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鄧華收到一封特殊家信,是一位戰士寫給他的,是來尋親的

1949年10月,鄧華率領15兵團解放廣州後,一直忙著處理各種事情。在處理公函檔案時,拆閱一封信件,讓面寫著:親愛的爸爸,五個字跳入他的眼簾,讓他心頭像閃電般一震,信末是署名的“賢詩”。

1949年,鄧華收到一封特殊家信,是一位戰士寫給他的,是來尋親的

這不是一封公函,而是一封家信。賢詩的名字,不是別人,正是他素未謀面的大兒子。

鄧華原名鄧多華,出生在書香門第之家,祖父為官後改經商,父親也是讀書出身,喜歡吟詩作對。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鄧華童年時期很幸福。

自從祖父病故後,父親靠著祖產,為此一家人生活。鄧華從小被送進學校讀書,先後在郴州、長沙讀小學、中學。在長沙上學期間,接觸到革命思想。

1949年,鄧華收到一封特殊家信,是一位戰士寫給他的,是來尋親的

1924年,不到15歲的他,與本縣一家邱姓女子邱青娥結婚。如今看來,那時候結婚太早,但那時候都以“早生貴子,兒孫滿堂”為莫大榮耀。

婚後的邱青娥,剪去髮髻,縣婦女聯合會成立後,她就積極響應。這與鄧華的影響不無關係。倆人結婚後,鄧華在城裡讀書,妻子在家。

1927年,鄧華已經秘密入黨,並參加各種鬥爭運動。當四一二事件後,白色恐怖的陰影籠罩心頭,形勢也異常嚴峻,父親受到牽連被捕。妻子懷孕臨盆在即,不能有差池,回到孃家待產避難。17歲的他挑起營救父親的重擔,最終透過各種方式把父親保釋出來。

1949年,鄧華收到一封特殊家信,是一位戰士寫給他的,是來尋親的

為了躲避被俘,他先躲在岳父家,後尋找黨組織。1928年,他告別妻子和出生不久的兒子,正式走上革命道路。這一別再也沒有見到妻子,從兒子來信中得知,邱青娥在1938年病故。

自1928年離家,到1949年的21年中,他只是離開時匆匆見面兒子一面,從此杳無音信。如今收到兒子的來信,感到莫大的歡喜。

1949年,鄧華收到一封特殊家信,是一位戰士寫給他的,是來尋親的

他的兒子叫鄧賢詩,在1949年時他已經參軍,成為46軍一名戰士。他只知道父親叫鄧多華,不知道父親已經改名為鄧華。當看到父親的照片後,人與名字對不上號,反覆確認後,認定鄧華就是父親。於是,給父親寫信到廣州軍管會。

當鄧華開啟信後,得知前妻在1938年病故後,內心自責不已,在漫長的十幾年中,他是怎麼度過,把孩子撫養長大的呢。可慰的兒子,如今高中畢業,還參軍青年團,在長沙解放後,還參軍,與自己在同一條戰線上,欣喜不已。

1949年,鄧華收到一封特殊家信,是一位戰士寫給他的,是來尋親的

此時的鄧華早已經重新組建家庭,早在抗戰初期,他在平西工作時,在楊成武等人的穿針引線下,與李玉芝喜結連理。他把這個好訊息告訴妻子,和女兒們,一家人沉浸在無比歡樂之中。

說著,就讓人把兒子接到廣州來。兵團領導賴傳珠、洪學智、肖向榮等人一起來迎接他。洪學智看到鄧賢詩:這麼多人,你看誰是你爸爸!鄧賢詩一下撲向父親鄧華懷裡。此時此刻,在場的人都很動容。