏泥的使用對馬王堆一號墓主遺體的儲存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正是由於木炭與白膏泥的完全包裹,使槨室與外界隔絕,構成了一個恆溫、恆溼、缺氧的環境,阻止了腐敗和氧化的發生。

湖南博物館新開馬王堆,不願意做富豪 說千金也不換

馬王堆二號墓出土錯金銅弩機

上刻銘文“廿三年私工室

湖南博物館新開馬王堆,不願意做富豪 說千金也不換

”,為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製造。它可能伴隨利蒼經歷了秦末農民起義、楚漢之爭。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稱為弩,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機等部分組成。弩機是我國兵器史上最古老的瞄準機動裝置,它是以弓為基礎,加木質箭槽託等發展而來,但與弓相比,射擊時更具穩定性,通常用於防禦和伏擊。

湖南博物館新開馬王堆,不願意做富豪 說千金也不換

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玳瑁樽

盛酒器。古時稱有足者曰“樽”,無足者曰“卮”。玳瑁為非晶質體,呈微透明至半透明,具蠟質至油脂光澤,其製作的用品較為珍貴。此玳瑁樽造型精緻,蓋及腹壁採用玳瑁,底為木胎。蓋、身的口和底的邊皆用銅條扣包,它與鎏金嵌玉銅樽同出於利蒼墓,是利蒼身份的象徵。

湖南博物館新開馬王堆,不願意做富豪 說千金也不換

馬王堆三號墓出土雕衣女侍俑

利蒼之子墓共出土4件雕衣女侍俑。此雕衣木俑衣著是雕琢而成,墨繪眉目、朱繪雙唇,所雕衣著內為交領右衽長袍,外為對襟長襦,面料紋樣似彩繪刺繡,衣緣紋樣同該墓所出絨圈錦相似。馬王堆三號墓遣策有“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的記載。據研究,美人是指依據墓主人生前寵愛仕女模樣所雕成的四件木俑,這件木俑著裝為“楚服”還是“漢服”,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這種對襟半袖長襦,款式較為特殊,與馬王堆漢墓所出的大量彩繪立俑形式不同。

湖南博物館新開馬王堆,不願意做富豪 說千金也不換

馬王堆一號墓出土“君辛食”漆耳杯

飲食器,因兩耳像雀之雙翼,亦稱“羽觴”。杯內塗紅漆,內底黑漆書“君幸食”三字,耳背部朱書“一升半升”四字,測得實際容量為420毫升。辛追墓出土漆耳杯九十件,其中五十件漆書“君幸食”,四十件漆書“君幸酒”,可見其用途有明確的分工。

湖南博物館新開馬王堆,不願意做富豪 說千金也不換

馬王堆一號墓出土彩繪陶鼎

烹煮或盛貯食物的器具。此鼎為泥質灰陶,出土時鼎內盛有雞骨。器身表面塗黑色粉狀物,口部繪銀灰色寬弦紋和波狀紋各一道,足部和耳部繪銀灰色紋飾。器蓋頂部用黃、綠、銀灰三色繪四朵雲紋,周圍繞以銀灰色的弦紋兩道和波狀紋一道。紋飾對稱排列,充分展示了漢代裝飾藝術的多彩變化。

湖南博物館新開馬王堆,不願意做富豪 說千金也不換

馬王堆二號墓出土銅鑲玉樽

銅鑲玉樽是一件運用鑲嵌工藝製作的實用玉器,用來盛酒。蓋頂玉片中心刻柿蒂紋,其外刻多圈雲紋。器身所嵌玉片、從上至下三組陰刻花紋,上下兩組為工整密集的雲紋,中間一組為昂首、翹尾、張足起舞的鳳紋。底部玉片外邊刻穀粒紋。鋬[pàn]為白玉,外表亦刻柿蒂紋。底部邊緣以三個獸面小蹄足作品字形鉚在器身下面的銅箍上。

這件樽鑲嵌緊密,裡外打磨光亮,製作精緻美觀。這種樽在長沙尚屬初見,其紋樣與長沙戰國楚墓中出土銅器的紋樣頗為相似。

湖南博物館新開馬王堆,不願意做富豪 說千金也不換

馬王堆一號墓出土雙層九子漆奩

梳妝奩。專門放置梳妝用具的器物。器身分上下兩層,連同器蓋共三部分。蓋和器身為夾紵胎,雙層底為斫木胎,器表塗黑褐色漆,再在漆上貼金箔。金箔上施油彩繪。蓋頂、周邊和上下層的外壁、口沿內以及蓋內和上層中間隔板上下兩面的中心部分均以金、白、紅三色油彩繪雲氣紋。其餘部分塗紅漆。上層放置手套三雙,絲綿絮巾、組帶、絹地“長壽繡”鏡衣各一件。下層底板厚5釐米,鑿凹槽9個,槽內放置9個小奩,內放化妝品、胭脂、絲綿粉撲、梳、篦、針衣等。

中國古代男女均蓄髮,並各備妝具。雙層九子漆奩隨葬在馬王堆一號墓北邊箱,以絹地“信期繡”夾袱包裹。貴為丞相夫人的辛追,生前應該是用此類梳妝奩存放自己的梳妝用具和貼身物品的。

湖南博物館新開馬王堆,不願意做富豪 說千金也不換

馬王堆一號墓出土雲紋漆鍅

這件雲紋漆鍅(fāng)為直口平唇,口沿部分有一領圈,鼓腹,圈足。有盝(lù)頂式蓋,蓋頂上有四個S形鈕, 這是作為一種裝飾。器表面髹(xiū)黑漆,器內髹(xiū)紅漆。蓋頂朱繪雲紋組成的“米”字形圖案,橙黃色的鈕。領圈朱繪鳥頭形圖案,其下為紅色和灰綠色的雲紋,肩部為菱形圖案,腹部繪二圈紅色和灰綠色的雲紋,圈足上繪硃色鳳鳥形圖案。器外底部均朱書“四鬥”二字。使人驚奇的是漆鍅與漆鍾一樣出土時器內均殘存酒類或羹類的沉渣。

另外,漆鍅(fāng)的圈足外有戳記,字跡模糊不可辨識。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發現有烙印戳記的共計一百多件。它是在素胎上先烙印後塗漆,所以字跡比較模糊。將這些戳印互相對照可以認出有:“成市草”、“成市飽”、“中御飽”、“南倻國”等字樣。不同戳記往往出現在一件器物上。這些戳記是說明產地和生產作坊的。“草”在漢代與“造”相通,古籍中常以“草”代“造”。 “飽”是指上漆的器物。“成市”即指成都。這說明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有不少是由成都官府作坊製造的。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大部分都飾有花紋。裝飾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最多的是彩色漆繪,即將生漆製成半透明的漆液後調入各種不同的顏料作畫,這種彩繪的漆器,色彩光亮,不易剝落。其次是油彩畫,用硃砂、石綠、石青、白粉等礦物粉狀顏料調桐油後畫在髹漆的器物上。第三是用針刻,即用針尖在已經塗漆的器物上刺刻花紋,稱為“錐畫”。有時還在刺刻的線縫內填入金彩,即可產生類似銅器上金銀錯的花紋效果。最後還有一種就是金銀箔貼,是用金箔或銀箔製成各種圖紋,貼在器物的漆面上,即可呈現出“金銀平脫”的效果。紋樣的特點是細緻而流利,最常見的有龍鳳紋、雲氣紋、花草紋和各種幾何形紋,也有近於寫實的獸形、鳥形和魚形等圖紋。西漢前期的漆器,花紋富麗而繁複,到東漢時則趨於簡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