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百年 南陽出土文物精品展 ②玉衝牙 君子無故 玉不去身

考古百年 南陽出土文物精品展 ②玉衝牙 君子無故 玉不去身

1993年,南陽市文物研究所在桐柏縣月河墓中發掘出土春秋晚期玉衝牙。這件玉衝牙長8。01釐米,寬1。18釐米,最厚處0。38釐米,最薄處0。33釐米,重量為12。8克。玉質溫潤微透,有少量的褐色沁斑,扁薄體,兩面皆飾雙勾陰刻線的龍紋,粗端為龍頭,橢圓形目,口微張,龍口有一穿孔,背面平直,呈弧形。

衝牙很像食肉動物類門齒,酷似野豬牙。考古中發現,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動物牙齒已作為裝飾物出現在古人頭頸上,一般佩於頸部,不但象徵力量與美感,還是強者、征服者的標誌。野豬牙也常被古人用來鑽孔、解繩結,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綜合推斷,初期可能作工具用,後來作佩飾用。

我國玉衝牙出現較早,《禮記·玉藻》載“佩玉有衝牙”,可知衝牙主要作佩飾用。早期衝牙除作佩飾用之外,也兼作解繩工具之用。衝牙一般呈彎曲片狀,一端寬、一端漸細呈尖形,彎曲似璜。

東周時期的玉衝牙通常兩面琢有紋飾,外部附加鏤雕紋飾,常以捲雲紋、龍紋、鳳紋、虎紋作題材,也有雙面琢谷紋,陰刻雙線紋、細線紋等。寬的一端常琢成龍頭形、虎頭形,並有鏤雕紋飾。玉衝牙器體變化多端,有的整個衝牙為一龍形,龍尾為牙尖。衝牙寬部多有穿孔,在東周、漢代玉組佩當中,一般懸掛在組佩最下部,走起路來與其他玉佩撞擊發出悅耳玎玲之聲,是當時貴族士大夫常佩之玉,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說,顯示我國古代人們崇尚佩玉的道德理念。(薛紫琪)

編輯:王冕 初審:趙倩 終審:黃星

本文來源:南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