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來源: |易啟遊Xinjiang ID:xj13109918673」

南京博物院館藏:坤輿萬國全圖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1602年(萬曆三十年)坤輿萬國全圖

導語: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摹繪版本。《坤輿萬國全圖》原圖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明朝官員李之藻共同繪製,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它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為藍本,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將歐洲居於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居於世界地圖的中央,此舉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先例。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南京博物院

明代最詳細的中文版世界地圖

義大利人利瑪竇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他於公元1581年來到廣東肇慶傳教。在廣東期間,他畫了一幅標有西方文字的世界地圖,這只是一幅小掛圖,利瑪竇將其掛在教堂門口供人們參觀,卻引起了中國人的好奇和圍觀,雖然普通百姓看不懂其標註的文字。公元1601年,利瑪竇獲得批准,進京朝見萬曆皇帝,他給皇帝敬獻了自鳴鐘、聖母像和世界地圖等禮物,萬曆皇帝對他帶來的世界地圖很感興趣。

不久之後,利瑪竇和一位中國官員李之藻合作完成了一幅中文版的世界地圖,再次獻給萬曆皇帝,這就是《坤輿萬國全圖》。地圖上不僅歐洲地名全部用漢字標註,而且中國各省的名稱在地圖上也都能找到。

利瑪竇是個外國人,不可能對中國地理瞭如指掌,中國地理的部分則主要由李之藻完成。據史料記載,李之藻曾在工部擔任官員,三十歲時就曾自己收集資料,繪製過一幅全國地圖。《坤輿萬國全圖》完成後,利瑪竇為新地圖作序,還繪製了很多小圖,作為大圖的輔助說明。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利瑪竇

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

《坤輿萬國全圖》長380cm,寬192cm,圖的開頭是用楷書題寫的圖名《坤輿萬國全圖》。南京博物院研究人員:“古代用乾坤指天地,坤就是地的意思,輿的本意是車底座,延伸為承載萬物。古人把地圖成為輿圖,《坤輿萬國全圖》也就是今天所謂的世界地圖。”

整幅地圖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主圖,也就是橢圓形的世界地圖,地圖用多種顏色描繪而成,南北美洲用粉紅色,亞洲呈現淡淡的土黃色,歐洲和非洲近似於白色,山脈以寫景法描繪,用淡綠色勾勒,河流以雙曲線繪寫,海洋用深綠色畫出水波紋,五大洲的名稱是紅色字型,國名和地名都用墨筆書寫,以字型大小作為區別,整幅地圖和諧而又富有層次感,顏色淡雅,視覺舒適,便於觀看。

地圖上標有的五大洲中,包括當時剛被發現的南極洲,說明圖的內容是很新的。圖上沒有繪出澳大利亞,那是因為澳大利亞當時還沒有被發現。

在各大洋中,繪有16世紀不同型別的帆船9艘,在各個海域中,還繪有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15頭,南極大陸上還繪有陸上動物大象、獅子、駝鳥、恐龍等8頭。地圖中的插圖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地圖變得形象生動。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 區域性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 區域性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 區域性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 區域性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 區域性

第二部分是四個角的天文圖和地理圖,右上角畫有《九重天圖》,右下角為《天地儀圖》,左上角是《赤道北地半球圖》和《日月食圖》,左下角曾有《赤道南地半球圖》和《中氣圖》,這些輔助作用的小圖包含了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識,開拓了當時國人的眼界。雖然這些知識在今天已經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但在明代可謂耳目一新。

第三部分則是解釋說明的文字,利瑪竇在文中介紹了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自然資源,宗教信仰等。比如,他介紹了南美洲國家伯西爾(即巴西):“伯西爾,此言蘇木。此國人不作房屋,開地為穴以居,好食人肉,但食男不食女,以鳥毛織衣。”這幅地圖還保留了母本的全部序跋,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南京博物院研究人員:“中國人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出現了地圖的概念,《墨子·地圖篇》中就有文字描述過地圖、漢代馬王堆出土帛畫中也有地圖的雛形。但是中國古代的地圖始終介於影象描繪和山水畫之間。和利瑪竇所繪《坤輿萬國全圖》是有很大差別的。”

“《坤輿萬國全圖》與我們今天的世界地圖已經很接近了,並且考慮到中國人的接受度,把中國儘量放在了世界中間。該圖對於中國地理的描繪是極其詳盡的,李之藻增補了大量關於中國的地理資訊,超出對於其他國家的描繪,對於中國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詳細標註,地圖還描繪了中國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黃河、長江,詳細表現了其發源地、流經的省份。”

“另外,世界著名河流也有提及,例如幼發拉底、尼羅河、伏爾加河、印度河都出現在圖中。圖中的地理資訊豐富。五大洲、四大洋、五帶劃分、山脈河流等位置、範圍和命名等,雖然與今天的地圖有一定差異,但不失為當時所見的最為詳盡的世界地圖。”專家談道。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對天圓地方觀念的顛覆

《坤輿萬國全圖》所表現的地球為一圓球,小圖更闡釋了地球是一個球星的概念,完全顛覆了中國的認知。其一是“地球”的概念,向國人直觀展示了這種球形空間。雖然東漢張衡《渾天儀圖注》言“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鄭和下西洋之後《明史·天文志》也有“地圓說”的記載,但是中國傳統對於天地的認知是“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無論是政治、文化還是信仰無不由此引發開來,例如祭壇、陵墓、宮殿等建築都是從天圓地方的觀念中生髮出來的。

利瑪竇在他的筆記中對當時中國人的這種觀念也進行了描述:“他們認為天是圓的,但地是平而方的,他們深信他們的國家就在它的中央……他們不能理解那種證實大地是球形、由陸地和海洋所構成的說法,而且球體的本性就是無頭無尾的。”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歐洲人繪製的明朝疆域地圖

其二是“世界”的概念。傳統視中國為天下、為海內、為六合,天下之外為四夷,四海之外為諸夷,可《坤輿萬國全圖》上中國不再雄踞於世界中心—雖然為了迎合中國人的觀念,地圖將本初子午線向左移動了170度,使中國居於中心位置,但顯然中國與其他很多國家一樣散落在一個圓球上。

三是附圖中《九重天圖》對於宇宙結構的解釋,《天地儀圖》關於“天包地外”“地處天中”的概念,《中氣圖》關於節氣線的畫法可謂對傳統認知的補充。

這幅有悖於中國傳統觀念的地圖卻依舊得到萬曆皇帝的認可和喜愛,他讓宮中畫匠開始臨摹這幅地圖,贈送給皇子和皇親國戚,此後,《坤輿萬國全圖》又流傳到了韓國日本等國家,促進了整個亞洲的地理學、天文學的發展。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從北平地攤到南京博物院

該圖於明萬曆三十年在北京臨摹後,原本在國內漸漸失傳。直到1922年,這幅圖的臨摹版出現在北平的古董市場上。

1922年,北平悅古齋主人韓懿軒有個16歲的兒子叫韓博文,他自幼學畫、習書,常隨父去古玩集市,雖未成年,已儼然是行內人了。這一年,韓博文在曉市上看到一幅很大的地圖,攤販說是宮裡出來的東西,要價20大洋,圍觀的人群均對此不以為然。韓博文卻仔細的觀察起這個地圖,只見地圖分六幅,第一幅右上角有《坤輿萬國全圖》六個字及長篇題識,全圖彩繪世界之地貌,中國正居其中,還有大量的地名標註。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

韓博文看後不動聲色將《坤輿萬國全圖》買下,帶回悅古齋給韓懿軒看。韓懿軒也說不好這件東西的來歷,於是請好友金梁過目。金梁是晚晴進士,知識淵博,他略加考證,即確認此圖乃是利瑪竇繪製的世界地圖,應為清宮內藏。

韓博文年紀輕輕就在曉市上收購到珍貴文物的訊息不脛而走,常在悅古齋購買字畫的一個美國人聽說後,特意來到悅古齋要求高價收購此圖。這時商務印書館經理孫伯恆得知後立即告知了北平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時任館長的裘善元立即派人與悅古齋磋商,並請金梁從中幫忙以重金將該圖收購。

隨著抗戰爆發,《坤輿萬國全圖》隨其他的文物南遷,流轉到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博物院的前身。全國解放後,這幅地圖最終留在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