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嚴家的財產之爭,嚴貢生陰謀得逞,揭露當時的社會醜態

嚴貢生是《儒林外史》中一個經典的惡人形象,吳敬梓用大量筆墨描寫了他的惡行,從不同角度、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全方位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大惡人的醜陋嘴臉。讀者往往唾棄嚴貢生,希望他最終能夠惡有惡報,但是這種希望最終也沒有實現,作惡多端為禍鄉里的嚴貢生,始終能夠全身而退,反而在作惡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儒林外史:嚴家的財產之爭,嚴貢生陰謀得逞,揭露當時的社會醜態

吳敬梓畫像

趙氏是一個可憐人,原本只是嚴監生的小妾,後來原配王夫人不幸早逝,趙氏因為生下了嚴監生唯一的兒子,於是被扶為正室。可惜好景不長,不久以後嚴監生也死了,趙氏繼承了價值十幾萬兩銀子的家產,並獨自撫養年幼的兒子。正常情況下,嚴貢生與趙氏之間不會有什麼瓜葛,即使嚴貢生眼紅弟弟家的財產,也沒有奪取的由頭。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趙氏尚且年幼的兒子突然出天花死了,趙氏的精神崩潰了,同時也點燃了嚴貢生搶奪財產的野心。

不想皇天無眼,不祐善人,那小孩子出起天花來,發了一天熱,醫生來看,說個是險症,藥裡用了犀角、黃連、人牙,不能灌漿,把趙氏急的到處求神許願,都是無益。到七日上,把個白白胖胖的孩子跑掉了。

儒林外史:嚴家的財產之爭,嚴貢生陰謀得逞,揭露當時的社會醜態

古代名著《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寫的是吳敬梓生活的清朝時期的人和事,透過嚴貢生成功搶奪趙氏財產一事,深刻揭露了清朝官場之黑暗,社會之不公,老百姓生活之艱難。趙氏的財產跟嚴貢生原本沒有任何關係,是她和兒子共同繼承了丈夫留下的財產,後來兒子不幸死了,這份財產自然就屬於趙氏一人,嚴貢生又有什麼資格來分走七成財產呢?

可是在當時的官場,是非黑白可以顛倒的,只要花錢疏通了關係,惡人就可以為所欲為。

幸虧還有少數尚未泯滅良知的官員(主要指湯知縣),對趙氏的遭遇感到同情與可憐,否則趙氏的結局很可能就如嚴貢生所說的那樣了。

嚴貢生聽著不耐煩,道:“像這潑婦,真是小家子出身,我們鄉紳人家,那有這樣規矩!不要惱犯了我的性子,揪著頭髮臭打一頓,登時叫媒人來領出發嫁!”

儒林外史:嚴家的財產之爭,嚴貢生陰謀得逞,揭露當時的社會醜態

嚴貢生搶奪財產

嚴貢生第一次向趙氏發難,竟然遭遇了頑強的抵抗,怒火中燒的嚴貢生終於說出了他的真實計劃。

他要的不僅僅是七成財產,連原本的主人——他的弟媳趙氏,都打算要一併攆出去,然後他就可以完全霸佔弟弟家的財產。這樣看來趙氏應該感到慶幸,如果嚴貢生的奸計完全得逞,她的好日子也就真正到頭了,幸好還有人替她說話,幸好還只是三七分財產,幸好嚴監生有價值十幾萬兩銀子的財產。

趙氏被嚴貢生害得很慘,被強奪了七成財產,但是退一步講,三成財產也是鉅額的財富,也足以讓趙氏衣食無憂,過上很好的生活。

因為嚴監生留下了價值十五萬兩銀子的財產,就算三成也還是有將近五萬兩銀子,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況且趙氏還很年輕,按照古代的結婚年齡推算,她當時也就二十多歲,這麼年輕而且擁有那麼多錢,料想她的內心還是可以欣然接受的,只是表面的悲痛還是要做出來。

儒林外史:嚴家的財產之爭,嚴貢生陰謀得逞,揭露當時的社會醜態

嚴貢生大鬧船家

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份原本與嚴貢生沒有任何關係的財產,嚴貢生想要搶奪,竟然就能夠成功搶奪。可見這是一個多麼醜惡的社會,哪裡有什麼公平正義,惡人作惡始終可以成功,老百姓永遠只能忍氣吞聲。就連家大業大的趙氏尚且要任人宰割,更多的貧苦百姓在面對嚴貢生這樣的惡人時,結局定然會更加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