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赳赳老秦赴國難的秦軍,僅十餘年戰力就下降這麼快嗎?

公元前207年,項羽僅率數萬軍隊以破釜沉舟之計大敗秦軍,秦帝國之後便風雨飄搖。

曾赳赳老秦赴國難的秦軍,僅十餘年戰力就下降這麼快嗎?

鉅鹿之戰

曾以“

赳赳老秦赴國難

”為榮的秦軍經過十年有餘,戰力就下降這麼快嗎?

原來,參戰四十萬軍隊非秦的主力軍,而是當時從全國抓來的民夫和牢裡的囚徒臨時組建的一支雜牌軍,不然怎會打成這樣。

那有人會問,曾一掃六合的百萬秦軍哪去了?

是這樣,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之後,軍隊的數量接近百萬。和平時期如何安頓好這支軍隊也讓秦始皇也頭大。

曾赳赳老秦赴國難的秦軍,僅十餘年戰力就下降這麼快嗎?

親掃六合

於是統一六國的第二年,帝國以蕩平南方蠻夷為由,向百越發動了戰爭。

眾所周知,打仗做好後勤補給是第一要務,南越之地被群山隔絕。

為方便任充部隊行軍,以咸陽為中心,遠通八方的赤道便應運而生。

一切都準好之後,秦始皇徵調50萬軍隊,由屠睢兵分五路進入百越之地。

艱難困苦煩人事,亂軍心

雖對百越的地形做好調查,但依然被打得措手不及,以騎兵立國的秦軍到了這裡,就好像在泥潭中玩皮球,有心無力。

曾赳赳老秦赴國難的秦軍,僅十餘年戰力就下降這麼快嗎?

過去讓六國聞風喪膽的鐵騎,現在連能鋪開列隊的場地都沒有,戰線被拉得老長,戰鬥力被大大削減。

另一方面,南方叢林裡瘴氣瀰漫,較多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狀態抱恙,還穿戴甲冑,翻山越嶺,體能消耗非常的大,軍隊整體站立大打折扣。

天時、地利、人和,可能只佔了“人”

一方面,百越各個國家之間被群山隔絕,政權較多,之間聯絡不多;另一方面文化相對落後,且百越人口不多,在軍事戰鬥力較弱。

曾赳赳老秦赴國難的秦軍,僅十餘年戰力就下降這麼快嗎?

雖然秦軍最終征服了百越,但百越人不願意臣服,頑強抵抗,雙方一直對抗了三年。嶺南人更是以游擊戰進攻,依據對地形的熟悉,不斷侵擾。秦軍在明,北越軍隊在暗,秦軍一直都不敢放鬆戒備,可想而知戰勝是何等的艱苦。

全國皆兵,危機湧動

北部赤道打通後,始皇帝又派蒙恬帶30萬北擊匈奴。《淮南子》記載國內的老弱都在道上拉車,人生病了都無法奉養,死亡的人不能得到安葬,這足見國內的蕭條程度。

曾赳赳老秦赴國難的秦軍,僅十餘年戰力就下降這麼快嗎?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南征百越,北擊匈奴,為不世之功。但對秦帝國的整體國力損傷也是非常的大。

後來秦帝國雖征服了百越,並在嶺南設定了南海軍湘軍和桂林郡,北方也驅趕了匈奴,並

北方

修建了萬里長城。但國內也是危機四伏,六國舊勢力蠢蠢欲動。

值得肯定的是,這次派兵秦帝國徹底征服了百越,加大了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百越從此徹底化為中國的版圖。

曾赳赳老秦赴國難的秦軍,僅十餘年戰力就下降這麼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