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新興木刻之父”,魯迅與木刻有怎樣的不解情緣?

魯迅與木刻,有著怎樣的不解情緣?

今年是魯迅先生誕辰140週年、逝世85週年,同時也是中國新興木刻運動90週年。2021年最後一期“壹字讀書會”邀請到了上海魯迅紀念館副館長樂融,他以“木”為關鍵詞與現場讀者分享了木刻的歷史以及魯迅先生與木刻的故事。

據樂融介紹,中國是木刻的故鄉。魯迅在《北平箋譜》序中提到:“鏤像於木,印之素紙,以行遠而及眾,蓋實始於中國。”

20世紀初,歐洲木刻逐漸興起,出現以木版畫、銅版畫、石版畫齊頭並進局面,在藝術觀念上屢屢受到了現代派思潮的衝擊。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勃興,現代木刻的戰鬥性、批判性特點獲得前所未有的發揮。

被譽為“中國新興木刻之父”,魯迅與木刻有怎樣的不解情緣?

魯迅認識到歐洲現代木刻對中國國民思想精神的啟蒙和中國社會變革中的作用。所以,20世紀30年代,在魯迅的大力倡導下,木刻重回中國。

魯迅認為,木刻製作簡便快速,既不失真又省耗材,作為一種宣傳方式能夠適應當時的中國社會具體情況,讓普通的、不識字的民眾也能投入到追求自由和解放中來,彌補啟蒙運動的缺憾。魯迅不遺餘力地倡導中國新興木刻運動,被譽為“中國新興木刻之父”,指導和培養了中國第一代現代木刻家。

談到魯迅與中國新興木刻的淵源時,樂融表示,這還要從其幼年愛好說起。魯迅從小喜歡美術,對各種繪圖更是有極高的敏感度,常常描摹書上的插圖。

赴日學醫後,魯迅意識到治療人民精神上的麻木症是比治療他們的疾病更為緊要的事情。於是走上“治文學和美術”的道路,在其文學活動中,始終將文學和美術相結合,影響了一批藝術青年。

為推動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發展,給在黑暗中摸索的木刻青年學習的機會,魯迅舉辦“暑期木刻講習會”、木刻展覽,編輯外國優秀木刻集冊,傾其心血培養了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中堅力量,在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壹字讀書會負責人王志豪表示,魯迅先生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蜚聲世界文壇,作品影響著無數人,但他與木刻的故事似乎鮮為人知。從木刻的角度切入,可以讓更多的讀者瞭解魯迅與木刻的淵源,瞭解木刻在抗戰中的重要角色,瞭解不一樣的魯迅。

圖片來源: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