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的堅盾—馬奇諾防線,為何沒能擋住德軍的閃電戰?

無用的堅盾—馬奇諾防線,為何沒能擋住德軍的閃電戰?

圖為馬奇諾防禦工事

二戰時期,法國擁有強大的陸軍以及堅不可摧的馬奇諾防線,但即使如此依然沒能擋住德軍,這是為什麼呢,提到這個就得從多方面進行分析。雖然法國在一戰中取得了勝利,但是也損失慘重,人口大量減少,經濟遭到重創,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的人民極其渴望和平,厭戰情緒嚴重,這種思想也蔓延到了軍隊裡,也由於之前法國在多次防禦戰役中獲得巨大了成功,使得很多人認為未來的戰爭不會脫離一戰時的形態,於是將積累的作戰經驗保留了下來。

除此之外,不少法國軍方高層認為在凡爾登會戰中,防禦工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再次發生戰爭,可以透過這些戰略防線拖延時間,直到盟國到來提供幫助,之後組成聯軍一起反擊敵人,最終這種完全防禦的思想佔據了主導地位,在這種背景下法國修建了馬奇諾防線。

馬奇諾防線修建在法國和德國的邊境地帶,以防止德國入侵,長度約為390公里,從1928年開始修建,到1940基本完工,造價高達50億法郎,採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工程十分堅固,頂蓋和牆壁的厚度有3。5米,裝甲塔堡的裝甲厚度到達300毫米,可抵禦重型炮彈的攻擊,防線建造的永備工事達5800個,平均每公里有15個。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馬奇諾防線的地下部分,有指揮所、休息室、彈藥庫、食品儲藏室等,各種設施裝置齊全,每個工事之間都是相通的,可以透過電動車連線起來,也是為了實現一個地方如果受到攻擊,其他地方的援兵可以快速趕到。

無用的堅盾—馬奇諾防線,為何沒能擋住德軍的閃電戰?

圖為馬奇諾防禦工事

其實馬奇諾防線並沒有完全覆蓋法國的東部邊境,只在法德邊境建造了工程,也許有人會疑惑為什麼不把防線延伸到整個邊境呢,德國也有可能繞開兩國邊境從其他地方進攻,對於這一點,在馬奇諾之後上任的達拉第也想到了,並決定將防線從法國沿著與比利時的邊境一直修到北海邊,但是這個提議遭到了比利時的反對,而且因為戰爭,法國經濟已經大不如前了,也拿不出足夠的資金延長防線。

無用的堅盾—馬奇諾防線,為何沒能擋住德軍的閃電戰?

圖為在馬奇諾防線外演習的法軍

其次,法國高層覺得如果德國從比利時進攻,勢必會遭到比利時軍隊的打擊,這會為法國爭取一些時間進行調兵遣將,此外,比利時地形複雜,森林山丘廣佈,交通不便,大規模的裝甲部隊幾乎無法通行,所以法國認為阿登山區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自然對這片地區的防禦比較鬆懈。

但沒想到的是,德國軍隊在考察了馬奇諾防線之後,認為不能從正面進攻,1940年5月,德軍聲東擊西,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又和荷蘭境內的德軍配合,將聯軍圍困在了敦刻爾克,而古德里安的裝第19裝甲軍只用了兩天就翻越了阿登山脈,穿過110公里長的峽谷,直接進入法國境內,佔領了色當,之後在空中火力的掩護下,突破馬斯河防線。

無用的堅盾—馬奇諾防線,為何沒能擋住德軍的閃電戰?

圖為德國的裝甲部隊

當法國軍隊看到德國部隊已經從背後繞了過來,一下子就懵了,指揮系統混亂,無法在短時間內組織力量進行抵抗,且由於法軍把大部分希望依託在了馬奇諾防線上,防線的失效也大大打擊到了法國軍隊的抵抗意志,不久之後法國就投降了。

總的來看,法國在抵禦德軍的進攻時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呢?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落後的作戰思想,缺乏軍事理論創新,經過一戰後,軍事思想由完全進攻變為了完全防守,將國家安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堅固的防線。

其次,由於技術的進步,德國發明瞭閃電戰,用大規模的裝甲部隊穿插,然後再包抄,而法國卻忽視了對新武器的使用,沒有意識到新式武器可能會改變作戰方式,用半數以上的軍費修建了馬奇諾防線,使得更新武器裝備的資金大幅縮減,而最後,法國對自己修建的馬奇諾防線高度自信,認為德軍不太可能攻破這道防線,卻沒想到德軍直接繞過防線從側面進攻,這種輕敵大意的思想,令其最終嚐到了失敗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