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廟六十四將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當中沒有姜維?

武廟是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後建立的,武廟六十四將是唐王朝選出的伴隨在武聖姜太公,亞聖張良等人身邊的六十四名將,其入選的標準並不是當時有名氣的武將,而是具備忠義特質和有平定叛亂的功勞的將領,姜維雖有超群的軍事才能,還被稱為後期版的諸葛亮,但他因為為人不重孝義,有變節之舉和多次北伐,大大消耗了蜀國國力等負面作用,導致他最終沒能入選武廟六十四將之列。

武廟六十四將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當中沒有姜維?

武廟六十四將評定標準——忠義、有平定叛亂之功

武廟六十四將,是在平定安史之亂之後建立的,而安史之亂是由唐朝當時的節度使安祿山發起一場戰亂,使得一度繁盛的唐朝日漸走向衰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唐朝統治者立馬建設了武廟六十四將,其目的就是以褒獎歷代有功的忠義武將,證明朝廷對那些有平叛之功將士的重視,籠絡當時盤踞在各地的節度使,所以它入選的首要標準自然就是忠義和有平定叛亂之功。

武廟六十四將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當中沒有姜維?

姜維因為人不重孝義,有變節之舉而沒能入選武廟六十四將之一

中國古代,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是以忠孝為立身之本。姜維父親早逝,他從小便與母親相依為命,按常理來說,他應該非常孝順母親才對,但姜維卻不然,在馬謖因為大意失守街亭之後,諸葛亮帶著西縣一千多戶百姓返回漢中,一千多戶百姓都帶上了,姜維卻獨獨忘記了自己的母親,過後他也沒有向諸葛亮請願去接自己相依為命的母親,由此不重孝義自然也就烙印在了姜維身上。

武廟六十四將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當中沒有姜維?

除了不重孝義之外,姜維還曾有過變節之舉,他在天水太守時候就被懷疑有二心,在天水太守逃離冀城之後,姜維也投降了當時的蜀軍。往後後主劉嬋投降鄧艾,姜維又轉身投降了鍾會,導致了蜀中很多將領被殺,雖然他兩次都是被逼無奈,但由魏投蜀,後投鍾會,也讓姜維變成了不忠的變節之人。既不重孝義,又有過變節之舉,嚴重不符合武廟評選的標準,姜維自然也就不能位列其中。

武廟六十四將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當中沒有姜維?

因多次北伐,大大消耗了蜀國的國力沒能進入武廟

諸葛亮死後,姜維作為接替諸葛亮的蜀國軍事,一人撐起了蜀國復興的大旗,在當時執政的費禕病故之後,姜維率領蜀國軍隊多次進行北伐,他還因此被稱為大將軍。但在遇上魏國名將鄧艾之後姜維開始屢屢受挫,特別是段谷大敗,讓他前期所有北伐大功全都化成了泡沫煙消雲散。連連征戰無效,軍中將領對於姜維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的舉動心中開始生出不滿之心,期間其手下張翼還直接出來勸誡姜維道:“國小民勞,不宜黷武”只是姜維怎麼都不聽,一意孤行,孤注一擲,將本就羸弱的蜀國折騰得不成樣子,於是百姓、士兵都不堪其苦,都怨聲載道,這也為蜀國最後只能走向滅亡埋下伏筆。

武廟六十四將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當中沒有姜維?

試想,一個智謀不如諸葛亮,忠義不如關羽,雖有文治武功,一心想建立功業,但全都脫離實際,窮兵黷武之輩,又怎麼可能位列武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