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胤祺是胤禟的同母哥哥還手握兵權,為何卻能得到雍正的善待?

清朝歷史上最為殘酷的政治鬥爭非“九子奪嫡”莫屬,最終皇四子胤禛在角逐中勝出,成為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後對昔日那些政敵兄弟們使用了雷霆手段,把三哥胤祉削去爵位,囚禁於景山永安亭;把十弟胤誐褫奪了敦郡王爵位,圈禁於宗人府;把同母弟老十四胤禵褫奪爵位圈禁於景山壽皇殿。最慘的要屬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他倆被雍正褫奪爵位,削除宗籍,改惡名“阿其那”和“塞思黑”,分別圈禁在宗人府和保定直隸總督府。

而老五胤祺作為胤禟的同母親兄弟,卻得到了雍正的善待,這是為何呢?

老五胤祺是胤禟的同母哥哥還手握兵權,為何卻能得到雍正的善待?

漢化不足加之性格謙和寬厚使得胤祺沒有參與爭位

老五胤祺和老九胤禟都是康熙最寵愛的宜妃郭絡羅氏所生,但他自幼卻被康熙交給嫡母仁憲太后博爾濟吉特氏撫育,這位仁憲太后就是順治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

康熙即位時,他的祖母孝莊文皇后、生母孝康章皇后、嫡母孝惠章皇后都還健在,所以康熙尊祖母為太皇太后,生母為慈和太后,嫡母為仁憲太后。康熙二年(1663年)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去世,才形成了由孝莊太皇太后和仁憲太后共同管治後宮的局面。

仁憲太后的人品非常謙和寬厚,而且極為篤信佛教。當初順治皇帝獨寵董鄂妃,一直想要廢掉仁憲太后的皇后之位。可是由於她寬厚待人,對宮裡所有人包括董鄂妃在內都很尊重且有禮數,順治挑不出她的錯處。甚至連董鄂妃都向順治求情,說如果廢除皇后,自己就出家為尼。

老五胤祺是胤禟的同母哥哥還手握兵權,為何卻能得到雍正的善待?

連情敵都如此維護仁憲太后,寧可自己出家,也不願看到她因自己而被廢除皇后之位,可見仁憲太后的品行是相當不錯的。在仁憲太后的教育和引導下,胤祺也篤信佛教,而且性格也是非常謙和寬厚,這也使他養成了與世無爭的處世態度,所以在康熙晚年沒有參與奪位。

另外在皇位繼承人的素養問題上,胤祺有一個明顯的短板。其他皇子很小就接受儒家教育了,可是胤祺幼年卻沒有學過漢文。由於胤祺自幼在仁憲太后身邊長大,仁憲太后是蒙古人,本身對漢文化不太熟悉,她只通曉蒙古文化和滿文化,也拒絕讓胤祺學習漢文,所以胤祺對漢文化知之甚少。

據《清史稿》記載,胤祺一直到9歲也不會寫漢字,不能流暢地閱讀儒家經典。後來雖然也接受了傳統的儒學教育,但是他“輸在了起跑線上”,漢化程度比其他兄弟差了不少。

老五胤祺是胤禟的同母哥哥還手握兵權,為何卻能得到雍正的善待?

清朝入關之後從順治開始就一直推行漢族文化,提倡以儒學治天下,尤其康熙更是倍加推崇儒家的仁君治國之思想,讓皇子們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所以康熙在選擇繼承人上就要把漢化程度作為一項考核指標,這時候“普通話”水平不行就很吃虧了,一個不精通漢族文化的皇子在儲位競爭中是沒有競爭力的,因此胤祺很有自知之明地沒有參與進爭奪皇位之中。

胤祺後來在接觸了漢文化之後,身上既保留了滿蒙男人的純真憨厚,又兼具了漢族男人的謙謹溫和。他在康熙諸位皇子中最為謙和寬厚,連對待宮女太監都毫無皇子的架子,十分平易近人,康熙曾評價胤祺為“此子心性甚善,為人敦厚”。

胤祺在生活中還十分勤儉節約、善於持家,當時王公貴族之間流行互相攀比,跟現在一些有錢人炫富一樣,唯獨胤祺勤儉樸素,不與人攀比。由於清朝實行遞降襲爵制度,當時很多家境富貴的王公貴族歷經幾代人之後爵位越來越低,家族也就衰敗沒落下去,而胤祺的後人堅持秉承著勤儉樸素的家風傳統,一直到晚清時期都還十分富足,所以在史書中對胤祺勤儉加持家的先見之明十分讚賞。

老五胤祺是胤禟的同母哥哥還手握兵權,為何卻能得到雍正的善待?

就胤祺這麼一個勤儉持家會過日子的人,卻經常把錢拿出來救濟貧苦百姓,因此皇宮之外的平民百姓對胤祺也是交口稱讚,都說五王爺心地善良、待人隨和。

胤祺不僅對外謙和善良,對內也極重兄弟情義。在康熙一廢太子時,老八胤禩遭到老大胤禔牽連卷入其中,被康熙下旨圈禁起來,與胤禩關係親密的老九胤禟和老十四胤禵不服,於是兩人相約帶著毒藥去勸諫康熙,請他釋放胤禩。

但是胤禟和胤禵兩人言辭過於激烈,甚至向父親康熙表示,如果不釋放胤禩,兄弟倆就陪胤禩一同自盡,讓康熙嘗一嘗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殺三子的痛苦。

康熙極為憤怒,當場就扇了胤禟一個大嘴巴子,胤禵見九哥捱打,又激憤地出頭頂撞康熙,這一下康熙更加憤怒,順手就從旁邊侍衛手裡抽出長刀要劈砍這倆逆子。

老五胤祺是胤禟的同母哥哥還手握兵權,為何卻能得到雍正的善待?

這段情節曾經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演繹了出來,編劇為了突出雍正的正面形象,安排了胤禵的同母哥哥雍正徒手接住了康熙的刀。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這是性格寬厚的胤祺乾的事兒。

不過胤祺可不是像電視劇中雍正那樣用手接刀,而是哭著跪下去抱康熙大腿。他一邊為胤禟和胤禵求情,一邊把康熙往後拽,使康熙遠離兩個弟弟。並且胤祺還用身體去擋刀,請求康熙要砍就往自己身上砍,有火衝自己發。

這件事讓康熙大為感動,他認為胤祺待兄弟們親厚、重情義,所以後來第二次大封諸皇子時特意加封胤祺為恆親王。

事後康熙也派人詳細調查,證實胤禩確實是冤枉的,於是將他從圈禁中釋放出來。再想到胤禟和胤禵如此為胤禩求情,康熙對這二人重視兄弟情義的表現十分滿意,於是在封爵時也把這二人晉封為貝子。

老五胤祺是胤禟的同母哥哥還手握兵權,為何卻能得到雍正的善待?

雍正本身與胤祺關係也比較親密,加之胤祺表態對雍正繼位表示臣服

胤祺除了性格善良寬厚被康熙所喜愛才獲封親王,其實他本人還有不少軍功,他曾經率領正黃旗大營跟隨康熙親征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立有軍功,後來也一直在負責軍務,頗有軍事才能,因此胤祺在當時的政治地位也比較高。在這樣的有利條件下,胤祺還能堅守本心、不趟渾水,可見其教養和人品。

雖然胤祺沒有參與爭奪皇位,但是他的生母宜妃和弟弟胤禟卻深深的捲進了皇位之爭中。胤禟一直是“八爺黨”的骨幹人員,是老八胤禩的智囊和錢袋子,而宜妃偏愛親自撫育長大的胤禟,因此也跟著胤禟站隊。

在九子奪嫡中雍正成為最後贏家,這完全出乎宜妃和胤禟的意料之外。性格潑辣的宜妃最先表現出對雍正的不肯臣服,她去祭奠康熙時竟然不顧禮儀,乘坐的軟轎搶先走在了當時已經晉級為皇太后的雍正生母德妃烏雅氏前面。

老五胤祺是胤禟的同母哥哥還手握兵權,為何卻能得到雍正的善待?

宜妃在康熙生前極受寵愛,本來也一直壓了德妃一頭,在康熙四大妃“惠宜德榮”中排名第二。況且由於自己撫育的兒子胤禟與德妃親自撫育的胤禵關係親密,宜妃與德妃的關係也比較好。德妃自身性格又比較佛系,並不計較宜妃無禮的行為。

不過雖然當時還沒有舉行冊封太后的典禮,但是已經下達了儀文,所有人都知道了。在這種情況下,這種僭越的行為可就不是兩個女人的事了,這是不把雍正皇帝放在眼裡呀。畢竟德妃是雍正生母,所以就算德妃不計較,雍正也不能善罷甘休。

雖然雍正不能直接斥責這位庶母,但是他下旨將宜妃宮裡的總管太監張起用以“違法經商”的罪名下了大獄,又將宜妃的姐姐郭貴人所生的固倫恪靖公主身邊的太監王士鳳、王明發配到東北,給披甲人為奴,同時將胤禟府裡的太監李盡忠發配到雲南做苦役,狠狠打了宜妃的臉。

老五胤祺是胤禟的同母哥哥還手握兵權,為何卻能得到雍正的善待?

胤禟心裡對雍正也是怨氣頗深。雍正繼位後以“遵循祖制”為由派胤禟去西北軍前效力,實際上就是讓自己的心腹西北統帥年羹堯監視他。胤禟去倒是遵旨去了,可是沿途對外宣揚新君雍正欺壓弟弟,這對雍正的名聲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雍正聽說以後非常生氣。

後來宜妃也沒消停。按照康熙遺囑交代,自己去世後,宮中嬪妃如果有兒子且兒子已經成年的,就由其兒子接出宮外到自己府上養老。沒有兒子的或者兒子未成年的,一律遷到寧壽宮居住,由現任皇帝統一養老。於是宜妃就按照規矩搬到了大兒子胤祺的恆親王府居住。

按照清宮規矩,已經出宮的先皇太妃逢年過節都要進宮去向皇帝和皇太后請安問好。而宜妃卻聯絡唆使老三胤祉生母榮妃、老大胤禔生母和老八胤禩的養母惠妃以及康熙時期後宮地位不高的幾位先皇太妃,集體不入宮向雍正請安。這就導致民間傳言雍正對庶母刻薄寡恩,才使得庶母們心生不滿、不願意見他。雍正對此極為不滿,尤其是對挑頭帶節奏的宜妃最為反感和厭惡。

老五胤祺是胤禟的同母哥哥還手握兵權,為何卻能得到雍正的善待?

雍正的反擊也毫不客氣,按照規矩,趕上新皇即位或者重大祭祀活動時,先皇的嬪妃一般會得到尊封或者追封。可是後來雍正在尊封先朝妃嬪為太妃時,都沒搭理宜妃,直接略過了她。

雖然雍正十分討厭胤禟和宜妃母子,但他卻並未因此遷怒到胤祺,反而還對胤祺非常好,經常誇獎賞賜他。雍正之所以善待胤祺,主要是由於二人之間的關係一直不錯。

雍正自幼是由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佟佳氏對仁憲太后十分孝順恭敬,每天都會帶著雍正去給仁憲太后請安,並且說上半天家常。婆媳二人說話時,胤祺就與雍正一起玩耍。有時候為了替仁憲太后分擔,佟佳氏還曾把胤祺接過去撫育過一段時間。因此雍正與胤祺算是一同長大,他倆之間的關係甚至比兩人與自己同母弟弟胤禟和胤禵都親密一些。

老五胤祺是胤禟的同母哥哥還手握兵權,為何卻能得到雍正的善待?

並且雍正剛繼位時人心不穩,廢太子胤礽和長子弘晳第一時間上表恭賀,表示出對雍正繼位的擁護和贊成,因此雍正後來善待了胤礽和弘晳。胤祺也很識時務,緊隨胤礽之後給雍正上了賀表,這也算是帶頭表態臣服於雍正的統治,所以雍正對胤祺也是非常感激的。

不過即便雍正對胤祺還不錯,也還是利用胤祺故意噁心了宜妃和胤禟母子一把。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開始清算政敵老八胤禩一黨,將胤禩和胤禟二人褫奪爵位、削除宗籍並改惡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分別圈禁起來。雍正還故意派了胤祺去保定直隸總督府給親弟弟胤禟宣讀改惡名的聖旨,故意讓宜妃的大兒子去給小兒子改惡名,可以說雍正這招實在是非常扎心。

而胤祺深知雍正對胤禟的憎惡,在雍正盛怒之下,他即便不想去給親弟弟胤禟宣讀改惡名的旨意也推辭不過,他也怕雍正在盛怒之下將他一併株連,因此他也只能接受雍正的旨意。

老五胤祺是胤禟的同母哥哥還手握兵權,為何卻能得到雍正的善待?

寫在最後

胤禟被圈禁之後不久就被折磨致死,而胤祺則在雍正十年(1732年)因病去世,享年54歲。

胤祺去世時雍正十分悲痛,親自為其撰寫祭文,並立碑勒銘,雍正追思胤祺,評價他為

“秉性平和,持躬謙謹,有樂善好施之風”

。因此賜諡號為“溫”,在諡法中講究:德性寬柔曰溫;和順可即曰溫;仁良好禮曰溫;樂育群生曰溫;寬仁惠下曰溫。所以這個諡號非常符合胤祺的生前性格。

不過隨著胤禟和胤祺相繼去世,他們的母親宜妃可就慘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由於兩個兒子都去世了,按照清宮規矩,宜妃可以由現任皇帝接回紫禁城養老,但宜妃寧可跟著繼任恆親王爵位的弘晊一起生活,也不肯回紫禁城去面對雍正,可見宜妃對雍正的怨恨。僅過了一年多宜妃就在恆親王府去世,享年74歲。

相比於弟弟胤禟的悽慘結局,胤祺的壽終正寢算是難能可貴了。他在皇位之爭中獨善其身,在雍正繼位後又能以平和心態對待,還能在第一時間對雍正表示臣服,這些都是他晚年能得享安樂的原因,胤祺也算是康熙諸子中結局比較好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