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飲食裡,到底有沒牛肉麵?講牛肉麵起源於唐代竟是瞎說?

在中國,牛肉是僅次於豬肉、禽肉的第三大肉食品。中國人先天嘴饞、善吃,個個都是脫略行跡的吃貨,屠狗啖貓都是尋常事,吃牛肉的歷史自然很長。

中國傳統飲食裡,到底有沒牛肉麵?講牛肉麵起源於唐代竟是瞎說?

像《楚辭》這樣久遠的古書,其中竟然有兩篇,有意無意顯擺飲饌吃喝中,都列出有“煨牛腱子肉”這樣的菜名。到了後來的《封神演義》,更是直接拿姜子牙老師開涮,說他當年京漂於朝歌時,是開店殺牛賣肉的屠牛佬。從情理看,作者許仲琳不算吹牛。

而且,從《禮記》這樣莊重的經書中,我們還知道,中國人對於牛肉,很早就有想象力。儒家還真是樂食知味呀,那還是文明開蒙不久的先秦時期呀, 什麼燉、燒、醬、滷、烤、肉乾、制火腿、打丸、調湯、作羹、熬粥,牛肉的吃法,在大師老饕的刻刀下,已經是五花八門。

中國傳統飲食裡,到底有沒牛肉麵?講牛肉麵起源於唐代竟是瞎說?

但是,也許真是我閱讀太少的緣故,就我所知,牛肉與麵條混搭的吃法,在清晚期以前中國,確實沒有。

中國人吃麵,至少也有4千年的歷史了。10多年前,在青海喇家遺址,就出土過一碗麵條,倒扣碗中,深埋地底3米深,為粟面弄成的,就4千年了,似乎還等人唏哩呼嚕下肚呢。

中國傳統飲食裡,到底有沒牛肉麵?講牛肉麵起源於唐代竟是瞎說?

可“牛肉麵”,確實要等到清代晚期才出現了。坊間傳說,中國牛肉麵起源於唐代,實際根本沒有文獻和實物依據,當作國人慣性的吠影吠聲可也。中國最風行的牛肉麵,號稱“中華第一面”的蘭州牛肉麵,給足了面子,“發明”時間距今也不過200年,據說為回族人馬保子始創。儘管現在的蘭州,已有1000 多家牛肉麵館,每天據說要耗費100萬碗牛肉麵,但是歷史真的不長。

在漢人中,牛肉麵流行的時段,當更短。這裡面的原因,主要當是過去牛是農耕社會主力,可以當好幾個人力,一般家庭不捨得殺,政府甚至也禁止屠宰。牛及其牛肉太珍貴了,太高大上了。

中國傳統飲食裡,到底有沒牛肉麵?講牛肉麵起源於唐代竟是瞎說?

民間有 “牛氣沖天”這個詞,只怕還真不是亂講。《禮記》有所謂“諸侯無故不殺牛”,牛肉不是一般人能吃到,或者可以吃得起的。我的老家,號稱中國牛肉丸最著名的生產地,如今也都如庖丁附身一般,雅擅解牛之道,是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可聽過長輩講過,他們小時壓根沒怎麼吃過牛肉。即便到了1980年代了,牛肉麵館也已開始遍佈,可那依然不是人人都隨意能享受得起的美味。

我的奶奶,80多的老太,一直待在廣東老家,沒有出過遠門。她是愛吃麵條之人,可她也說過,年輕時候,不僅沒吃過“牛肉麵”,見都沒見過。儘管那時,牛肉丸就已經是潮汕的一道名小吃,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叫賣牛肉丸湯的客家小販很多,但也沒賣牛肉麵的。

牛肉麵,長期都是很多中國民眾想象之外的一道食品。 根本理由,就在於牛肉麵這種如今最司空見慣的,由牛肉+麵條混搭的“套餐組合”,在傳統中國,確實是沒有的。即便是在解放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在絕大多數地區,也並不流行。

中國傳統飲食裡,到底有沒牛肉麵?講牛肉麵起源於唐代竟是瞎說?

為啥敢妄然說沒有,因為不見經傳,不見實物,不見流傳。不說漢族的記錄了,連最偏好牛肉跟麵食兩種食材的回民,似乎在清朝以前,也沒有吃過牛肉麵。至於為什麼都是家中常備物,就是想不到放一塊,我也想不明白。難道僅僅是牛肉太貴了,或者禁止屠殺麼,想來都似是而非。

我們看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那本《飲膳正要》,裡面基本記錄了回族所有面食,五花八門,現在的面種幾乎都可以找到“原型”,可牛肉麵這玩意,還真沒有。牛肉麵在回民中,似乎都不是“源遠流長”的。我有一好友,是傳統中原回民,家中還是開館大賣牛羊肉面的,生意很火爆。去年到他家,在桌上流著唾沫扒牛雜的間隙,還跟他年老健碩的爺爺聊起過本地牛肉麵的起源問題。老爺子也說,他小時也沒吃過沒見過這玩意,是解放很久後才流行的。

中國傳統飲食裡,到底有沒牛肉麵?講牛肉麵起源於唐代竟是瞎說?

這樣說來,就不稀奇了。我們在瞧乾嘉時期的頂級美食家袁枚大佬,那是吃遍天下的主,各種新鮮玩意都會搞,不搞的至少也會知道。可我們翻看他的《隨園食單》,就會發現,關於牛肉的作法,他是提了好幾次。比如,他嗜好牛舌,說“去皮、撕膜、切片,入肉中同煨”,一口小白酒下去,“極品”。但是,他從沒說過牛肉麵。

我過去看點晚清小說,發現《官場現形記》、《蝦球傳》裡,諸如“牛排”、“羊肚”啥的也都提到了,就是不見“牛肉麵”蹤影。這大體可見說,到了晚清了,這種美味應該都還不流行。不然,這些見多識廣還愛饒舌的作者們,為啥偏偏繞過不提呢,沒理由呀!反倒是羊肉面,似乎比較早就有過記錄了。學者兼美食家的逯耀東先生,文章中說明代就有。

中國傳統飲食裡,到底有沒牛肉麵?講牛肉麵起源於唐代竟是瞎說?

再看清代徐珂那本名筆記《清稗類鈔》,其中的“飲食類”,就專門提過當年上海有個“先得樓”,就以羊肉面著稱。來碗牛肉麵?肯定沒有!

所以呢,從“考鏡源流”的角度來講,如今在兩岸三地霸街的牛肉麵,不是我“想當然爾”,只怕確實是近代之物。

中國傳統飲食裡,到底有沒牛肉麵?講牛肉麵起源於唐代竟是瞎說?

只是,儘管它在飲食界是後起一輩,可在如今的甘肅蘭州、湖北的襄陽、河南的郟縣,乃至海外寶島臺灣等等,牛肉麵都遍地開花,儼然都是當地最著名的小吃招牌了。可謂後來居上,春風得意。

前兩天,看對岸一談話節目,還看到其中某名人說,他若重回大陸,最想吃的,就是舊籍成都的“川味牛肉麵”。他說,他永遠忘不了,那年在蓉城,在川大附近那家連招牌都沒有的店面,吃牛肉麵,好吃到臉都埋在了大碗裡。當時,有位接待人員恰好路過,看到他們,隔天開會,笑呵呵問道:“你們昨天在那裡做什麼?我還以為你們在洗臉呢”,賓主歡在一室,引為笑談。

這一聽,有種被說破擊中的感覺,心潮浮動,聯想蹁躚。原來,簡單資淺的牛肉麵,在很多人心中,不僅是口腹的享受,醇香麵湯中,其實還漂散有深刻的懷鄉愁緒,還要藉此老家名物藉以抒發。這也就難怪臺灣美食作家焦桐,會在他那本《暴食江湖》一書中感慨,牛肉麵“年歲最短”,本是“歷史的偶然,成就了美麗的文化風景”。這是一種我至今才會懂的情緒。

中國傳統飲食裡,到底有沒牛肉麵?講牛肉麵起源於唐代竟是瞎說?

說到這,我愈發想念福建龍巖的“永定牛肉粉面”了。那個冷清的小城,我已經離開十多年了。那裡有無數的小店,都袒露有著我青少年時代最痴迷的“當年滋味”,常腸為之百轉千回。哎,我多想再回去,找到路頭那家有美麗女兒的小店,喊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會須狂飲三五杯,再結口腹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