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竟海橫,欲為萬世策安平——長城敘語

萬里長城竟海橫,欲為萬世策安平——長城敘語

秦始皇33年。即公元前214年。

為防禦北方匈奴的侵略騷擾,秦始皇動員幾十萬人,在大將蒙恬的帶領下,將戰國時期秦國、趙國和燕國的北邊長城加以修繕增補。使之連成一體。在我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建成了一條氣勢雄偉、橫亙萬里的長城。他宛如騰飛的巨龍,西起臨洮,北傍陰山,東至遼寧。

由西向東綿延婉轉。穿過戈壁草原,越過峻嶺高山,一直奔向蒼茫的大海。秦長城大多由土築或石砌而成。

整個工程由關隘、城牆、城臺、烽燧四部分組成。在當時工具簡陋、交通不便的條件下。修築如此浩大的工程,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其實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各諸侯國為拓展疆土和進行兼併戰爭,就開始了長城的修築。

萬里長城竟海橫,欲為萬世策安平——長城敘語

後來秦始皇修萬里長城,就是在這三國原有長城的基礎上所修築的,有的甚至直接利用舊城作為骨幹部分。秦始皇平定關東六國後,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於是,有條件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對付匈奴。規模龐大的長城修築工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展開。受命率士兵、役夫、 刑徒約50萬修築長城的蒙恬等人。充分利用山河的自然之險,根據地形走勢築城。為了修長城,秦政府把整個國家的人力、物力幾乎都動員起來了。

一對對役夫被迫趕赴邊疆,一輛輛裝滿糧食的小車推向北方。在長達萬餘里的長城沿線,到處是開山鑿石、肩挑畜拉打夯砌磚的場景。長公子扶蘇也被秦始皇派到上郡,和蒙恬等一起監管工程建設。

賈誼在過秦論中有這樣的描述:“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萬里長城竟海橫,欲為萬世策安平——長城敘語

這樣,經過多年極其艱苦的努力,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工程萬里長城終於建成了。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雄踞中國的北方,至今在甘肅、陝西、寧夏、內蒙古、遼寧、河北、吉林等地還能看到秦長城遺蹟。有些殘存的土原還有五六米高,斷層,清晰可辨。

漢代的司馬遷親自登上秦長城遺址時,不勝感慨的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看到了蒙恬為秦修築的長城,一路塹山湮谷,真是太草菅人命了”。這令我們想到,我國民間長期流傳的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其實,孟姜女和長城沒有直接關係。這一傳說在春秋時期就已產生,形成於漢以後,興盛於明。他是透過這一傳說表達古代勞動人民對統治者大興土木、濫用人力的憤怒和哭訴。

修築萬里長城。固然是以萬千勞動人民付出了辛勤勞動和生命為代價的。但在當時,對於鞏固國家統一防禦匈奴、侵擾長城的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像在中國沒有人不知道秦始皇一樣。在中國,沒有人不知道萬里長城。長城不僅是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而且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象徵。

萬里長城竟海橫,欲為萬世策安平——長城敘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