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寄奴氣吞萬里如虎,寒族終成帝王業,但卻是半業天子

都說中國有兩個平民出身的皇帝,一個是漢高祖劉邦,一個是明太祖朱元璋,

實際上還有一個就是劉裕,可惜的是劉裕沒有能一統天下。

真的就差一點,但這一點都差在哪裡呢。這一點主要由 三部分組成,一個是劉裕當時年紀大了,急於登基,一個是劉穆突然去世,還有一個就是士族門閥阻力太大。

進一步來說就是後方掣肘,天不假年,政治環境不允許。

劉寄奴氣吞萬里如虎,寒族終成帝王業,但卻是半業天子

公元418年,劉裕親自鎮守長安,率領沈田子、傅弘之和王鎮惡(王猛之孫)準備北伐一統天下。這個時候的天時,地利,人和都在劉裕之手,就在這個時候,劉裕得到洛陽老家傳來訊息,劉穆之突發疾病去世。劉裕立即撤兵便東還,

就這樣,犧牲無數將士、百姓人命,耗費無數錢財物力的關中地區得而復失,這是劉裕一生最大的敗筆。一切的一切,皆由他想篡晉自立的私心而起。

劉裕急返江東,他這一撤兵不要緊,沈田子、傅弘之和王鎮惡三個人相互誰也不服誰,導致最後三個人窩裡反。都死於亂兵之中。

劉寄奴氣吞萬里如虎,寒族終成帝王業,但卻是半業天子

東晉時期,門閥主導朝堂,皇帝近乎是傀儡,在劉裕之前,東晉桓溫崛起後,三度北伐,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完全破壞了門閥政局的均勢,但終究是沒有走完最後一步。桓溫是大士族崛起並不奇怪,

而劉裕以一寒門崛起絕對是異類。但即便劉裕是天縱英才,他也很難統一中國。

從宏觀角度來看,正如田餘慶先生所說,東晉南朝和十六國北朝,雖然政朔在北方,但其主流畢竟在北不在南。

劉寄奴氣吞萬里如虎,寒族終成帝王業,但卻是半業天子

最終歷史的出路也在於北朝,而不是南朝。

最後南北朝統一,也是由北向南統一

。在當時,能夠和東晉相提並論的應該只有後秦、北魏。但國力絕對不遜於東晉。

公元418年是劉裕唯一的一次的機會,可惜他放棄了。實則是他平生第一大臭招。

劉寄奴氣吞萬里如虎,寒族終成帝王業,但卻是半業天子

劉裕百戰開國,獨步天下,要說打仗當時無出其右者。即便放眼整個南北朝劉裕也能排前三,

但問題是劉裕的崛起還是太晚了。開始討伐邪教頭子孫恩時已經36歲,正式執掌國家已經45歲了

。時間已經不多了,他的崛起如果放在亂世,比如朱元璋所在的時代,完全可以一統天下。當時的東晉在劉裕的時期達到了鼎盛,門閥世家徹底控制一切,劉裕北伐一切順利還好,如果有些閃失。劉裕撿來的團體立馬就會冰消瓦解。已經年老的劉裕沒有了冒險的精神。

劉裕老來得子,四十三歲才有兒子。到劉裕死時,最大的兒子虛歲17。說白了,劉裕必須得給兒子打好地基。

不僅如此,劉裕的心腹文武重臣,劉穆之,傅弘之,王鎮惡與何無忌等幾個重要人物先後死去,劉裕身後也沒有人了。

劉寄奴氣吞萬里如虎,寒族終成帝王業,但卻是半業天子

尤其是劉穆之的去世,劉穆之的去世對於劉裕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劉穆之之於劉裕正如蕭何之於劉邦。法正之於劉備,正是因為劉穆之在後方的經營,劉裕在前方才能安心。而劉穆之的去世,使這個後方變得波詭雲譎。

劉穆之實際上就是劉裕和門閥士族之間聯絡的紐帶。劉穆之一死。劉裕的後路就斷了。他的去世立刻暴露了劉裕根基不穩的事實,以至於要自己親自回去穩定朝局。

劉寄奴氣吞萬里如虎,寒族終成帝王業,但卻是半業天子

這一走,統一大業就再無機會完成。“蕭相守關成漢業,穆之一死宋班師”。這話說的是一點都不差,再一點劉裕能有梁武帝的壽數,不說北伐必然成功,但至少佔據關中,至於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某種程度上,劉裕和後世的吳三桂一樣,都是死在了最不該死的時候。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