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研讀:馬克思認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

引言

科技史研讀:馬克思認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馬克思強調社會需要是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認為古代“計算尼羅河水的漲落期的需要,產生了埃及的天文學”。

馬克思還認為由於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需要,產生了蒸汽機等技術。人類在古代就已經知道蒸汽可以作為動力推動機械裝置,但當時由於生產力水平的限制並沒有製作出蒸汽機。

18

世紀中期,為了解決生產中的動力問題,蒸汽機開始在生產領域廣泛使用,促成了產業革命。

科技史研讀:馬克思認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

資本主義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外在動力是生產的需要,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擴大和市場競爭的需要,刺激並推動著科學技術發展及其應用,資產階級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馬克思指出,為了發展工業生產,資產階級需要自然科學,需要自然科學的應用。

在資本主義社會,自然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相對獨立的力量,

“資本主義生產才第一次把物質生產過程變成科學在生產中的應用,變成運用於實踐的科學”,為此,馬克思在《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一書中指出,由於機器的使用,特別是機器不斷更新換代,大大降低了生產費用,提高了生產效率。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

“應用機器的大規模協作,

=

第一次使自然力,即風、水、蒸汽、電大規模地從屬於直接的生產過程,使自然力變成社會勞動的因素

”。近代科學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資產階級的需要,與

1848

年以來資產階級的強大發展相伴隨的是科學技術的大踏步前進。

科學技術進步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馬克思說:

“勞動生產力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完善的。”隨著科學技術進步,科學技術滲透到生產力的諸要素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根據其所處的時代科學技術對生產的促進作用,馬克思指出,科學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力量。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序中始終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世紀的歐洲,宗教神學統治著人們的一切,人們的言行必須符合宗教教義,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對自然界的探索,由此,科學技術停滯不前,生產力得不到發展

科技史研讀:馬克思認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

15

世紀下半葉,起源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打破了宗教神學的束縛,

為科學技術

的大發展創造了社會條件。近代世界的誕生也伴隨著近代思想巨人的誕生,這一時期,歐洲誕生了一大批貢獻卓著的科學巨人,歐洲的科學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樣,文藝復興運動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達

芬奇等人就是這樣的思想巨人,缺少了這些人的貢獻,近代世界可能就會黯然失色。

17

世紀,世界科學技術的中心由義大利轉移到了英國。

培根是當時對科學技術具有遠見卓識認識的先行者,他提出了著名的口號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深信人類控制自然的力量深藏於知識之中,科學的作用在於運用正確的方法尋求這種知識,他主張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科學技術。當時,英國成為世界的科學中心,科學事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湧現出牛頓、波義耳等一大批傑出的科學家。

這個時期,科學成果不斷轉化為技術,蒸汽機、紡織機的廣泛使用滿足了發展生產的需要,引發了第一次技術革命。

18

世紀,當英國科學技術發展速度減慢的時候,世界科學技術中心轉移到法國。

1789

年——

1794

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推進了法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科技的振興,國力大增,法國經濟實力曾一度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19

世紀初,在科學技術領域德國開始嶄露頭角。德國建立了一個從基礎理論研究到開發應用的體制,有組織、有計劃地發展本國科研和教育事業,在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湧現了大量人才。這個時期,人們重視科學技術的研究,由於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的突破性進展,引發了第二次技術革命。

從上述社會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每一次產業革命都是透過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生產力來實現的,而且這種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呈現出越來越強勁的勢頭。馬克思說:

“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科技史研讀:馬克思認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

馬克思認識到科學作為生產力潛伏在社會勞動裡,他指出,資本主義條件下,人類不斷征服自然,在生產中使用機器,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科學,其結果就是由於科學的應用,帶動了工業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

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

19

世紀,科學的發展和隨之而來的工業制度的發展引發了社會方面和政治方面的調整,人們把這個時代稱之為全部社會都充滿活力的時代。面對這樣的時代,人們一方面沉浸於社會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種種好處之中,一方面思索著發展動力的來源。

馬克思和恩格斯準確地把握科學的本質,恩格斯說:

“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由於科學技術革命力量的推動,促進了

18

世紀和

19

世紀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紡織機的出現,使整個棉紡工業實現了技術上的重大跨越,過渡到了機器大工業,並且引發了工業革命。

科學的特徵之一是其本性是革命的。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指出,科學具有徹頭徹尾的革命性。科學的發展,不僅改變了科學本身,使其成為技術的先導,而且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哥白尼的《天體執行論》,與教會權威相抗衡,開啟了近代自然科學,並且

“在科學的猛攻之下,自然界無限的領域都被科學所征服,而且沒有給造物主留下一點立足之地”。

恩格斯還指出,真正推動近代哲學家前進的,不只是思想的力量,而主要是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和工業的日益強大。現代工業的技術基礎也是革命的。

科技史研讀:馬克思認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

近代科學革命以來,在科學技術實踐方面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誌,在英國率先產生並於隨後發明的多種蒸汽機在動力技術研究上實現了重大突破,掀起了一場技術革命。

這場革命的成果正如恩格斯所說: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場手工業變成了現代的大工業,從而把資產階級社會的整個基礎革命化了。”科學革命所引發的產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增長。

正如馬克思所說:

“現代工業的技術基礎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產方式的技術基礎本質上是保守的,現代工業透過機器、化學過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職能和勞動過程的社會結合不斷地隨著生產的技術基礎發生變革。”

資本主義社會中,促使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革命化的因素之一是機器的發展,因此,馬克思指出,科學技術催生著資本主義這種比封建主義更加具有革命性的社會制度的誕生,

“手工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科學技術是革命的力量。對

18

世紀科學與社會的關係,恩格斯作出了著名的理論概括:“科學和哲學結合的結果就是唯物主義,啟蒙時代和法國的政治革命。

科學和實踐結合的結果就是英國的社會革命。

”恩格斯指出,即使無法預見自然科學理論成就能否應用於實踐,馬克思對自然科學理論上的每一個新發現,都感到由衷喜悅,如果科學新發現立即能對工業發展、對社會發展產生革命性影響,馬克思的喜悅就會更進一步。

科技史研讀:馬克思認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

馬克思認為:

“自然科學卻透過工業日益在實踐上進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併為人的解放作準備。”所以,馬克思把科學看成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馬克思認為,科學技術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力的發展必然會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

結語

馬克思認為,大工業生產中,以機器為基礎的生產體系,加之工人聚集在一起,為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形成巨大的力量提供了客觀條件。馬克思還認為,蒸汽機這種工具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能使社會關係發生革命,在資本主義社會中,

“隨著一旦已經發生的、表現為工藝革命的生產力革命,還實現著生產關係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