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6|王兆鵬:詞人辛棄疾還是南宋情報專家、預言家…

書展6|王兆鵬:詞人辛棄疾還是南宋情報專家、預言家…

【導讀】

8月17日,上海書展第四天,由上海學生閱讀聯盟、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共同主辦的書展系列活動國學館“七天七堂課”也進入小高潮,由宋代文學研究權威王兆鵬教授帶來關於辛棄疾的英雄詩詞人生的別樣解讀。主講者王兆鵬,乃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曾打造大資料“全景式”的“唐宋文學編年地圖”。今天分享其演講整編。

書展6|王兆鵬:詞人辛棄疾還是南宋情報專家、預言家…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會長王兆鵬

辛棄疾的英雄傳奇

在宋詞史上有三位英雄——岳飛、文天祥和辛棄疾。岳飛是從小想當英雄,最終成了英雄;文天祥是壓根沒想當英雄,但最終成了民族英雄;而辛棄疾是從小想當英雄,卻始終沒能成為政治、軍事上的英雄,反倒成了詞壇上的英雄。

*自詡英雄:少年意氣到晚年豪情,詩作為證

辛棄疾一直以英雄自詡。

他少年有首詞

,下闋是:“

大意是,少年時,我想當國防部長(將軍)、立功、配帥印,再找一位美女陪伴。事業愛情雙豐收,那才叫爽。等到我的理想實現了,一定要飲上一千杯酒來慶賀。

辛棄疾35歲,正值青壯年,他在南京寫了一首

。當時他回南方已十多年,但一統天下的理想還未實現,想辭職回去閒居,又怕被天下英雄恥笑,很鬱悶,詞裡說:

晚年,他又有詞《滿江紅·倦客新豐》。

從少年到壯年至晚年,辛棄疾的英雄理想一直貫穿於他的詞作中。

什麼樣的人物算英雄?劉劭《人物誌》裡面,有對“英雄”的定義:

人們把智慧和武力兩方面都非常卓越優秀的人稱為“英雄”。

英雄有什麼特質?英雄

“聰能謀始”是在事情沒開始前就能預見事態發展趨勢,做出規劃;

,是說善於把握機會;

,強調個人的力量;

,是說有強大的行動力和執行力,能夠有勇氣把戰略思想付諸實踐;

,是指有智慧,能看透事物本質之後做決斷。

既然辛棄疾自詡為英雄,那麼他有這樣的英雄特質嗎?有沒有些傳奇故事呢?

*英雄傳奇1:22歲率眾起義,投耿京共圖英雄業

從外表來看,辛棄疾天生一副英雄相。史料記載,辛棄疾

,一瞪眼會電死你,目光裡透著威嚴,精神壯健如虎,武功高強,是天生的武將。

書展6|王兆鵬:詞人辛棄疾還是南宋情報專家、預言家…

辛棄疾

辛棄疾的傳奇故事很多。他出生於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正好在金人佔領區,所以他從小就深受民族歧視和壓迫,立志統一天下,結束南北分裂的局面。

22歲時,辛棄疾率眾起義。1161年,金主完顏亮率兵60萬南下攻宋,行前預收老百姓五年賦稅,中原民怨沸騰,老百姓紛紛起兵造反。辛棄疾也召集了兩千人起義,投奔義軍將領耿京部下,任掌書記(相當於秘書、參謀)。

辛棄疾起義,不是為了當綠林好漢,而是想借助耿京的力量,完成統一中原的大業。不久,他們就從一兩萬人的部隊擴大到25萬人的規模。

辛棄疾為什麼要在1161年起義?這裡就體現了他的“聰能謀始”“明能見機”。

其一,那年,金主完顏亮率眾南侵,北方相對空虛,起義軍能夠趁機壯大。辛棄疾率眾起義,正當其時。

其二,辛棄疾為什麼不自己單幹,而要投奔耿京?這也是他有遠見的地方。辛棄疾深知,自己力量薄弱很容易被官軍剿滅,所以他帶著兩千兵力的投名狀,投奔耿京,以獲得耿京信任。果然,一到那裡,辛棄疾就擔任了主帥的秘書參謀,可以參與決策。

可見,辛棄疾善謀劃,也善於把握時機。

*英雄傳奇2:斬義端奪回帥印,稼軒才兼文武世無雙

辛棄疾投入耿京麾下後,又發生了一件事。辛棄疾認識一個和尚叫義端,手下也有幾千義兵。辛棄疾就說服他也加入耿京部隊,但沒想到義端是個投機分子,居然把辛棄疾掌管的帥印偷走了。耿京非常憤怒,說你推薦了個什麼人,要軍法處置。辛棄疾說,給我三天時間,三天之內如果抓不到義端,奪回帥印,我就提頭來見。

書展6|王兆鵬:詞人辛棄疾還是南宋情報專家、預言家…

南宋與金對峙形勢

辛棄疾判斷,義端一定會走小路投奔金兵。於是,抄小路截住義端。義端一看辛棄疾來了,嚇得要死,說:

辛棄疾不理會他,手起刀落,當即結果了義端的性命,奪回帥印。

遇到突發狀況,辛棄疾單槍匹馬,乾脆利落,膽識過人;義端非等閒之輩,但見到辛棄疾追來,卻只有求饒的份,這從側面反映辛棄疾武功過人。書讀得好,武功還高強,辛棄疾可謂是文武雙全。

*英雄傳奇3:勸耿京決策南向,破敵策幼安未雨綢繆

耿京召集到25萬人的軍隊後,辛棄疾便向他建議,把軍隊拉到南宋,以求發展。

當時,金主完顏亮帶著百萬大軍南下,在採石磯遇到南宋軍隊英勇抵抗。金兵被擊退。完顏亮命令第二天繼續渡江,如有臨陣脫逃,格殺勿論,一時人人自危。當晚發生軍變,部下立斬完顏亮,群龍無首的金兵只得撤回北方。

與此同時,金朝的新皇帝世宗繼位,他下了一道赦令:“在山者為盜賊,下山者為良民。” 赦免抗金義軍。於是,很多義兵紛紛解甲歸田。這種情況下耿京、辛棄疾的軍隊獨木難支,所以才有了辛棄疾“勸京決策南向”一事。

這也體現出辛棄疾的“聰能謀始”“明能見機”“智足斷事”。危機還未出現,他就預感到危機,併為部隊謀劃擺脫之策。

*英雄傳奇4:擒叛賊飛身脫險,情報立功,15年升官至頂

更傳奇的是,辛棄疾說服耿京投奔南宋之後,耿京派他的副手賈瑞和辛棄疾等11人,到建康(今南京)面見宋高宗。宋高宗聽說南宋可以增加25萬人的軍隊,很高興,立馬封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相當於軍區司令員),辛棄疾也被封了官。辛棄疾一行興沖沖地返回山東。剛到海州(今連雲港),就接到情報——叛徒張安國殺害耿京,拿著其人頭到金國邀功,25萬人的軍隊也全部潰散。

面對這樣的晴天霹靂,辛棄疾該怎麼辦?要知道,他可是滿心歡喜想率領大軍回到南宋,這下怎麼跟南宋朝廷交代?

那個時代,沒有影片,沒有照片,沒有25萬軍隊的憑證。現在首領耿京被殺,辛棄疾怎樣向朝廷證明耿京實有其人。在這危急關頭,辛棄疾做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冒險決定——活捉叛徒張安國。

他即刻帶領50名勇士,如神兵天降,直闖五萬金兵駐守的大營,“如挾狡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於酒席上生擒張安國,飛奔而去。

書展6|王兆鵬:詞人辛棄疾還是南宋情報專家、預言家…

中山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美芹十論》,論及了辛棄疾的兵法

有人懷疑這段故事的真實性。當時沒有現代化的飛機運輸裝置,辛棄疾怎麼可能快速從金兵營地脫身。

我們來看看辛棄疾的戰略思想,他在《美芹十論》和《九議》中有談及。

,意思是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最關鍵是要有能做而且一定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人。言下之意,我辛棄疾就是這種“能為必可成之人”,就要使這“不可為之事”成。

辛棄疾11歲就跟隨爺爺深入金人後方偵查敵情,所以有強烈的情報意識,所謂

,這在那個時代很難得。想來辛棄疾回到山東後,肯定是先派人偵查敵情,瞭解金兵什麼時候比較鬆懈,好趁機抓人。

但不瞭解敵我雙方虛實,只管硬打硬拼,無異於把羊群趕到老虎陣裡,白白送死。

所以在經過一番縝密偵察後,辛棄疾又做了戰略佈局,事先埋伏在金兵營地周圍,再出其不意、突然出現在金兵酒席宴會上,快速把張安國綁住,離開。等到金兵反應過來,他們已經消失在夜幕當中。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今天,一定會被刷屏,成為網路熱點,辛棄疾必定成為網紅中的網紅。

書展6|王兆鵬:詞人辛棄疾還是南宋情報專家、預言家…

《愛國志士辛棄疾》連環畫本,山東美術出版社,1984年

辛棄疾冒這麼大風險當然是有自己籌劃的。帶25萬大軍回南宋,本可以作為他日後官場晉升的資本;但25萬大軍沒了,活捉張安國是唯一的法子,他想,既可將張安國作為金國的人質,又可向南宋朝廷證明25萬軍隊的存在,展示自己非凡的智慧、蓋世的武功、超人的膽略,一舉多得。

果然,生擒張安國為辛棄疾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聲譽。南宋詩人謝枋得就稱讚他:

宋孝宗知道這件事後,也很欣賞辛棄疾的才幹。

相較於同時期的張孝祥、范成大和陸游,辛棄疾回到南宋後,仕途升遷的速度也是比較快的。辛棄疾花了15年時間坐到安撫使的位子(相當於省軍區司令員);升為安撫使,張孝祥狀元出身,用了10年;范成大用了17年;陸游一輩子也沒達到這個級別。

*英雄傳奇5:平茶商叛亂首功,預言金亡國一年不差

1175年,在常德、益陽一帶,發生了一場茶商叛亂。茶商因為政府收稅太重,無法生存,於是武裝反抗朝廷。朝廷派了兩萬正規軍去鎮壓,都沒成功;調換了三任提刑(相當於現在省公安廳廳長),也無濟於事。

最後派辛棄疾去,花了兩個月,就徹底平息了叛亂,可見他厲害過人。

辛棄疾還是一位預言家。1172年,33歲的辛棄疾就預言,金朝60年後一定會亡國。結果到了1232年,汴京被蒙古人佔領,金朝垮臺,這與辛棄疾預料的一年不差。

辛棄疾武功高強,智略過人,但只是牛刀小試了幾回,沒能在戰場上大展身手,建立不世功勳,是一個悲劇英雄。

辛棄疾的英雄壯詞

不過,詞人的不幸卻成就了詞壇的大幸!辛棄疾沒有成為政治、軍事上的英雄,卻成了詞史上開疆拓土的英雄。他的英雄詞寫得雄渾悲壯,頗有氣魄。唐宋詞大多是柔柔婉清麗的小夜曲,而辛棄疾的詞,好多是激昂雄壯的進行曲。

*《一枝花》:“千丈擎天手,萬卷懸河口”

他有擎天的千丈巨手,可以扭轉乾坤;胸中有萬卷書,可以濟世安邦。希望功成名就之後,腰掛黃金印,像英雄一樣在大街上被人簇擁著前行,盡顯威風氣派。

書展6|王兆鵬:詞人辛棄疾還是南宋情報專家、預言家…

元大德本《稼軒長短句》

*《破陣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1183年,44歲的辛棄疾應老朋友陳亮請求而創作的,是辛棄疾壯詞的傑出代表。

直說將士們吃牛肉聽音樂,太通俗直白,沒有詩意。於是,詞人用“八百里”和“五十弦”兩個典故來表現。“五十弦”指絃樂器,泛指樂曲。“八百里”,指牛。《世說新語·汰侈》裡記載:“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里駁’。”“八百里分麾下炙”,麾下戰士分食牛肉,以表現將士出征前的豪邁。

“八百里分麾下炙”,如果用日常語句表達是“麾下分八百里炙”,這裡轉換句法,富有陌生化效應。七言的常規句式是二二三式,如“葡萄美酒夜光杯”,而“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三一三句式,讀來就有一種特別的勁道。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是寫與敵人作戰的場面,很有鏡頭感。“的盧”也是用典,《三國志》記載劉備飛躍檀溪所用坐騎即為的盧。這個典故,不僅寫出戰馬的名貴,也寫出戰馬英勇飛馳的場面。“弓如霹靂弦驚”,弓箭響聲如電閃雷鳴般響徹雲霄。這樣激烈雄壯的戰爭情景描寫,在詞史上前所未見,讀來讓人熱血沸騰。

“了卻君王天下事”,意思是完成統一南北的大業。“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說完成統一天下的社會責任後,個人生前立功,身後留名青史。詞的末句突然轉折,“可憐白髮生”,但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理想還沒實現,不免令人焦慮鬱悶。

這首詞是傾斜式結構,打破了傳統的對稱式結構。一般來說,上闋寫一層意思,下闋寫另一層意思,上下兩闋平衡對稱。而這首詞,直到下闋的最後一句才陡轉。結構的不平體現出作者內心的失衡。詞的表面極為雄壯,但深層是極度的悲涼。

書展6|王兆鵬:詞人辛棄疾還是南宋情報專家、預言家…

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鷓鴣天》:“都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既是一首英雄讚歌,也是一首英雄悲歌。年輕時那麼英氣勃發,在戰場上勇往無前,與敵人拼死搏鬥。老來,英雄無用武之地。胸中的萬卷兵書,卻變成了隔壁農民用的種樹書。一世英雄,成了種樹的專業戶。歷史顛倒錯位,造化弄人!

辛棄疾是英雄人,寫的是英雄詞。他在軍事上沒有建功立業,但在文學上屢建奇功。最終成了詞壇的大帥、“豪放派”的宗主。

(整編 聞逸)

作者:王兆鵬、聞逸

編輯:袁聖豔

責編: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