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三百多年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為何朱元璋一年就成功收復了?

橫亙在宋朝與金國疆域之間的燕雲十六州,是阻擋遊牧民族躍馬南下的天然保護屏障。趙光義登基後,宋廷便留下祖訓:收回燕雲十六州者,可封異姓王。可見大宋皇室對於燕雲十六州,執念之深。那為何大宋歷時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復,而朱元璋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將燕雲十六州收復了呢?下面請聽編者詳細道來。

宋朝三百多年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為何朱元璋一年就成功收復了?

宋朝一直重文輕武,朝臣習慣安逸求生,武將一直被文臣壓制。趙匡胤建立北宋後,很快意識到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趙匡胤為了防備遼軍突襲,曾降旨在汴梁城附近遍種樹木。除此以外趙匡胤還專門設立了“封樁庫”:用庫中不斷積累的錢財贖回燕雲十六州。後來登基的趙光義,甚至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還發動了一場國戰。

宋朝三百多年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為何朱元璋一年就成功收復了?

國戰的結果如何呢?宋軍大敗,趙光義本人乘坐驢車,狼狽逃回汴梁城。當時趙匡胤的子嗣{趙德昭},還為兵敗的將領們向趙光義請功。不想被趙光義訓斥了一番的趙德昭,竟然驚懼地選擇了自殺{以為容不下自己的趙光義,是在借請功一事對自己發難}。要知道當時的趙德昭,可是身居要職:京兆府尹兼武功郡王,這樣的趙德昭都因請功一事,被趙光義逼死,朝中文武百官誰還敢提收復燕雲十六州一事呢{趙德昭為武將請功等於是揭了趙光義的短}?

宋朝三百多年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為何朱元璋一年就成功收復了?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透過戰爭收復燕雲十六州,成了北宋皇帝的禁忌。但燕雲十六州畢竟是戰略要地,只有收復燕雲十六州,趙光義才能成為,真正的天下共主,他的功績才能超越兄長趙匡胤。因此趙光義便定下祖訓:收復燕雲十六州者,可封異姓王。此後北宋群臣雖然也想收復燕雲十六州,但北宋君主卻遇到了三個難題:一、北宋不產馬、無法與遊牧民族出身的遼國,爭奪燕雲十六州。二、西夏崛起,宋軍兵力無法集中{需要分兵防備西夏}。

宋朝三百多年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為何朱元璋一年就成功收復了?

三、北宋君臣安於享樂,不思進取,文臣極度抑制、打壓武將勢力的最大。舉兩個例子:1北宋出兵{种師道}攻打西夏、抗擊金兵{岳飛}時,宋廷總喜歡三路進攻。這就導致宋軍兵力太過分散,難以戰勝敵人。但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宋廷{北宋皇帝和文官}不希望軍權被領兵在外的大將獨掌。2北宋透過戰功成為一品大員的高官,只有狄青{樞密使}一人。就因為狄青是邊關出身的武將{抵抗西夏屢立戰功},以司馬光為首的文官集團,就開始打壓狄青{抑制武將掌權},最終被逼罷官的狄青抑鬱而終。

宋朝三百多年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為何朱元璋一年就成功收復了?

北宋滅亡後,康王趙構在臨安建立南宋政權。此時遼國君臣也被中原的花花世界所腐蝕。因此便可以說南宋和遼國後期,都開始不思進取,雙方取勝對手,全靠誰比誰慘{擺爛}。此時趁勢崛起的蒙古,向宋廷提出結盟,共同出兵討伐遼國的邀請。南宋皇帝還沒有意識到,遼國已經不再是南宋最大的威脅,自己最大的敵人已經變成了蒙古。因為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執念,南宋皇帝便同意與蒙古人結盟,共同出兵攻打遼國。遼國滅亡後,蒙古隨即對南宋露出爪牙,隨之南宋滅亡{崖山海戰後,陸秀夫和宋末帝跳海殉國}。

宋朝三百多年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為何朱元璋一年就成功收復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統治中原多年的元蒙,也被中原的繁華所腐蝕,蒙古君臣也習慣了紙迷金醉的生活。與此同時朱元璋趁勢崛起,統一了南方。隨後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等將渡江攻打元蒙王都。這時元蒙皇帝是怎麼想的呢?朱元璋你和我一起擺爛,決定誰才是天下共主可好?朱元璋:不好意思,我不是大宋皇族,我是窮苦百姓出身。我的目的就是推翻崩壞的王朝,重新建立我所定下的秩序。窮苦百姓出身的朱元璋,想要統一天下需要做到哪些呢?團結一切力量,放權給信任的武將{眼下是打天下的重要時刻,朱元璋可不敢掣肘武將}。

宋朝三百多年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為何朱元璋一年就成功收復了?

於是朱元璋麾下的武將,便不像宋朝的武將,打起仗來被掣肘。從南方戰場磨練成熟的徐達、常雲春等人,為自己的爵位攻打元朝,又怎會不出力呢?甚至在攻打元朝王都時,徐達還耍了個小聰明:屯兵通州{大兵壓境},以勢逼迫元末帝逃離王都。這樣做有兩點好處:一、避免元軍與明軍魚死網破{明軍人數雖然佔有,但不一定戰力強於元軍},二、以勢逼迫元末帝逃離,利用移動戰,在途中消耗元軍的有生力量,趁早統一天下{將元末帝趕往漠北}。一路追一路打,元末帝逃到了漠北,徐達也替朱元璋一路收復了中原。就這樣朱元璋僅用時一年,便將燕雲十六州成功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