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是農業之神,為何後世卻說他是中藥的祖師爺?

在中國,神農嘗百草是個家喻戶曉的傳說故事,甚至很多人對神農氏的第一印象是醫藥之神,其農業之神的光芒反而被掩蓋了不少。

但事實上,先秦之時,似乎並沒有關於神農嘗百草的記載,直到西漢時期,《淮南子·修務訓》記載的一段神農事蹟,才讓神農和醫藥勉強沾了一點邊:

“古者民茹草飲水,採樹木之實,食蠃蚌之肉,時多疹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之宜,燥溼肥磽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泉水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農本是農業之神,為何後世卻說他是中藥的祖師爺?

《淮南子》的這個篇章說到底還是記載神農氏

“教民播種五穀”的故事,只是和其他書本不同,這段文字中首次出現了“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的說法。

即便如此,神農只是一個為了辨識穀物而頻繁中毒的英雄人物,卻並非是能治病救人的醫者。

還是在漢朝,神農氏“嘗百草”的故事被進一步演繹,神農氏搖身一變,成為古醫藥的代言人。《神農本草》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話:

“神農稽首再拜,問於太一小子曰:‘曾聞古之時,壽過百歲而殂落之。咎獨何氣使然耶!’太一小子曰:‘天有九門,中道最良。’神農乃從其嘗藥以拯救人命。”

神農本是農業之神,為何後世卻說他是中藥的祖師爺?

《神農本草》和

《黃帝內經》類似,是漢朝人託名古人所做的醫藥類典籍。

而這一段神農和太一小子的對話,明顯已經超出了史實的範疇,可以當做神話傳說來看待。在書中,神農嘗的已經不是百草,而是可以拯救人命的

“藥”

到了南宋羅泌《路史》的記載中,神農已經是中華醫藥領域的奠基人形象了:

“神農磨唇鞭芨,察色勝,嘗草木,而正名之,審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惡,辨其臣使,釐而三之,以養其性命而治病。”

可以說,這段記載措辭十分嚴謹,其中關於藥性、藥理都用的是中醫的專業術語,這些顯然是中醫經過數千年發展後的智慧結晶,最終都被追溯到了神農氏的頭上。

神農本是農業之神,為何後世卻說他是中藥的祖師爺?

無獨有偶,中醫中涉及針灸、穴位、養生相關的理論,很多也都託黃帝、岐伯之名,被整合在《黃帝內經》一書中。

《黃帝內經》自然是後人所作,但是黃帝、神農氏作為中醫藥史上“箭垛式”的人物,自然要扛起“祖師爺”的大旗,這是無可厚非的,也體現了後人對他們的愛戴。

關於中醫和神農,各位讀者是如何看待的呢?

文:姬為毅

圖: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