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甸、疏林、大漠、沙湖,科爾沁沙地的千年鉅變

如果你走進赤峰的科爾沁沙地,就會發現在茫茫的沙海中有無數個星星點點的水域,半月形的沙灣,鯨魚一樣的沙壟,一個個明鏡似的水泡子,構成了許多神秘的響沙和豐美的綠洲,這是因為沙地有一個最大的功能就是涵養水源。乾旱地區降水非常稀少,而且大部分又返回了天空,而在沙地裡,由於它的浸透非常好,使降水全部迅速滲入地下,沙土顆粒粗,毛細現象不明顯,水分不易蒸發,因此,沙地就成了天然的蓄水庫。在沙地中生長的植物又很容易從沙土中吸收水分,儲藏在沙地中的豐富水源,給沙地植物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沙地中就形成了許多的綠洲。

草甸、疏林、大漠、沙湖,科爾沁沙地的千年鉅變

科爾沁沙地位於赤峰的東部,總面積13800多平方公里。歷史上,科爾沁沙地的裸露部分並沒有像今天這樣大,它主要是以草原、溼地的狀態存在著,而且它的名字叫科爾沁草原,現在這個名字已經成為歷史了。造成科爾沁沙地大面積裸露,主要是人為的原因,包括河流的截流、過度放牧、草原開荒以及不符合自然規律的植樹造林等。

草甸、疏林、大漠、沙湖,科爾沁沙地的千年鉅變

在科爾沁沙地區域,歷史上曾流傳著非常動人的故事,這裡曾經孕育了一個偉大的民族——契丹族。契丹民族就是在這個區域中不斷髮展壯大,最後在公元916年建立了一個統治中國北方200多年之久的大遼帝國。後來,在金代、元代和清代時期,各少數民族仍然繼承著契丹民族的優秀傳統,他們逐水草而居,應時令而遷,使科爾沁草原一直保留到上個世紀初。如今科爾沁草原的變化向人們說明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草甸、疏林、大漠、沙湖,科爾沁沙地的千年鉅變

在全新世早期的科爾沁沙地是一個植被繁茂的草甸草原、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相間的自然景觀,尚沒有出現大面積的流動沙丘。至紅山文化期,這種自然景觀還在保持著,整個科爾沁沙地土壤肥沃、植被髮達,先民們就是在這裡創造出光輝燦爛、深得世界學術界矚目的紅山文化。到了夏家店下層文化期,科爾沁沙地上普遍覆蓋著黑砂層或黑土層,而且比紅山文化期更為普遍,反映出夏家店下層文化期科爾沁沙地植被非常發達,許多地區生長出茂密的森林。進入夏家店上層文化期,科爾沁沙地上的植被出現一次波動,森林草原的面積開始退縮,流動沙丘的面積開始擴大,但還是沒有連成片。戰國以後,科爾沁沙地的植被逐漸恢復,到了東漢時期,這個區域已經絕大部分被固定的沙丘覆蓋,整個科爾沁沙地是一片廣袤的水草豐美的草原,應屬於森林草原相間以疏林和草甸草原的自然景觀。

草甸、疏林、大漠、沙湖,科爾沁沙地的千年鉅變

魏晉及其以後的一段時間裡,由於老哈河下游大湖的消失等原因,出現過一次沙化過程。雖然這一過程是區域性的,但這對潛伏性的沙地打開了一個缺口,導致沙化蔓延,出現了片片沙漠,主要分佈在西拉沐淪河下游以南和老哈河沿岸,整個科爾沁沙地呈現出幹漠草原、草甸草原、疏林草原與森林草原相間的自然景觀。北魏以後,科爾沁沙地現象逐漸退縮,植被逐漸恢復,隋唐之際,科爾沁沙地的流動沙丘和半流動沙丘基本上固定下來,到了唐代中晚期沙地地表已被一層發達的植被覆蓋,呈現出森林草原、疏林草原和草甸草原相間的自然景觀,為契丹人在這裡開發建設提供了條件。

草甸、疏林、大漠、沙湖,科爾沁沙地的千年鉅變

遼代的科爾沁沙地仍然是土地肥沃、水量充沛的地區。遼王朝充分利用了這片土地設立了一些州縣,科爾沁沙地上第一次出現了農田蔽野、道路縱橫、城郭相望的景象。隨著沙地區域開發面積的不斷加大,大面積的沙化現象也開始出現,到了遼代晚期,科爾沁沙地沙化面積日益擴大。公元1089年,蘇轍使遼時曾這樣描述科爾沁沙地:“奚田可耕鑿,遼土直沙漠,蓬棘不復生,條幹何由作,茲山亦沙阜,短短見叢薄”。遼代200多年,是科爾沁沙地變化最大的時期,生態環境從森林草原、疏林草原、草甸草原相間的自然景觀退化為疏林草原與草甸草原相間的自然景觀,個別地區出現流沙。到了金代,科爾沁沙地與唐代時相比面目全非,呈現植被破壞、流沙泛起、風沙蔽日、行路艱難、人民離散的現象,生態環境出現疏林草原與幹漠草原相間的自然景觀。金代可謂是科爾沁沙地歷史上沙漠化最嚴重的時期。

草甸、疏林、大漠、沙湖,科爾沁沙地的千年鉅變

13世紀以後,隨著元、明王朝的建立,統治中心南移,科爾沁沙地基本上成為了蒙古族的活動區域,其經濟活動是以遊牧為主,大大地減輕了科爾沁沙地的壓力,天然植被得到了恢復。到了17世紀清初時,這裡又變成了宜牧的優良草牧場,清代不少的圍城和牧場都分佈在這一區域。18世紀中葉以後,清政府推行了放荒招墾,敖漢旗就是在那個時期進行大面積農業開發的地區之一。放荒招墾開墾無疑會破壞天然植被,從而導致科爾沁沙地沙漠化的形成,如今我們在科爾沁沙地區域所見到的廣泛分佈的流動沙丘大多都是因那個時期大面積農業開荒造成的。它使許多固定或半固定的沙丘出現了裸露,使零星分佈的沙丘連成了片。

草甸、疏林、大漠、沙湖,科爾沁沙地的千年鉅變

通過歷史的回顧我們不難看出,科爾沁沙地的變遷主要是與人類活動有著直接的關係,而這些退化區域要想恢復也絕非是一朝一夕的事。2001年在阿魯科爾沁自然保護區採取了有利於科爾沁沙地恢復的做法,即採取移民、圍封、禁牧等措施,把一些退化嚴重的區域封閉起來,使這些區域獲得一個天然恢復的機會。阿魯科爾沁人把它叫做“用自然的力量恢復自然”,這種做法非常有效的。近三年來,在三千多平方公里的阿魯科爾沁自然保護區內,許多退化嚴重的地區已經被大片的一年生草木植物所覆蓋,鹼灘也開始變成了綠洲。

草甸、疏林、大漠、沙湖,科爾沁沙地的千年鉅變

科爾沁沙地經過了歷史上的幾次大起大落,現在又出現了許多生態退化的現象。如果我們能夠按照沙地的自然規律對待它,它可能就會朝好的方面轉變,因為這裡蘊藏著大量的水源,只要我們打消那種急功近利、改造自然的錯誤做法,科爾沁就一定會回到水草豐美、森林茂密的狀態中去。

圖片:風瞬

參考資料:《赤峰覽奇觀》

本文為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一經發現,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