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秦王李茂貞墓中,修了一座“防盜門”機關,為何沒發揮作用

在陝西省大唐秦王陵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座八層樓高的“防盜門”,它設計華麗精巧,堪稱是一代絕品。可是誰也沒有想,陵墓中如此精巧的陷阱設計,最終還是沒能防住盜墓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大唐秦王李茂貞墓中,修了一座“防盜門”機關,為何沒發揮作用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晚唐五代時期天下大亂,在黃巢義軍的打擊下,唐王朝耗盡元氣名存實亡。各地藩鎮趁此良機,紛紛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形成了多股強大的勢力,鳳翔李茂貞便是其中一位。李茂貞原名宋文通,曾經在鎮州博野軍充當隊長,後升任為神策軍指揮使。在光啟二年,李茂貞又因護送唐僖宗之功,被接連晉升為鳳翔隴右地區節度使,成為岐王,割據隴右數年之久。李茂貞一生雖野心勃勃,但是其本人對篡唐的朱溫極其痛恨,一直奉大唐為正朔與後梁勢不兩立。

大唐秦王李茂貞墓中,修了一座“防盜門”機關,為何沒發揮作用

在唐朝滅亡之後,李茂貞也並未向後梁投降,直至後唐建立,李茂貞才向李存勖稱臣,被奉為秦王。至公元924年,李茂貞因病而死,享年69歲,諡號曰“忠敬”。李茂貞去世後,與其妻子合葬於陝西寶雞市近郊金臺區北原陵原村,陵墓被稱為大唐秦王陵。至2001年時,由於陝西文物研究所接到群眾舉報,稱該座墓葬被盜墓賊盜掘,請求給予高度重視。考古專家對李茂貞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但令人遺憾的是,此時的大唐秦王陵已經被盜掘一空,並且其被盜年代,可以直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宋朝。

但凡事無絕對,除了墓中的金銀珠寶被盜取外,墓內還存有不少的寶貝,諸如儲存完好的壁畫、石俑等等,這些文物無疑是對此次發掘過程的一種重要彌補。

大唐秦王李茂貞墓中,修了一座“防盜門”機關,為何沒發揮作用

據考古專家們稱,在大唐秦王陵墓室之內,最具有文化價值的文物,當屬地宮門前的端樓。顧名思義,“端”即是“開端”,因為地宮的開端是地宮門,而該樓宇建築就位於地宮門之後,因此得名。李茂貞墓中的端樓,屬於典型的唐朝建築風格,為青磚仿木、歇山雙重飛簷建築,整體高8米,寬度為4米,門洞為窖式圓口,用數千條青石封門。

顯而易見,該座墓中的端樓樣式,仿若神話中玉皇大帝的南天門,象徵著墓主人昇天得道,從此與神仙在一起生活。

大唐秦王李茂貞墓中,修了一座“防盜門”機關,為何沒發揮作用

讀到這裡,如果您為端樓的宏偉壯觀而感到驚訝,您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端樓並非是墓主人刻意修建的“面子工程”,反而是一項防止盜墓的“神兵利器”。考古專家對端樓進行了整體的考量,發現其建築特點十分鮮明,完美應用了力學中的“支撐點”,每一塊青石之間都相互契合,但又十分脆弱。一旦其中一塊青石被暴力抽取,則整座端樓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瞬間全部倒塌下來。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盜墓賊僥倖找到秦王陵地宮,在滿心歡喜下抽取端樓青石條後,整座倒塌的端樓會立即垮塌,將盜墓者活活砸死,達到了防止盜掘的目的。

大唐秦王李茂貞墓中,修了一座“防盜門”機關,為何沒發揮作用

如果按照常理而言,只要墓內端樓完好無損,則墓內財寶也必然不會有失。可是事實就擺在眼前,早在1000多年前,大唐秦王陵就已經被盜掘一空,而端樓卻仍儲存完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盜墓賊可以繞過端樓,直接到達墓主人的主墓室?沒錯,這就是盜墓賊的高明之處。

考古專家在李茂貞夫人墓室的券頂上,找到了一個小型盜洞,該盜洞僅能容納一人透過。也正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盜洞,完美繞過了端樓“防盜門”,成為了大唐秦王陵的“死穴”。墓室內所有的貴重寶貝,也都是從這裡被偷運搬走的。

大唐秦王李茂貞墓中,修了一座“防盜門”機關,為何沒發揮作用

俗話說得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古代達官貴人們在下葬之後,往往都會陪葬大量的金銀珠寶,並絞盡腦汁想出防盜措施。可最後的結果,往往都是“人財兩空”,死後不得安生。正是因為如此,有一些聰明的古人才意識到,防止盜墓最好的辦法,便是實行薄葬制度,從根本上打消盜墓賊貪婪的念頭。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