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痴情雖有誤,冰心卻無塵,齊小公爺的最高處與最低處

與人相守,最終依靠的,還是那最低處,品性的最低處,淑蘭姐姐嫁的孫秀才,品性最低是無恥,弘文哥哥的最低處,至多,不過是那心軟,與人相守幾十年,終究還是要看看,最低處的那兒,能不能忍得下去

——明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知否》痴情雖有誤,冰心卻無塵,齊小公爺的最高處與最低處

現實中,我們喜歡一個人,往往被他的閃光點所吸引,從他的最高處而起。而決定能否長久在一起的,卻要看彼此能不能容忍對方的最低處。這有點類似於“木桶效應”。

說白了,就是我們愛一個人,愛的不止是他光華照人的一面,同時,也能包容他黯然失色的一面。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沒有誰是完美無缺的。

在這其中, 環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個人,他不可能脫離他的成長環境,就像一株花,一棵樹,它不可能脫離土壤和水分一樣。與此同時,每一株花,每一顆樹,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形態和神骨,“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脫離人物的成長背景來評價一個人物,那是無稽之談,不能認清他們每個人個性差異,那是一面之詞。

《知否》痴情雖有誤,冰心卻無塵,齊小公爺的最高處與最低處

元若,齊小公爺,齊國公府獨子,他的最高處就是他的出身和人品。有人評價他是“錦玉堆成體,春風塑做魂”!

的確,元若生於一個秩序鮮明鐘鳴鼎食的貴族之家,父親是僅次於親王郡王之尊的超一品國公,母親是帝后養女,柴皇后人,是明蘭口中的“天之驕子”。

最可貴的是這位小公爺他出身貴重,卻沒有紈絝習氣,專心學業,性情柔善,待人翩翩有禮,加上他容止秀逸,風姿傾城,所以元若一出場,當真是“花開時節動京城,誰家女兒不牽腸”?

可人無完人,小公爺又怎麼沒有他的最低處呢,否則他怎麼能止步於美人心暗許,卻羅敷有夫的結果呢?

《知否》痴情雖有誤,冰心卻無塵,齊小公爺的最高處與最低處

一個人的最低處和最高處往往是息息相關的,這與每一個人的原生家庭環境和個性都是密不可分的。同一個人,優缺點就如那一個枝頭開出的兩朵花,看似形態不同,內裡卻是同根同源。

小公爺的最低處在於他天真且優柔寡斷,缺乏決斷力,做事情前要有十足的把握,瞻前顧後,最終錯失良機。

他的天真,何嘗不是因為出身高貴的原因:母親強勢,沒有小妾作妖,沒有庶出爭寵,加上他一直自律上進,自然覺得處處順遂。

直到遇到自己的心悅之人,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第之見深入人心的封建制度下,居然天真的以為只要自己哄的母親開心,父母必然願意上門提親。

《知否》痴情雖有誤,冰心卻無塵,齊小公爺的最高處與最低處

當郡主拒絕後,他唯有絕食自毀以對之,認為父母愛子,只有自己這麼一個獨子,終歸要妥協,卻沒有意識到就算沒有後來嘉成逼婚之事,在郡主眼中,明蘭是乖兒子忤逆自己的禍因,嫁過來焉能有好果子吃?

隨身小廝被郡主杖責致死,他唯有俯首拜求母親,對比同樣是婢女被杖責的如蘭尚且不如,焉能護得明蘭安生?

他優柔寡斷,在邕王逼婚中,最後還是選擇妥協放棄了放手一搏。娶了拿自家和明蘭性命相逼而來的嘉成,也是客客氣氣,彷彿兩人從無隔閡。

嘉成死後,非要等到自己高中才再次拜託母親上門提親,但為時已晚。“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知否》痴情雖有誤,冰心卻無塵,齊小公爺的最高處與最低處

小公爺“痴情雖有誤,冰心卻無塵。”他的可貴之處就是他的愛沒有功利算計,皎潔如雪,可惜卻經不起陽光炙烤,只能化作一江恨水向東流。

《知否》痴情雖有誤,冰心卻無塵,齊小公爺的最高處與最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