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錢鍾書和梁啟超,誰才是中國近代最重視教育的大家?

我們都知道,魯迅先生自從看到日俄戰爭中國人麻木不仁的靈魂後,棄醫學文,要用筆桿子來改造過國民。

從此,寫作成為了魯迅先生畢生的事業。

他寫雜文談論時局,抨擊時弊,他的雜文,成為“投向敵人的匕首”。

他寫白話文小說揭露舊社會的黑暗和“吃人”現狀,是想透過吶喊,讓國人從鐵屋子裡驚醒。

不過,魯迅先生對教育也有著非常深刻的思考,並寫作了大量的文章。

他從打破“黑色的染缸”、“救救孩子”的吶喊出發,質疑中國傳統教育,倡導“以孩子為本位”的教育思想。

針對封建社會壓抑兒童、摧殘兒童的舊教育體系,魯迅從兒童自身特點出發,在創作和評論中提出了“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使兒童健康成長,成為自由、理性人的新思想。

同時,他還對兒童教育進行了冷靜的觀察與思考,從教育觀念、教育環境、教育手段與教育材料等方面提出了革故鼎新的意見。

在家庭教育方面,因為去世較早,魯迅兒子周海嬰受益於父親的教育不多,為一大遺憾。(魯迅1936年去世,周海嬰1929年出生)

魯迅、錢鍾書和梁啟超,誰才是中國近代最重視教育的大家?

魯迅先生與兒子周海嬰

錢鍾書先生是學術大家,學術上的成就毋庸置疑。

在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方面,錢先生科學地揚棄中國傳統文化和有選擇地借鑑外來文化方面,以一種文化批判精神觀照中國與世界。

在精熟中國文化和通覽世界文化的基礎上,錢先生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總是表現出一種清醒的頭腦和一種深刻的洞察力。

他不拒絕任何一種理論學說,也不盲從任何一個權威。他畢生致力於確定中國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宮殿中的適當位置,從而促使中國文學藝術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學藝術的總的格局中去。

這種價值觀,對於啟蒙現代中國人的思維,具有巨大的意義。

而在家庭教育上,錢鍾書先生對自己女兒圓圓也傾注了很多心血,堪稱楷模,以至於錢先生的夫人楊絳先生把回憶錄的書名取為《我們仨》。

在學術方向上,錢鍾書先生的研究方向並不是教育,因此在這個領域沒有太多的涉及。

魯迅、錢鍾書和梁啟超,誰才是中國近代最重視教育的大家?

錢鍾書先生一家

梁啟超先生則是真正的教育大家,不但對教育理論、教育現狀有深入的研究,寫出了大量的文章和書籍,而且,梁先生的九個兒女,都在父親的精心培養下,個個成才,其手中三人成為了中科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這在整個中國近現代,都是絕無僅有的。

魯迅、錢鍾書和梁啟超,誰才是中國近代最重視教育的大家?

梁啟超的九個兒女,個個都是人才

長女梁思順,我國詩詞研究專家。

長子梁思成,清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中央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傑出的建築學家。

次子梁思永,清華大學、哈佛大學畢業,中央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考古學的開拓者之一。

三子梁思忠,畢業於清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西點軍校的軍官,參加過淞滬會戰。

次女梁思莊,我國圖書館學領域首屈一指的專家。

四子梁思達,經濟學家。

三女梁思懿,著名的社會活動家,長期從事對外友好聯絡工作。

四女梁思寧,在姐姐梁思懿影響下投身新四軍,從事宣傳工作。

五子梁思禮,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們著名的火箭控制專家,長征系列火箭副總工程師。

魯迅、錢鍾書和梁啟超,誰才是中國近代最重視教育的大家?

梁啟超先生夫婦和長女梁思順、長子梁思成

梁啟超先生為兒女們的教育,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可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教育爸爸!

一方面,梁任公投身於維新變法、保皇運動、立憲運動等政治活動,但同時,他一直透過書信的方式跟兒女們交流,幾十年下來,寫下了數百萬字的《梁啟超家書》。

梁啟超先後有5個孩子出國留學,從學習到生活,從孩子選擇專業和學校,到每個人的戀愛,梁啟超都會跟孩子們進行細緻的交流。

但他從來不是一個強勢的父親,而是一個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父親,他總是為孩子提供各種分析和建議,但最後的決定權,一定是在孩子們身上。

舉個栗子:

次女梁思莊在加拿大留學,本來,梁啟超很希望她莊學生物,但思莊嘗試之後,自覺興趣不大,他便又忙寫通道:

“聽見你二哥說你不大喜歡學生物學,既已如此,為什麼不早同我說。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話。”

最終,梁思莊選擇了圖書館學,後來成為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專家。

梁啟超對子女的學業非常關心,卻並不在意一時的考試成績。梁思莊在剛到加拿大時,一次考試在班上只得了第十六名,十分沮喪。梁啟超得知後,立刻寫信說:

“莊莊:成績如此,我很滿足了。因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級遞升的洋孩子們競爭,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虧你了。好乖乖不必著急,只需用相當努力便好了。”

後來,思莊經過努力,成績一躍成為班上前幾名。梁啟超高興之餘,特意寫信囑咐:“莊莊今年考試,縱使不及格,也不要緊,千萬彆著急……你們弟兄姐妹個個都能勤學向上,我對於你們功課不責備,卻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了。”

魯迅、錢鍾書和梁啟超,誰才是中國近代最重視教育的大家?

在經歷了政治運動、學術研究之後,梁啟超在他的晚年徹底投身到教育之中,他認為,要拯救中國,唯教育才是最好的出,而教育的終極目標,則是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新民”。

為此,他出任清華大學教授,同時在多所大學授課,並利用課餘時間在全國各地進行大量的演講,傳播他的教育觀。

總的說來,梁啟超先生的教育觀點有以下方面:

1)“開民智”、“伸民權”與教育作用

梁啟超認為國勢的強弱隨著人民的受教育程度而轉移,並明確地將“開民智”與“伸民權”聯絡起來,揭示了專制與愚民、民主與科學的內在聯絡。

他的“開民智”實具有科學與民主啟蒙的內涵。後來梁啟超覺察到“民智”和“民權”並不能劃等號,因此他提出教育應該有宗旨。

(2)培養“新民”的教育目的

梁啟超的教育目的是培養新民,新民必須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質,諸如國家思想、權利思想、政治能力、冒險精神以及公德、私德、自由、自治、自尊、尚武、合群、生利、民氣、毅力等。

他認為,只有這種新民,才能適應新的時代和社會。

(3)論學制

梁啟超借鑑西方心理學研究成果,列出了一份《教育期區分表》,將受教育者劃分為5歲以下(幼兒期——家庭教育與幼稚園期),6-13歲(兒童期——小學校期),14-21歲(少年期——中學校期),22-25歲(成人期——大學校期)四個年齡階段,分別介紹了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在身體、智、情、意、自觀力(自我意識)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和基本特徵。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來確定學制的不同階段和年限是近代西方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最早系統介紹和倡導這一理論的人。

(4)論師範教育、女子教育和兒童教育

梁啟超於1896年在《時務報》上發表《變法通議?論師範》,這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是首次以專文論述師範教育。在文章中,梁啟超對新舊學堂中的教師狀況進行了分析,指出當時。中國急需普遍設立中、西學兼習的新式學堂,但不能依靠這些人,根本的解決辦法是設立師範學校,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師。

在師範學堂的具體設定方法和課程安排上,他主張參照日本並結合中國的國情,同時設立小學和師範學堂,師範學堂的學生同時兼任小學堂的教習,以後逐步提高師範生的程度。課程包括“六經”大義、歷朝掌故、文字源流、列國情狀、格致專門等基礎學科。

重視女子教育也是梁啟超維新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他從女子自養自立、成才成德、教育子女、實施文明胎教等方面揭示了女子教育的必要性。指出接受教育是女子的天賦權利,也是男女平等的保障。還指出女子教育的發展水平反映了國勢的強弱。

梁啟超倡導對中國兒童教育進行改革。他指出西人強調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而在中國則與之反;西人重視理解,而在中國注重識記;西人注意直觀教學,實物教學,而在中國只注重言語文字。他建議中國應從編寫兒童教學用書入手對兒童教育進行改革。

所以說,在魯迅、錢鍾書和梁啟超三位中,梁啟超先生是最為重視教育的,不但重視教育對於國民改造的巨大作用,更親力親為,幾十年如一日地重視家庭教育,創造了一箇中國家庭教育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