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宣佈七大恨,正式起兵反抗明朝,10萬明軍殺向遼東

後金的建立使努爾哈赤和明朝廷的矛盾激化,為了抑制努爾哈赤的擴張,明朝廷一改之前的安撫政策,開始對努爾哈赤進行經濟封鎖,禁止漢人與女真族地區進行貿易往來。由於之前漢人是努爾哈赤的主要貿易客戶,禁止通商給努爾哈赤造成了極大經濟損失,許多人參等土產由於沒有銷售渠道而腐爛。同時,明朝廷還從人力,財力等方面支援葉赫部與努爾哈赤對抗,阻礙其統一女真族的步伐。明朝廷的制裁極大地刺激了努爾哈赤,此時的他已經不是那個顛沛流離的少年,而是手握重兵的一方霸主,自覺羽翼豐滿的努爾哈赤決心與明朝廷徹底決裂,一決高下。雖然下定起兵的決心,但有些形式上的東西還是不可缺少的。古時候做什麼事都講究名正言順,要努力取得輿論的支援,所以打天下者都會先發表檄文。

努爾哈赤宣佈七大恨,正式起兵反抗明朝,10萬明軍殺向遼東

表達一下自己要討伐的人是多麼大逆不道,自己起兵是怎樣順應天命,然後才可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援。雖然後金是少數民族政權,但努爾哈赤受過良好的教育,做這些形象工程其實並不難,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宣佈七大恨,正式起兵反抗明朝。這七大恨可不是努爾哈赤隨便說出來的,而是他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達,一大恨:明朝廷無故殺害努爾哈赤父、祖。二大恨:明朝廷偏袒葉赫、哈達,欺壓建州。三大恨:明朝廷違反雙方劃定的範圍約定,強令努爾哈赤抵償所殺越境人命。四大恨:明朝廷派兵保衛葉赫,抗拒建州。五大恨:葉赫由於得到明朝廷的支援,背棄盟誓,將其“老女”轉嫁蒙古。六大恨:明朝廷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墾種之柴河、三岔、撫安之地,不許收穫莊稼。

努爾哈赤宣佈七大恨,正式起兵反抗明朝,10萬明軍殺向遼東

七大恨:明朝廷遼東當局派遣守備尚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有了“七大恨”之後,努爾哈赤率部反明就有了輿論保障,也獲得了更多人的同情和支援。釋出宣言書後,努爾哈赤將撫順城作為進攻的第一個目標。由於這是伐明第一戰,關係到後金軍隊計程車氣,所以雖是一城之爭,努爾哈赤仍然親赴前線指揮。明將李永芳被突然衝入的後金騎兵打了個措手不及,只得投降。不久,努爾哈赤又率部奪取了清河城。士氣正盛的努爾哈赤還打算進攻瀋陽和遼陽,但由於實力不足只好作罷。撫順和清河的失陷使明朝廷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努爾哈赤已經赤裸裸地威脅到明廷統治。於是明廷決定出兵進攻後金,但此時明朝廷已經衰落,一時無力調集大軍進剿,所以只能做些戰前準備工作,從各省徵集糧餉和軍隊。

努爾哈赤宣佈七大恨,正式起兵反抗明朝,10萬明軍殺向遼東

筆者認為,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率大軍猛攻葉赫部,連戰連捷,葉赫部慌忙嚮明朝廷求援。此時明朝已經做好準備,10萬明軍殺向遼東,生死攸關的薩爾滸之戰一觸即發。從七大恨中可以看出,當時明朝對女真族可謂是欺壓頗深,所以他們是被迫奮起抵抗的。“七大恨”反映了女真族人對明朝的憤恨,最終成為計明檄文,使他們起兵反明有了正當理由。對於當時的八旗將士,“七大恨”產生了很大的激勵作用,也進一步堅定了他們反抗明朝統治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