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起義,為什麼陳勝能稱王,而吳廣沒有?

時光倒轉,回到千百餘年前的秦末,在一個叫做大澤鄉的地方,兩個正當壯年的人,陳勝和吳廣,於一場連綿的暴雨中發動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打出了“伐無道、誅暴秦”的名頭,更是說出了那句流傳千百年的名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起義,為什麼陳勝能稱王,而吳廣沒有?

這之後不久,陳勝就建立了張楚政權,正式稱王。而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吳廣卻並未封王,只做了個都尉。那麼,這究竟是為何呢?

揭竿而起

公元前209年,正是一年的盛夏,秦王朝徵召千餘名窮苦百姓前往漁陽戍守。

本就是招人做苦力,路途十分遙遠不說,又遇酷暑,高溫倒是其次,關鍵是連日下的暴雨。因為雨勢大,又幾日不停,整個隊伍只能被迫停下來,等天晴了才能繼續趕路。但是,這樣就勢必要晚幾日才能到達,延誤時間的罪名是跑不了的。而按照秦王朝的嚴苛律法,所有人都要被判殺頭,連命都保不住。

就在這個時候,身為這支隊伍帶隊小隊長之一的陳勝就開始他的謀劃了。陳勝是個明白人,也是個有膽識的,從小就說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番豪言壯語。他知道這個時候,不論是繼續往前走,還是逃跑都是死路一條,暴秦壓根沒有給他們這些人,也沒有給天下人留一條活路。他們要想活下來,就只能靠自己,也只能揭竿而起。

同時,陳勝也知道,“天下苦秦久矣”,早就有大批人不滿秦王朝的統治了,只是大家害怕秦朝嚴苛的律法,不敢說出來,也不敢採取什麼行動罷了。然而,終有一天,這些嚴刑酷法會壓不住百姓,起義只不過時間問題。而他想要在此時起義,調動大家,就只能添一把火,造出聲勢。

陳勝吳廣起義,為什麼陳勝能稱王,而吳廣沒有?

為了實現他的計劃,他找上了這支隊伍的另一個小隊長——吳廣,想和他一起實施這一切。吳廣心中雖然也有類似的想法,但畢竟不如陳勝看得這麼清楚和通透。在陳勝的一番分析之後,他也明白“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兩個都是死,男子漢大丈夫,自當為國而死,為大義而死。

不僅如此,陳勝也將當前的形勢將得很明瞭,還為他們的起義指明瞭大致方向,制定了相應的計劃。陳勝點名了他們實力薄弱且沒有聲勢,可以借用公子扶蘇和大將項燕的名頭,名正言順不說,慕名而來投奔的人也定然不少。至於如何勸說大家參與,則需要調動神鬼之說,借“天命”而為了。吳廣深以為然,由此,他決定和陳勝一起幹了。

而一番運作之後,他們確實成功了,“為壇而盟,祭以尉首”,聲勢浩大的起義就此開始。一路勢如破竹,攻下了大澤鄉、蘄、銍、酇、苦、柘、譙等多地不說,還繳獲了大量兵器,招攬了大批人馬。之後,陳勝便“立為王,號為張楚”,而吳廣則做了個都尉,至多也就是後來“為假王”,比不得陳勝。

那麼,為何起義成功了,只有陳勝稱了王,勞苦功高的吳廣卻沒有稱王呢?

性格與安排使然

吳廣沒有稱王,難道是因為他能力不夠,配不上王位嗎?並非如此,從吳廣協助陳勝把寫有“陳勝王”的丹書藏在魚腹中,從他半夜完美地扮演狐仙,高呼“大楚興,陳勝王”,讓大傢伙對“陳勝才是順應天命”一事深信不疑等一系列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吳廣哪裡是沒有能力,那能力可是相當高啊。

除此之外,《史記·陳涉世家》記載,吳廣“素愛人”,是個再寬厚仁慈不過的了。按理說這樣一個體恤他人又身懷大能的人,怎麼說也合該是個合格的上位者,怎麼就沒稱王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陳勝比他更合適。從前文的記述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比起吳廣,陳勝更有謀略,對於局勢的把控以及人心的洞察他更在行,而他的志向也比吳廣更突出,更明顯。所以,相比而言,陳勝稱王更合適一些。

陳勝吳廣起義,為什麼陳勝能稱王,而吳廣沒有?

而另一個原因嘛,則頗有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味道了。吳廣是個寬厚的,這確實是個賢德的上位者所應具備的,但也正是因為他的寬厚,他會對陳勝讓步,讓陳勝來稱王。不僅如此,他也明白,若是他和陳勝兩個人因為這件事發生爭執,他們就別想什麼起義的事兒了,內部都不和諧,還談什麼呢?

因此,由於吳廣個人的性格以及滿足戰略安排部署的需要,只有陳勝稱王了,吳廣沒有稱王。

吳廣的結局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素愛人”,有能力,有魄力的人,卻被與他一同戰鬥的將領田臧等人謀害而死。

當時,吳廣的人正在攻打滎陽,但接連失利,損失慘重不說還久攻不下。另一個將領田臧就急了,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他便假傳陳勝之令,殺掉了吳廣。一方面,吳廣死了,他的職權就大了,另一方面,他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帶兵,無需再與吳廣商議,不用再聽他嘮叨。

就這樣,吳廣去世了,從揭竿而起到喪命,前後沒有兩年。可能吳廣自己也知道自己早晚會死,不是上戰場時不慎被殺,就是被秦王朝剿滅,總之,按他的想法,他應該是死在敵人手上的。但他永遠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死在了自己人手上,就以為別人覺得他擋了人家上升的路。

吳廣是個有能力的人,也是個有魄力的人。雖然他出身農民階級,有自身的侷限,但他那份敢於起義,敢於對抗整個封建王朝,為自己而活的勇氣確實叫人歎服。

部分參考資料:[1]劉瀚倫。陳勝吳廣起義的內部鬥爭分析[J]。黑河學刊,2011,(6):63-64。 DOI:10。3969/j。issn。1009-3036。2011。06。036。

[2]劉曉雯。中國古代戰爭中的宣傳策略——以陳勝吳廣起義為例[J]。傳播與版權,201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