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危在旦夕,嶺南50萬秦軍為何見死不救?

秦朝滅六國之後,面臨的威脅只剩下北方的匈奴和南方嶺南一帶的百越,為了完成全國的統一大業,秦始皇派屠睢率50萬大軍進攻百越地區。前期由於秦軍對地形不熟,越人又善於隱蔽叢林,神出鬼沒,進行頑強抵抗,結果征服戰爭打得相當殘酷,主帥屠睢被殺,百越又久攻不下。同時,50萬大軍的日常補給也成了問題,秦軍只好據守據點,於是雙方陷入對峙狀態。

秦朝危在旦夕,嶺南50萬秦軍為何見死不救?

秦始皇也不是善茬,六國都打下來了,還怕啃不下百越這塊硬骨頭。於是又派任囂為主帥再次組織對百越用兵。為了解決後勤補給問題,秦花費3年時間修靈渠,連通湘水和灕水。後勤補給解決之後,秦軍勢如破竹,完成了嶺南地區的統一。

秦佔領嶺南以後,秦朝設桂林、象郡、南海等三郡對當地進行管轄,把嶺南地區正式納入秦朝版圖。同時,實行軍事管制性的戍守政策,“置東南一尉,西北一侯”。在嶺南三郡置南海尉,掌握兵權,負責地區軍事防衛。在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上建立軍事要塞,派重兵把守,以防越人北竄。透過拓展靈渠、修建新的道路、實行移民等措施以加速對百越地區的開發和民族融合。

秦朝危在旦夕,嶺南50萬秦軍為何見死不救?

秦始皇

有一個問題大家注意到沒有,秦始皇在嶺南地區安排了50萬的兵力進行守衛,秦國的總兵力也就在100萬左右,還要分散守衛佔領的六國之地,這樣一分,秦國都城也就沒多少兵力了,那麼秦始皇為何把如此多的兵力放在嶺南呢?

按照常理來說,秦朝統一六國後,派大軍征服了嶺南百越,剩下的最大威脅就是北方的匈奴,這時候應該留一部分兵力駐守嶺南,其餘兵力應該調回咸陽,為對付匈奴做準備才對。

然而,秦始皇卻把50萬大軍留在了嶺南。秦始皇之所以這麼做,銘蘇先生認為,嶺南地區是秦朝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才完成統一的,並且越人野蠻且善戰,且離秦國都城距離遙遠,一旦發生叛亂,短時間內得不到咸陽援軍的支援,就會得而復失,派駐重兵守衛,可以有效防止越人造反。

秦朝危在旦夕,嶺南50萬秦軍為何見死不救?

任囂

我們從秦朝北擊匈奴後的防守策略可以看出,派重兵防守已征服地區應該是秦國的正常的軍事安排。

就在秦朝成功收復嶺南的前一年(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成功收復河南地,後又殺入陰山和賀蘭山高地,匈奴被打敗退居漠南地區,而此後,蒙恬的三十萬大軍一直駐紮北邊,威懾匈奴。

秦朝派50萬大軍駐守嶺南,30萬大軍駐守北部邊疆地區,那麼駐守首都咸陽和六國舊地的兵力也就二三十萬,不然面對農民起義軍的進攻,秦二世慌忙發修驪山陵墓的刑徒為兵,看來秦朝都城確實防守薄弱。

秦朝危在旦夕,嶺南50萬秦軍為何見死不救?

趙佗

秦朝雖然擁有百萬大軍,但是面對洶湧的農民起義軍,卻不堪一擊。當然,秦朝的暴政使百姓苦不堪言,已失去民心,這是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重要因素。但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朝的軍事防守政策嚴重失衡,把重兵都放在了邊疆,面對起義軍的進攻無有效兵力抵抗,這是秦朝快速滅亡的直接原因。

當然,北部邊疆的守軍曾回師支援抵抗農民起義軍,但是駐守嶺南的50萬大軍卻按兵不動,這又是為何?

難道秦始皇曾給南越駐軍下達命令,不管中原發生任何變故,都不能出兵,我想秦始皇不會這麼傻吧。

難道,駐守嶺南的守將任囂和趙佗早有二心?

從史書記載來看,任囂和趙佗他們也認為秦朝暴政無度。中原動亂之際,任囂病重,與趙佗共商割據嶺南以避戰亂,並委以其代理南海郡郡尉。

秦朝危在旦夕,嶺南50萬秦軍為何見死不救?

公元前206年任囂病逝,留下遺言“秦為無道,天下苦之;番禺負山險阻,南北東西數千裡可以立國”。趙佗按照任囂臨終囑咐,封關,絕道,築起三道防線,聚兵自衛。公元前204年,趙佗創立南越國。

綜上,由於秦朝的連年征戰和大興土木,百姓苦不堪言,就連秦國的將領都認為秦朝是暴政,所以坐看秦國被農民起義軍滅亡,卻按兵不動。他們的決定使更多的人遠離戰火,保了一方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