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雒陽到洛陽,幾經變換,讀音一樣,寫法不同,歷史的幾次大變遷

洛陽一個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的古老城市,走過多少繁華盛世,又遭多少戰火摧殘,歷經幾廢幾興,綿延不絕。洛陽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從雒陽到洛陽,幾經變換,讀音一樣,寫法不同,歷史的幾次大變遷

這座飽受歷史洗禮的城市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山南水北為陽。如今的洛陽市,簡稱“洛”,古稱洛邑、洛京,隸屬於河南省的地級市,洛陽市總面積為15230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千米,河南省西部,東西長約179千米,南北寬約168千米。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北跨黃河與焦作市接壤,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

從雒陽到洛陽,幾經變換,讀音一樣,寫法不同,歷史的幾次大變遷

我們常說的河洛文化,指的就是中國古代河洛地區的文化。河洛地區指的黃河、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圍地區,包括潁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緯34°至35°、東經110°至114°之間的地區,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區。

從雒陽到洛陽,幾經變換,讀音一樣,寫法不同,歷史的幾次大變遷

河洛地區南為外方山、伏牛山山脈,北為黃河,西為秦嶺與關中平原,東為豫東大平原,北通幽燕,南達江淮,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史記·周本記》),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從雒陽到洛陽,幾經變換,讀音一樣,寫法不同,歷史的幾次大變遷

這裡“河”指黃河,“ 洛”指洛河,河洛文化以中原地區的洛陽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河洛地區,地處中原腹地,歷史上長期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古有“居天下之中”的 說法。河洛地區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據傳,龍馬負圖出於河,神龜背書出於洛。在黃河與洛河交匯的流域,古代人民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形成了華夏 文明源頭之一的河洛文化。

從雒陽到洛陽,幾經變換,讀音一樣,寫法不同,歷史的幾次大變遷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黃河自然不必細說,我們來看看洛水。洛水屬於黃河下游南岸大支流。位於河南省西部。源出陝西省洛南縣洛源鄉的木岔溝。東流入河南境,經盧氏縣、洛寧縣、宜陽縣、洛陽市,到偃師縣楊村附近納依河後稱伊洛河,到鞏義市洛口以北入黃河。全長453千米。《水經注·谷水注》稱,西周時洛陽附近,已修有湯渠。唐代曾引伊、洛水灌溉地勢較高的農田,是形成古代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地理條件。

從雒陽到洛陽,幾經變換,讀音一樣,寫法不同,歷史的幾次大變遷

從雒陽到洛陽,幾經變換,讀音一樣,寫法不同,表明了洛陽幾次大的變遷。戰國時,始有雒陽之名。其位居雒水之北,“水北為陽”,故名雒陽。秦朝時,五行學說盛行,秦始皇按“五德終始”進行推理,認為周得火德,秦取代周,應為水德,因此改雒陽為洛陽。

從雒陽到洛陽,幾經變換,讀音一樣,寫法不同,歷史的幾次大變遷

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因漢尚火德,複名雒陽。三國時曹魏以魏為土行,“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改為“洛陽”。西晉後,洛陽成為羯族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的南都。隋朝時期,洛陽為陪都,稱“東京”,隋煬帝對東京進行大規模營建稱“東都”,並遷都洛陽。

從雒陽到洛陽,幾經變換,讀音一樣,寫法不同,歷史的幾次大變遷

657年,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居洛陽,封其為“東都”,武則天建武周政權改東都為“神都”,唐玄宗天寶元年又改稱東京。

五代時,後梁稱其為“西都”,後唐稱“雒京”,後晉至北宋稱“西京”,金稱“中京”。明朝光宗朱常洛為諱“洛”字改“洛”為“雒”。清代,洛陽改為原名,仍為河南府治。

從雒陽到洛陽,幾經變換,讀音一樣,寫法不同,歷史的幾次大變遷

洛陽作為中國著名的古都,西周時,洛陽是陪都;東周時,它是正式都城。漢高祖建國時,本也打算在此建都,後來因劉敬而改變主意。洛陽後來做過東漢、曹魏、晉、北魏等王朝的都城。洛陽在古代長期以來都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之一。現在,洛陽只是一中等城市,地位大不如前。當前,洛陽作為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進入發展快車道,正在大力營造屬於自己的都市圈,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