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湖南人才群體崛起,從安化小淹陶澍始

道光時期,中國出現的兩個影響全國的人才群體,都與陶澍有密切關係。

其一是“中國近代地主階級改革派”,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林則徐、魏源、陶澍、龔自珍等,陶澍是這個改革派集團前期(鴉片戰爭之前)的重要領袖和核心。

其二是“湘系經世派”,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陶澍、賀長齡、賀熙齡、李星沅、鄧顯鶴、左宗棠、曾國藩、胡林翼等,陶澍是其當之無愧的領袖,堪稱近代湖南人才興起的源頭。

這個源頭再往上溯,便是安化小淹。

近代湖南人才群體崛起,從安化小淹陶澍始

南京、長沙等多地有“印心石屋”,安化小淹鎮的這個才算“正宗”。圖/吳毅暉

兩個渡口,一南一北遙遙相望

安化縣城往東30公里,是和桃江馬跡塘交界的小淹鎮。洢水是相鄰的這兩個鎮的界河。“小淹”的得名,傳說和後來被擁立為帝的趙昀有關。嘉定十七年(1224),南宋寧宗(趙擴)駕崩,趙昀從邵州返回臨安繼承帝位,路過石峰山,資江暴漲,淹留了數日。還好,耽擱的那幾日,不影響他帝位的繼承。他去了臨安當皇帝了,在洢水入資江處留下了地名“小淹”。

資江上半年兩個漲水的時段,一個是桃花開時的桃花汛,一個是五六月間的梅雨季。5月18日,我們從東坪去小淹,40分鐘的車程,路上的雨下一陣,停一陣。車子前方的資江水流卻不怎麼渾濁。兩岸蒼翠託著一江巨流浩浩蕩蕩東去,水流最急且有大漩渦處,便是小淹。

小淹鎮政府在資江南岸,陶澍故里在北岸。有兩個渡口,一南一北遙遙相望。水流很急,難怪當年趙昀會停留幾日。一艘機動的鋼鐵輪渡在渡口間來回。兩岸交通頻繁,等個十分鐘、八分鐘,有個三五臺車上了輪渡,船老闆覺得不虧,就會掉轉頭航向對面。渡船到底是鋼鐵材質,很平穩,人在上面還沒看夠上下游和兩岸的風景,就到了對岸。

近代湖南人才群體崛起,從安化小淹陶澍始

△1839年,陶澍病逝後,歸葬故里,傳其陵園為左宗棠監造。圖為陵園一角。圖/諶銫先

陶澍故里,陶澍出生地早已不見當年的一絲遺蹟。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是緊貼資江的“兩江總督官廳”舊址。舊址現在是安化三中所在地。雖然面貌大有改變,但一些殘存的石木構建仍能讓人模糊勾勒出這座官廳昔日的格局。

現在安化三中的規模,基本就是昔日陶澍官廳的規模。總佔地約50畝的陶澍官廳,坐北朝南,面臨資江,由宮保第、總督府、鄉賢祠、御書樓、賢良祠、思賢學府、過江碼頭等七個部分組成。

這是個大工程,前後分了兩期來建設。首建是1823年,這年陶澍由安徽布政使升為安徽巡撫。他在老家的舊宅就是這個時候拆除的,在原屋基上擴充面積,建了宮保第、鄉賢祠、御書樓、過江碼頭等;同時,這一年他還支援重修了安化縣學宮(舊址在梅城今安化一中校園內)。第二期是陶澍升任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後建的。

陶澍被後世稱為理財高手,他的擅長理財最初便是表現在安徽巡撫任上。嘉慶、道光年間清王朝各省錢糧虧欠均在兩三百萬銀兩,安徽虧欠最多,達到了一千多萬銀兩。陶澍到任後立即調集藩司衙門原有檔案,建立清查局,並按地方官員、年份、數額落實清查欠款情況,累計查有瀆職虧欠官員62人。陶澍分別根據情況予以處理。《清史稿·陶澍傳》載:安徽庫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領。陶澍自為布政使時,鉤核檔案,分別應劾、應償、應豁,三十餘年虧欠積案,豁然一清。

陶澎為官數十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其在江蘇巡撫、兩江總督任上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改革。尤其是鹽政上的改革,使兩淮鹽場由“商疲、丁困、引積、課懸”的危困局面,轉變為“鹽銷、課裕、商利、民便”的興盛形勢,為此,晚清學者陳文述將陶澍和歷史上著名的理財家桓寬、劉晏並提。從這個角度看,無疑陶澍不負他的名字,不負其父親對他“澤蒼生”的期望。

70年出5個進士時的安化,“茶市斯為最”

在陶澍的改革中,帶有明顯的“重商”“利商”“便商”的特點,這很可能和他的生活環境有關。安化地處多山的湘中,給人以閉塞的印象,實際上,安化的商業化程度遠超外界認知。東坪、黃沙坪、唐家觀、江南、小淹,資江沿線的這幾個鄉鎮,因為茶葉、桐油等貿易成為遠近聞名的商鎮。陶澍父親當私塾先生,其東家也多是商家,陶澍自小跟著父親學習,可謂是耳濡目染。

翻開《安化縣誌》,陶澍之前,有記錄的安化名人、讀書人甚少。宋熙寧五年,也即公元1072年,安化置縣,同年安化建學宮。安化區域有官方教育的歷史應該是從這時起。16年後,因為資江及其支流洢溪兩岸茶葉出產較多,官方在安化開始設定專門交易茶葉的茶場。

清雍正二年之前,湖南人要參加鄉試及鄉試以上的科舉考試,須出湖到武昌,這就需要一定的經濟支撐,如自己湊不齊盤纏,才華再高都是空話。

安化第一個有記載的進士,出現在茶場設立12年後的1100年。很難說劉允迪的橫空出世和茶場有關,但可以肯定的是,安化日益繁盛的商貿,為陶澍及陶澍之後安化人才的湧出,奠定了基礎。

明洪武十四年,朝廷規定,安化須上貢茶22斤。可見,當時安化茶已經名聲在外。一百餘年後的萬曆二十三年,安化茶被定為官茶,多銷往陝甘一帶。到崇禎三年,朝廷又在資江岸邊的東坪專門設立了保護茶商的東坪堡。

今天的黃沙坪、唐家觀、江南等地,仍可見清朝年間諸多有關茶葉貿易的石碑,可見當時茶葉貿易已成為安化的重要經濟支柱。

陶澍出生的十八世紀末,歐洲國家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正如火如荼,中國這片土地上雖未同步進入蒸汽機時代,商貿活動雖未取得政府政策上的支援——當時是重農抑商,但茶葉巨大利潤的驅使,讓安化這片土地上遍佈茶商、茶農。

陶澍曾在文章中透露其曾祖父陶崇雅也曾做過茶商,“種植外,時或市茶漢鎮”。“漢鎮”即漢口。茶葉貿易積累起來的財富讓先富起來的安化人有閒暇讀書。

陶澍的父親,“平生不營財產,視阿堵物猶土苴也。偶有嬴餘,專置古籍,插架甚富,皆印‘愛吾廬藏本’於卷首”,能夠“視阿堵物猶土苴”的,不會是窮人,而其“插架甚富”的古籍,不僅為他自己增長了知識、拓寬了視野,也為陶澍營造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氛圍。

1802年,23歲的陶澍中進士。15年後,31歲的黃德濂中進士。又只過了12年,羅繞典高中進士,他是繼陶澍之後,第二個任總督的安化人,他擔任的是雲貴總督。黃自元中進士是1867年。李桃中進士是1873年。從陶澍到李桃,70年時間,安化就出了5個進士。這段時期的安化,正是“茶市斯為最,人煙兩岸稠”的時期。

左宗棠在小淹待了八年

在安化三中校園內,有兩棵近30米高的廣玉蘭。這是當年兩江總督官廳唯一留到現在的活物。據傳,這兩棵樹是越南國王供奉大清朝廷的禮品,道光轉賜給陶澍,陶澍沒將其栽於任所,而是輾轉帶回老家,親自栽在總督官廳天井裡。如今天井已不在很多年,兩棵廣玉蘭長在兩棟學生宿舍中間。

陶澍在他的兩江總督官廳待的時間其實屈指可數。在任上病逝後,他的妻兒和他的靈柩逆水而上,回到小淹,回到資江北岸。他被葬在其官廳西3。5公里左右的沙灣,在他官廳替他教子和經營家業的,是後來也曾擔任兩江總督的左宗棠。

近代湖南人才群體崛起,從安化小淹陶澍始

△安化小淹鎮,資江北岸即陶澍故里。圖/賀迪清

1838年,左宗棠赴京應考返程,專門繞道金陵拜訪陶澍。陶澍待以上賓之禮,留住署中,“日使幕友親故與之相談論”,並多次親與商討學問道德、國計民生,令左宗棠大受教益。陶澍又多方鼓勵,曾指總督之位對左說:“他日君當坐此,名位尚在吾右。”還正式為兒子陶桄向左宗棠之女左孝瑜求婚,“以子要文襄女而撫孤”。

陶澍病逝後,陶澍的朋友、左宗棠的老師賀熙齡,寫信託左宗棠主持打理陶澍的家事。左宗棠便在安化小淹待了八年。這八年對左宗棠非常重要。陶澍的女婿胡林翼曾如此評說小淹的八年對左宗棠的影響:“左孝廉品高學博,性至廉潔。在陶文毅公第中讀本朝憲章最多,其識議亦絕異。其體察人情,通曉治體,當為近日楚材第一。”

近代湖南人才群體崛起,從安化小淹陶澍始

△至今仍屹立的文瀾塔。圖/吳毅暉

“當今之要,首在得人。”陶澍曾多次強調發現人才和重用人才的重要性。《清史稿》稱:陶澍“用人能盡其長,所拔取多方面節鋮有名。在江南治河,治漕,治鹽,並賴王鳳生、俞德淵、姚瑩、黃冕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識之未遇,結為婚姻,後俱為名臣”。

張佩綸曾與張之洞認為“陶實黃河之崑崙,大江之岷也”,視陶澍為近代人才輩出的源頭,就像長江、黃河的發源地一樣。這個源頭,出自湖湘腹地。歷史上被稱為“南蠻之地”的這片山水,從此有了新的影響、新的力量。

瀟湘晨報記者劉建勇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影片新聞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