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齊聚牛河梁遺址探訪五千多年前的紅山文明

「本文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瀋陽10月12日電(記者趙洪南)今年是紅山文化發現100週年,也是紅山文化的中心——牛河梁遺址發現40週年。為研討紅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深入發掘紅山文化內涵,多位考古學家於近日齊聚遼寧朝陽的牛河梁遺址,共同探訪五千多年前的紅山文明。

紅山文化遺存發現於1921年,因最早發現在內蒙古自治區的紅山地區而得名。20世紀70年代起,我國在內蒙古赤峰市及遼寧朝陽市牛河梁等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遺址群等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使紅山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著名考古學家郭大順說,1981年牛河梁遺址的發現,特別是壇廟冢的組合及其與後世帝都天壇、太廟與帝陵組合的相似性,使人將其與中國延續存在的文明傳統聯絡起來。牛河梁遺址超過5000年的測年資料則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證據,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曙光”。

牛河梁遺址的發現和認識,經歷過漫長路程,是一代代遼寧考古人不懈的追尋。2012年《牛河梁遺址發掘報告》出版後,遺址的考古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在總結既往發掘經驗的基礎上,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採用先進的方法和技術,從更廣闊的視角,深入探索牛河梁遺址及其社會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作用。

近年來,遼西地區又發現了田家溝墓地、半拉山墓地等多個紅山文化的大型墓地;內蒙古南部地區也相繼發現了西臺遺址、魏家窩鋪遺址等大型紅山文化聚落。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開展的大淩河中上游地區紅山文化考古調查,在建平、喀左、凌源三個地區發現了416處遺址,凸顯了紅山文化時期大淩河流域紅山先民生活盛況。

“這些新的考古發現不僅為了解紅山文化的社會及文明特徵提供了新材料,也為中華文明起源以及文明發展多樣性問題的討論奠定了基礎。”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韓建業說,由於牛河梁遺址內容極為豐富,有許多過去很少研究的課題,故對紅山文化而言,還有許多不熟悉的內容需要我們去揭示,有關紅山文化的源流、內涵、社會狀況等諸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