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白起是當之無愧的戰神,趙括未必真的有那麼不堪

長平之戰時期,秦國還有川蜀沃土,糧食是一定比趙國多的,而且秦國將領王齕也是年輕將領,又因為魏冉的倒臺,白起是魏冉提拔的武將,所以白起的啟用趙國也是想不到的。其實啟用趙括和趙括出擊並不難理解,難理解的是趙括被圍後趙王的反應,幾乎沒有反應,長平對峙到邯鄲之戰總共三年,所以策士在修辭上有長平對峙三年、邯鄲圍攻三年之說。但這三年的具體月份在史記中寫的非常清楚,楊寬教授在《戰國史》中引用了同樣的時間記錄,並且同時引用了長平和邯鄲之戰三年的修辭,兩者是沒有衝突的。大規模軍事對峙能夠為外交提供運作空間,一旦列國中的任何一方倒向秦或趙,就會立即決定決戰或議和,這種操作在戰國時期非常常見。尤其魏國這個大滾刀肉的態度非常重要,魏安王明確表示過秦國賄賂過他,而且他也覺得那個是扯,但狡猾的魏安王顯而易見地選擇在秦趙之間玩政治曖昧。

長平之戰,白起是當之無愧的戰神,趙括未必真的有那麼不堪

趙括還是很厲害的,只不過是實戰經驗不足,被白起包了餃子。但在被圍之後還是第一時間盡力突圍,差點就突圍出去了,但因為幾個校尉不聽指揮,導致突圍功虧一簣。後來又經歷幾次突圍,秦國為此組織全國青壯年上戰場,圍殲趙軍。但因為其他幾個國家不願意出兵,導致包圍圈越來越嚴密,最後突圍失敗。從此可以看出,趙括能力還是很強的,只不過是遇上了很厲害的白起和一群豬隊友。

長平之戰,白起是當之無愧的戰神,趙括未必真的有那麼不堪

覺得趙括也真可惜了,一出場就遇上了戰國最大的老闆,史記上記載的是秦軍死傷過半,而趙軍被俘坑殺45萬,這樣子看起來趙括的戰鬥力很恐怖的。面對白起這個戰國著名的軍神,趙括指揮的趙軍重創秦軍,要不是趙括在突圍中死於亂軍,說不好趙軍真的就被趙括帶領著突出重圍了。如果那樣的話,趙國就儲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在以後面對秦國就不必和歷史中那樣捉襟見肘,歷史將被改寫。

長平之戰,白起是當之無愧的戰神,趙括未必真的有那麼不堪

君王考慮問題確實比前線武將更復雜,就像當年崇禎逼著盧象升和滿清主力對決,就是因為軍隊消耗太大,府庫沒錢了。咸豐催命一樣逼曾國藩和太平軍打仗,也是因為湘軍設定的收費站已經把周圍三省攪的沒法經營了。從動員力上來看,長平根本不可能是幾十萬對幾十萬,但毋庸置疑,秦趙都是把全部身家拿來賭了。以結果來看,白起是當之無愧的戰神,趙括未必真的那麼不堪。消滅有生戰鬥力是一個不錯的戰術思想,秦的底子還是變法打下的,爭天下未必就靠這一場仗。

長平之戰,白起是當之無愧的戰神,趙括未必真的有那麼不堪

關山險固是秦的資本,遠交近攻、修都江堰這些是秦昭襄王時期的戰略思想,長期來看,趙國不是秦國的對手,如果長平能獲勝,可能能有一時的戰略優勢,這可能也是趙王的想法。戰國中後期從韓魏的角度看問題很有意思。戰國時期的戰爭發生在農忙時期非常罕見,結合韓國割讓上黨的兩出行為藝術和韓國之後的表現,長平之戰本身可能正源自於韓國的陰謀。如果沒記錯,第一次在冬天打仗應該是白起搞的。韓國割讓上黨肯定沒好心,不過農忙不打仗是春秋以來的常識,我覺得秦國恰恰是因為變法以後社會效率提高而已經具備了農忙打仗的基礎。

長平之戰,白起是當之無愧的戰神,趙括未必真的有那麼不堪

白起大概算是第一個實踐者,可能跟他從平民因軍功被提拔的身份有關,他大概計算過:農忙時期,以秦國的國力,可以勻出打仗的人力。不過長平這個規模的戰役,基本已經動員了秦國所有的國力了,白起戰後的設想與秦王有出入,這可能也是日後他與秦王之間有矛盾的原因吧。分析透徹,遠途出征沒糧跟等死沒有太大區別。趙括的能力絕不是紙上談兵那麼簡單,趙王要是有秦王的勇氣,在堅持2個月不出戰會有變數。離近寒冬,秦軍也吃不消,說不好就退兵了。我記得以前看過央視的一個紀錄片講了長平之戰,具體細節記不清了,它也講到廉頗一開始戰略撤退,企圖拉長秦國補給線,但是秦國經過徵發了幾乎全國的男性運糧,再者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擁有當時最多的耕地面積,所以時間一長趙國耗不起了,被迫提前尋求戰略決戰,而趙括的王族身份讓他幾乎成了唯一的換帥人選。

長平之戰,白起是當之無愧的戰神,趙括未必真的有那麼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