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不同地震帶的青海雲南為何相繼地震,型別有何不同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昨夜至今早,青海瑪多縣、雲南大理、陝西商洛連發地震。這幾場地震彼此間有何關聯?

5月22日,國家地震局有關專家告訴澎湃新聞,青海和雲南屬不同地震帶,並且屬於不同型別的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世鋐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這兩個地區的地震可能都與印度板塊近期比較活躍有關。

據上述國家地震局專家介紹,雲南、四川、包括陝西都屬於中國的南北地震帶,而青海瑪多縣則在青藏高原地震區。它們屬於不同的地震構造帶。這次雲南大理的地震屬於震群型地震,這種地震可能最開始是小地震,後面來更大的,它的地震頻度高。而青海瑪多縣這場7。4級的地震,屬於主震餘震型,其特點是,主震之後接連發生小地震。至於陝西商南縣的3。6級地震,他認為不用過多解讀,因為這種地震在中國比較常見。

澎湃新聞注意到,相關研究資料顯示,震群型地震能量釋放有明顯的起伏,衰減速度慢,活動的持續時間長。而餘震型地震,主震之後,餘震強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但持續時間可達數月,甚至上百年。

上述國家地震局專家介紹,青藏高原地震一般損失都不大,因為大多數時候發生在海拔幾千米以上的無人區,所以地震一般不會造成太大的人員傷亡。當年玉樹地震傷亡比較大,是因為震中剛好在人員比較集中的鎮子上,如果那場地震不是剛好在鎮上,或者相差10來公里,都不會又那麼大的損失。2001年發生在青藏高原崑崙山口的那一次地震是8。1級,他們後面去考察,發現裂縫、滑坡都非常厲害。但因為那裡是無人區,所以沒有發生人員傷亡。“咱們國家,地震最多的不是南北地震帶,而是臺灣地區,其次才是青藏高原地區。”這位專家表示。

5月22日,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此次雲南、青海兩地發生地震,它們相互之間沒有直接關係,但這兩個地震發生的根本原因,都受到了印度洋板塊擠壓作用。印度洋板塊近段時間比較活躍,從今年3月初開始,在印度洋板塊的東南邊界,即紐西蘭附近,連續發生了多次大地震。印度洋板塊的能量釋放、加強,必然會影響到我國西部,顯然這次雲南大漾濞縣的6。4級地震、青海瑪多縣的7。4級地震都和這有一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