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楚國稱王,大家都不認可,為什麼諸侯國後來都紛紛稱王了

戰國初期,如果有人告訴秦國人將一統天下,秦國人只會淡淡地回你兩個字:“別鬧。”不是秦國人謙虛,當時的中原霸主,實非秦國而是魏國。

最先楚國稱王,大家都不認可,為什麼諸侯國後來都紛紛稱王了

(李悝)

戰國初期,魏國利用李悝變法,採取鼓勵農業生產,廢除貴族世卿世祿的特權等一系列措施,魏國國勢強盛,一躍成為中原霸主。隨著兵家“亞聖”吳起的強勢加盟,魏國更是如虎添翼。“魏武卒”橫行天下,盡得河西之地。特別是在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中,吳起率領5萬士兵,500輛戰車,3000騎兵,大破秦惠公的50萬秦軍,秦國基本被打服。

魏國的擴張,損害了其它諸侯國的利益,強大的魏國阻止了北方大國趙國南下中原的步伐。此時東方傳統霸主齊國在齊威王的領導下,利用齊國“三駕馬車”的輔佐,國勢也蒸蒸日上。這“三駕馬車”都是我們教科書裡的老熟人,一個是《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鄒忌,一個是《田忌賽馬》中的田忌,還有一個便是大牛人、大軍師、齊國殘聯主席孫臏,齊魏之間也摩擦不斷。

魏國勢力的擴張,近鄰韓、趙首當其衝。魏軍進攻趙都邯鄲,趙國向齊求援,齊軍在桂陵之戰中大敗魏軍。公元前342年,魏國又進攻韓國,齊國還是“圍魏救趙”的老調調,派田忌、孫臏率軍救韓,在馬陵之戰中又將魏軍擊敗。龐涓戰死,公子申被俘,十萬魏軍損失殆盡,從此魏國由盛而衰。

秦國趁機從西方攻擊魏國,奪回河西之地,趙國也從北邊南下中原進攻魏國,魏國險象環生。

面對齊、趙、秦分別從東、北、西三方面的圍攻,楚國又在南邊蠢蠢欲動。魏惠王在莊子的好朋友、曾經說出那句經典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魏相惠施的建議下,放下身段,“折節事齊”,與秦修好。

最先楚國稱王,大家都不認可,為什麼諸侯國後來都紛紛稱王了

(魏惠王劇照)

公元前334年,魏君帶著韓國等一眾小國到徐州會見齊君,尊奉齊君為王,也就是齊威王。齊威王也不好自己個兒稱王,又反過來奉承君,稱為魏惠王。魏惠王也就在半推半就之間稱王,史稱“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是戰國時期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從此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一去不復返,名分上的最後一絲優越感,也蕩然無存。順道說一句,此徐州,非江蘇徐州,乃山東棗莊。

“徐州相王”使中原大地出現了齊魏一大一小兩個王,周天子是敢怒不敢言,長江流域卻傳來了一聲怒吼,發聲的便是楚威王。

楚國是整個中華大地上第一個稱王的周天子分封諸侯國,楚威王認為齊魏稱王侵犯了楚王的唯一性和尊貴地位,“寢不寐,食不飽”,十分憤怒。

往前面說,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史稱“東周”,周王室已不復往日榮光。前741年,熊通殺死其兄之子,自立為君。前704年,楚國攻打隨國,要求隨侯前去轉告周天子,提升楚國的名位,被周天子拒絕。熊通十分憤怒,“傷自尊”了,於是自稱尊號為王,是為楚武王,這也是“自尊”一詞的由來。

最先楚國稱王,大家都不認可,為什麼諸侯國後來都紛紛稱王了

(楚威王劇照)

被“傷自尊”的楚武王也不愧這個王的稱號,在位50年,利用鐵腕手段四面出擊,獨霸江漢平原。除了“自尊”,與絞國戰後的“城下之盟”也是楚武王的發明,他的夫人鄧曼也是個傳奇人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縣——權縣,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縣長——權尹也是楚武王設定和任命的。當然英明神武的楚武王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那就是和氏璧。卞和三次獻璧,楚武王的老哥砍了人家一條腿,直到他的兒子楚文王才真正發現了這塊稀世珍寶和氏璧。

楚國雖在春秋早期便已稱王,但位處長江流域的楚地,一向被視為蠻夷之地,中原諸侯自然瞧不起。楚之王號也不被中原諸侯認可,中原諸侯從來都以楚國的真正爵位“楚子”來稱呼。後來吳越也先後僭越稱王,也是關起門來的自娛自樂行為。吳王夫差與晉文公會面時,晉文公的第一個要求便是讓夫差將那個破王號給收起來,夫差也不得不從。

公元前334年的“徐州相王”齊魏二國互相稱王,開啟了中原諸侯稱王的先河,而且是得到別國承認的非自嗨行為。

公元前325年,秦君見齊、魏稱王,也自立為王,是為秦惠文王。同年為了緩解韓、魏之間的關係,魏惠王又與韓君互稱王,韓君也就成了韓宣惠王。至此,中原諸侯便有了齊、魏、秦、韓,加上長江流域的楚以及周天子六個王。

最先楚國稱王,大家都不認可,為什麼諸侯國後來都紛紛稱王了

(秦始皇劇照)

此時已然是戰國中期,天下仍然一片混亂。公元前323年,在公孫衍的努力下,魏、燕、趙、韓、中山五國盟會,互相稱王,使成“五國相王”。至此,戰國七雄之秦、齊、楚、趙、韓、魏、燕,齊齊稱王,中山、宋國等二流國家也先後稱王。

楚國是諸侯稱王的始作俑者,魏國先奉齊為王,逼秦為王,迎韓為王。後又組織“五國相王”,可以說魏國才是天下諸侯紛紛稱王的總操盤手。

“五國相王”之後,趙武靈王認為趙國的實力還沒有達到王的要求,於是在國外去王號,改稱君,其子繼位後方稱王。由此七國稱王的順序應為楚、齊、魏、秦、韓、燕、趙。

物以稀為貴,天下諸侯紛紛稱王,王就顯得不那麼尊貴了。

公元前288年,秦相魏冉建議秦昭襄王稱帝,以示尊貴和與諸侯的區別。同時邀請齊閔王共同稱帝,是為東西二帝。後因合縱連橫的各種博弈,二者相繼取消帝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國第一位皇帝誕生,從此延續二千多年。

(參考資料:《史記》《戰國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