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打過的最可惜的戰役,其中還有一場是勝仗

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打過的最可惜的戰役,其中還有一場是勝仗

曹操、劉備、孫權是在漢末三國亂世中,脫穎而出的三個人傑,各自是曹魏、蜀漢、東吳的奠基者或者開創者。在這個過程中,三個軍閥打過很多戰役,有勝利的戰役,也有失敗的戰役。有些敗仗無傷大雅,有些敗仗則造成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而一些敗仗甚至勝仗當中,可能距離勝利、距離擭取巨大利益只有一步之遙,在小編看來是比較可惜的。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打過的最可惜的戰役。

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打過的最可惜的戰役,其中還有一場是勝仗

曹操:痛失統一天下最佳機會的“赤壁之戰”

曹操的“赤壁之戰”的目標只是江東地區,但是它卻是曹操統一天下的最佳機會,也是最接近的一次。我們簡單說一說當時的形勢:曹操所轄地區有幽州、冀州、幷州、青州、徐州、兗州、豫州、荊州還有揚州的江北地區,已經超過東漢的半壁江山(按州來算),無疑是當時最為強大的軍閥。此時不受曹操控制的力量還有韓遂、馬騰為首的關西各軍閥;遼東公孫氏;漢中張魯;益州劉璋;交州士燮;蒼梧吳巨;江東孫權;以及江夏的劉琦、劉備。

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打過的最可惜的戰役,其中還有一場是勝仗

從上文的盤點上來看,曹操想統一天下似乎還要花費很多周折,但其實大部分都是牆頭草。關西各軍閥已經名義上臣服曹操,還曾經派兵幫助曹操圍剿參與的袁氏勢力;公孫康在遼東趴窩不敢出門,還殺死逃難到遼東的袁熙、袁尚兄弟,首級送歸朝廷;從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的“曹操破張魯之戰”的情況來看,張魯對曹操的抵抗意志不算強烈;劉璋已經向曹操“遣兵給軍”;士燮原本就是曹操在交州拉攏、扶植的力量。這樣看來只要征服或者消滅孫權,基本上就可能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

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打過的最可惜的戰役,其中還有一場是勝仗

曹操本人也是躊躇滿志,看到勝利的曙光,也加強了集權的速度,比如廢除三公,恢復丞相制度。如果“赤壁之戰”勝利,曹操大概就會加速篡權的過程,對東漢政權取而代之。可惜“赤壁之戰”給搞砸了,這是一次進攻戰的失敗,也導致曹操失去統一天下的最佳機會。

“赤壁之戰”之後荊州南部的大部分地區被孫權、劉備瓜分,給劉備入川消滅劉璋,建立蜀漢政權的機會;曹操加強淮南地區的控制,也意味著做好與孫權的長期拉鋸戰的準備;其他的軍閥當然也保持著相對獨立的地位,交州士燮甚至直接倒向孫權。所以說“赤壁之戰”對於曹操來說是一場非常可惜的戰役,也是廣義上的三國時期的開端的一種說法。

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打過的最可惜的戰役,其中還有一場是勝仗

劉備:勝則天堂、敗則深淵的“襄樊之戰”

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劉備集團和曹操集團都經歷了過山車一般的大起大落,不過二者是反過來的。在建安二十四年上半年,歷時兩年鏖戰的“漢中之戰”終於塵埃落定,劉備終於從曹操手中奪走漢中,獲得四川盆地的屏障與北伐關中的基地,進位漢中王;同年鎮守荊州的關羽也北伐曹操所控制的襄陽、樊城,就是著名的“襄樊之戰”。

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打過的最可惜的戰役,其中還有一場是勝仗

“襄樊之戰”對劉備集團的意義非常重要,首先它是在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的範疇內。諸葛亮沒正式出山的時候就給劉備提出《隆中對》,大體上來說,就是從漢中-長安;襄陽-洛陽這樣兩條進軍路線進行北伐。現在劉備已經拿下漢中,保證一條進軍路線的條件,關羽進攻襄陽、樊城,也是為了滿足第二條路線。

另外如果劉備集團拿下襄陽,對曹操控制漢室所在的許縣也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從襄陽穿過南陽盆地,距離許縣直線距離不到一百公里,中間沒有險峻的地勢。如果關羽控制了襄陽,繼而攻取宛縣,全據荊州南陽郡,那麼他既可以遵從《隆中對》的計劃,配合劉備北上進攻洛陽,也可以出兵進攻許縣。這也是在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後曹操打算遷都的原因。

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打過的最可惜的戰役,其中還有一場是勝仗

曹操的大本營是在河北鄴城,許都是漢室招牌,也是曹操加強對中原地區控制的重鎮。一旦“襄樊之戰”失敗,曹操遷都到河北,中原地區控制不足,劉備、孫權併力北伐,豫州、揚州、兗州、徐州、青州,東西兩線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所以司馬懿、蔣濟等人勸止曹操遷都的計劃,拉攏江東集團偷襲關羽,加上正面戰場上徐晃等人的優秀表現,頂住關羽的進攻,最後化解了這次危機。

一家歡喜一家愁。曹操解除了危機,劉備集團則遭遇莫大的災難。不僅襄陽沒有打下來,原本所控制的荊州也被孫權奪取。《隆中對》的計劃徹底流產,劉備集團包括後面的蜀漢則完全被封鎖在益州內部,進攻失去一條路線,北伐非常困難。對於劉備來說,“襄樊之戰”可以說是一次勝則天堂,敗則深淵的重要戰役了。

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打過的最可惜的戰役,其中還有一場是勝仗

孫權:放掉大魚的“石亭之戰”

東吳對曹魏有一場著名的戰役,就是陸遜所指揮的“石亭之戰”。就是憑藉“石亭之戰”的勝利,孫權才真正地開創東吳登基稱帝,摘掉吳王的帽子。東吳在“石亭之戰”中的戰績也非常豪華,“斬獲萬餘,牛馬騾驢車乘萬兩,軍資器械略盡。”雖然趕不上後來的“洮西之戰”、“東興之戰”,但也是吳、蜀兩國北伐鮮有的大勝。不過“石亭之戰”還有一個遺憾,雖然是一場勝仗,但對孫權來說也有些可惜。

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打過的最可惜的戰役,其中還有一場是勝仗

簡單說一說“石亭之戰”,孫權用詐降計,讓鄱陽太守周魴給曹魏大司馬曹休寫詐降書,讓曹休率軍到鄱陽接應自己。而曹叡正好也有進攻東吳的計劃,於是曹休率領十萬大軍向鄱陽進軍;賈逵和司馬懿率領偏軍,各自進攻東關和江陵。曹休到鄱陽要經過廬江,這是曹休的進攻目標,也是東吳給曹休設下的陷阱。

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打過的最可惜的戰役,其中還有一場是勝仗

東吳方面主將是陸遜,另外還有朱桓和全琮,分別為大軍的左、右都督,每人率領三萬人,共計九萬人等待曹休。廬江這個地理位置很是險峻,北有大別山脈,南有長江,屬於《孫子兵法·九地》中的“圍地”。朱桓提出一個建議:從軍隊中抽調一萬人,提前佔據夾石、掛車兩道,斷絕曹休的歸路。一旦曹休失敗,歸路被切斷,那麼這十萬曹魏軍隊基本上就是被東吳包了餃子;十萬人被消滅,那無疑是一場震動曹魏的大敗仗,淮南地區兵力極其空虛,而東吳軍隊計程車氣則保持在最巔峰狀態,東吳軍隊就可以順勢攻取壽春,割取淮南地區,完成孫權一直以來都未能完成的夙願。

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打過的最可惜的戰役,其中還有一場是勝仗

可惜這個計劃被陸遜駁回,曹休果然像朱桓預測的那樣一敗塗地,從掛車、夾石撤退。但是這裡卻沒有一萬人提前設伏紮好口袋,只有孫權戰後部署的小股軍隊。即便是這樣,這支小股部隊也給潰敗的曹魏大軍造成嚴重危機,對虧賈逵嗅到東吳的動向,改變進攻目標救援曹休,逼退孫權的軍隊,才將曹休以及數萬大軍解救出來。所以說“石亭之戰”對孫權來說雖然是一場勝仗,但卻失去爭奪淮南地區的最好機會,哪怕後面殲敵更多的“東關之戰”也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對孫權來說也是一場比較可惜的戰役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